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太平诗词六首赏读:罗衫叶叶绣重重,太平万岁字当中

唐朝太平诗词六首赏读:罗衫叶叶绣重重,太平万岁字当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1 更新时间:2024/2/11 20:55:35

太平,这是中国特有的关于关于国家安定,繁荣和平的词汇。也写作泰平。

太是巨大,特别大的意思,可以指宇宙天地。泰是巨大安定顺畅的含义。

太平或者泰平,表达的是一种盛世的安定繁荣。

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分裂和统一不断演变循环推进的历史,人们对于战乱分裂的痛苦有着清醒的认知,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战乱无序的环境里,关于太平,这个词,寄托了最大的爱国和热忱。

向往太平,渴望太平,争取太平,稳定太平,歌颂太平,享受太平,维护太平。

因为有句民谚,宁当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在唐朝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割据。东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割占据着国土,混乱的时候,多达二十多个政权并立,分裂,混战,古中国人口从汉朝时的6500万,降到隋朝初年的2050万。这个中间数百年来,人们在漫长的乱世中,面对的是朝不保夕的生存和流离。

所以当大一统的唐朝建立之后,维持安定,国家迅速繁荣,人心所向,歌颂太平。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树春。”唐 · 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踏歌词》

作为唐朝早年上层的宫廷斗争,实际一直存在也激烈,比如武则天称帝,唐玄宗登基,都是在宫廷的血雨腥风中进行。但是这是上层的内斗,没有影响到唐朝的基本稳定,和大部分人民的生活。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运河工程,又广开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采取科举,从民间选拔官僚,很多人是第一次可以在中国全境旅游。南到海南,北到玉门关,东看大海,西登巫山,京城长安,是重要的国际政治贸易文化中心,万国来朝。

每年正月和春天,这里迎年迎春,人们载歌载舞,这街道上的人,有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这是在唐玄宗靠近民间街坊的花萼楼,在这里迎年迎春或者上元节。

唐朝的人比现在的人,更豪迈奔放,善于歌舞,其中以带着节奏的踏歌最为流行。

一场春雨之后,空气微润,但是影响不了人们的热情,大家涌向街头,音乐声起,载歌载舞。

唐朝还没有宋朝之后的鞭炮烟花,但是巨大的篝火成列燃起,街道的树上挂着无数的灯笼,人们在这里欢度新年新春,感受太平的美好繁荣。

这首诗强调自己是长安城里的太平人,因为自西汉之后,长安城这样的灯火璀璨,已经消失了数百年,是统一的唐朝,让人们重新感受那种国家的统一后的盛大与福利。

太平为什么能带给人巨大的福利呢?唐朝李白可以无障碍地出四川,上游终南山,上京城,下洞庭,千里江陵一日还,交通的成本相对低,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算好路费回家,结果在路上走了两年,客死长江的船上。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是安史之乱造成的动荡还在,土匪横行,地方武装时常骚扰交通。这一时段是唐朝的乱世。

对于历史只是几年,一个数字,对于老百姓来讲,一别可能就是一生。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盛唐 · 高适《九曲词三首 其二》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是爱国军人。几次做过节度使,也就是军区司令的军营幕僚,对唐朝北方的边境地理战事熟悉, 五十二岁拜左拾遗,助守潼关。五十三岁,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六十岁,迁任剑南节度使。他成长成为唐朝的栋梁,不打折扣的将军。

他是保卫国家和平的将军,尚武却不是好战。

经历过边塞寒苦和战争残酷的人,更加珍爱和平,捍卫和平。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军营中也有盛大的迎春活动,边境太平,将士们骑着战马,高唱杨柳春天,虽然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守卫国门,正是为了国家内地,杨柳春天覆盖着太平欢笑着的人民。

这里还有极其矫健的军营歌舞,穿着麒麟服装,对舞,这是最早的舞狮子吧。

那一千对军人扮演的麒麟,矫健欢快,是力量和祝福的双重加持。

这是战争的间歇,或者是战争之后的太平。

将军把酒,看见故友同在,一种保卫太平的豪情。

或者他也想到了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但是他们的牺牲,也就是为了眼前活着的人们的太平啊。

当看到熟悉的人出现在眼前时,他心潮澎湃,我相信他们是激动地拥抱过的。

因为还活着,因为活着,是太平人,依然做着太平的事业,无悔。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饮药本攻病,毒肠翻自残。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 ” 中唐 · 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节录

韦应物是唐玄宗的侍卫武官,他少年英武,只有十几岁,被唐玄宗带在身边。这个少年忠诚勇武,当然如此的地位,也让他感受了唐朝最繁华富庶的时段。他锦绣披身,出入宫廷,他当然以护驾唐玄宗为重要的工作核心,但是年少的他还没有经历真实的战争。

19岁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他护驾唐玄宗一路去西蜀,经历了马嵬坡之变,这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乱世和战争。而随着唐玄宗到蜀地,他被裁员遣散,开始了异地贫困迷惘的生活,直到26岁左右,安史之乱结束后,回到洛阳。

他所看到的洛阳,不再是盛世大唐的陪都。

他发出了真切的感叹。

曾经生长在太平年月里,当时并不知道太平意味着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太平不识那种快乐。如今回到洛阳,才感受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感到了作为乱世,人的苦难和辛酸。

人吃药是为了救命治病,可是毒药却伤害身体。

人们打仗是为了平息战乱,但是所到之处,却是荒芜废墟一片。

军队经过了洛阳,这里被战争摧毁,玉石同碎。

这里萧条到看不见炊烟,一座废墟空城,太阳照在满城废墟上,白日凄寒。

我自己徘徊在这里,心里何曾安宁?

我相信他看到的非常真实,他是第一批战后进入洛阳的人,这个曾经锦绣的少年,在七年中滞留四川,吃了无尽的苦,但是还是被废墟一样的洛阳震撼到了。

洛阳和长安实际是唐朝的双都。虽然我们常常以长安为主谈唐朝,实际洛阳是等同长安的政治中心,早唐数位皇帝,处理国事,都在洛阳。

这句“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发自内心的感慨,足以给后人提醒。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中唐 · 刘长卿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刘长卿也是不幸福,他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按道理可以等待官职,平步青云,施展抱负,但是他刚刚及第,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此时他已经29岁。

虽然没有资料表明安史之乱他在什么地方,但是从七年后安史之乱结束,他当的是监察御史,也就是在战乱过程中,他一直是跟随在唐玄宗或者肃宗附近的。

但是不久他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后来被诬陷入狱,遇大赦获释。时年38岁。

出狱后的刘长卿隐居了一段时间。

刘长卿正直有才干,他是见证了国家巨大变化的人,自身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他自己的努力而改善,反而被下狱,对于他来讲,重见太平是双重的,国家和个人的。

在这样的打击下,他寻求山林隐居,实在是正常。

他的朋友,问了他几年的状况,也问了他还有什么打算。

他叹了一口气,谢谢你记得我,我在这里,浅水深山的地方过着。

虽然冤狱平了,可是我也老了,让我后半生安心务农吧,我不想再经历世事和人心之乱。

但是,这样一个有为的中年人,说这些话事虽然是真诚的,也是感人的,但是他的性格怎么会隐居深山?他爱着大唐啊。

唐朝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唐朝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经过漫长时间锤炼的民族心理,在唐朝得到了凝聚和爆发。

刘长卿后来官至随州刺史,不大,且他仕途屡遭打压嫉恨,但是他无怨。

“太平世,积粟养雄兵。

不可辄忘征战意,

常时论武使兵精,防寇犯边庭。”唐 · 易静《望江南 兵要 》

这是一首特殊的《望江南》,因为通常这种诗词曲牌是写风花雪月,江南美景,但是 易静却用这种朗朗上口的韵律词牌写兵书。

易静是唐朝武安军左押衙,相当于军区的高级武官,用词来谈论兵法,流传下来多达700多首,堪称中国诗词及军事史上的奇书。言简意赅,具有极强的凝聚思想和战斗力的价值。

太平盛世,要积累粮食养足雄壮的军队。

不要忘记了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要常常练兵论武,来锻炼士兵的士气和素质,随时防范敌国进犯边境!

这是太平时代的军人,居安思危,随时准备打仗,保护国家,抵御外辱。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中唐 ·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十七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太平诗。因为我看到的时候,最早出现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篇》,一个白鳍豚化作的仙女喜欢了一个船上的读书少年,最喜欢听他念这句“罗衫叶叶”。

这是唐朝的宫廷歌舞,在安史之乱后,在各种小的动荡之后,又迎来了新年新春。

俏皮的宫女们穿上华美的衣裳,跳着太平舞。

那层叠的舞衣上面,绣着凤凰鸳鸯和水鸟。

当跳舞的时候,衣衫打开,罗裙旋转,那衣衫上的绣鸟随着舞步分开,又随着舞步合拢,像成双的凤凰,鸳鸯和水鸟,时而分开时而合拢的相会相戏,生动有趣。

但是更有创意的是,当绣鸟分开的时候,露出裙子中间的绣字“太平万岁”。

这不能简单看作是承平歌舞,那种巧心和巧思,同样是人们内心愿望的表达。

只有在太平时段里,舞步轻灵飞扬,万物有序生长,最美的爱情和生活,才有了保障,才有了凤凰双飞,鸳鸯戏水的繁荣和情感之美啊。

写下这些,是因为我们生在盛世,要居安思危,守护来之不易的盛世和太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名将王方翼是被以什么理由流放崖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方翼妻子,王方翼太原王氏,旧唐书王方翼传原文

    王方翼的身份是比较敏感的,他是王皇后的堂哥。那么在武则天的眼里,他就不会是自己的听话的手下。更何况,就算是武则天的手下,一旦不听话了,或者有什么异动,武则天也不会留的。而且,王方翼还真的不仅仅是王皇后的亲戚那么简单,他的功劳也是很大的,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王方翼曾长期在西北,在伊犁河击败叛军,

  • 隋朝若不“三征高句丽”,它能这么快亡国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为何宁可亡国也要灭了高句丽,隋朝三征高句丽原因,杨广发动东征高句丽真实原因

    当时隋朝兵强马壮,而且军队之中能人辈出,隋炀帝想扩大疆土,便下令出兵讨伐,大军所向披靡。但是连年征战,让士兵和百姓们早已厌倦不堪,都想早点结束,好好的休养生息一番。隋炀帝也有此打算,但是他计划在灭了高句丽以后再收兵停战。但是接下来接连两次出征,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结果隋炀帝怎么能够接受,他认为自己的

  • 隋文帝是如何被儿子杨广谋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文帝是被杨广杀的吗,杨广害死隋文帝,隋文帝和杨广有后人吗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曾经结束魏晋以来三百年天下分裂局面,且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大宝殿驾崩,时年六十四岁。太子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就是这个隋炀帝,登基后,不仅以荒淫无道,奢侈暴虐而著称,就连他的登基也极不光彩。尽管正史《隋书.帝纪二》没有明确说出隋文帝的死因

  • 隋唐四大猛将,靠山王杨林上榜,第一名没人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林隋唐猛将,靠山王杨林之死视频,靠山王杨林是反派吗

    第四名:冷面寒枪俏罗成罗成乃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有着一身高强的武艺。有一次靠山王杨林摆起一字长蛇阵围困瓦岗寨,寨中无人能解,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时,罗成请求出战,不消片刻就破解了难倒无数人的问题,大破敌军。罗成归降唐朝后,奉命镇守洛阳,洛阳乃是军事要塞,当即就成为各路反王的眼中钉,

  • 隋唐五大开国天王之靠山王:他隋朝的顶梁柱,秦琼的干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琼和靠山王杨林,隋唐十八杰简历,隋唐最神秘的三大豪杰

    杨林是隋朝的大忠臣,可以说是隋朝的顶梁柱,秦琼的干爹,隋唐第八条好汉。隋唐演义书中描写: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杨广坐龙舟游江南,被各路反王拦截的四明山,杨林得知后,率军往四明山保驾

  • 李世民去世前,为何想杀掉他?原因是智商太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死前为何下令杀掉此人,李世民死前的决定,李世民为何五十二岁就死了

    对此朱元璋就比较直接,下面哪个臣子看着像坏蛋,他总是砍了再说,反正有错没错,都由他说了算;乾隆的手段就比较高明,他是忠臣和奸臣并用,让他们互相制约、挟架,自己反而乐得潇洒自如不说,皇权也牢牢地抓在手里。相比较而言,李世民对于手下的有功之臣,还是比较善待的。比如他兴师动众,专门建起了凌烟阁,请了阎立本

  • 李渊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为何斗不过李世民,李渊怎么看待李世民的,李渊与李世民出生年月

    第一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是父子,两人并没有任何的矛盾和冲突。李渊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好,对他的赏赐也很多,还发明了天策上将。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是司徒、尚书令、中书令、秦王、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身为皇帝和父亲的李渊,从来没有想过要与李世民斗,否则他老早就可以废了甚至杀了李世民。第二李世民发

  • 李渊被逼退位后,为报复李世民想出一损招,让李世民十分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突厥进犯大唐边境,太子李建成建议李渊:任命齐王李元吉为统帅,出兵征讨突厥。本来李建成的这一提议看起来很合理,但他却包藏祸心,打算以此来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并在滇池击杀李世民。但李建成没想到的是,李世民早已在太子宫中布下眼线,并提前得知了这一内幕。为了防止被杀,李世民和部下决定,先下手为

  • 他是少年英雄,亦是李世民的猛将,凌烟阁中为何没给他一席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位功勋,凌烟阁和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为什么不能入凌烟阁

    “夫有生所甚重者,身也;得轻用者,忠与义也。后身先义,仁也;身可杀,名不可死,志也!故忠义者,真天下之大闲欤!义在与在,义亡与亡。”--《新唐书》忠义传。大唐记载于书的忠义之士共有三十三位,其中之一便是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骁勇善战屡败贼军,智取千金堡,体现了罗士信的用兵韬略,证明他不是

  • 李世民问:大唐亡于何时?袁天罡答:猪上树之时!20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李淳罡三大预言视频,谁预言了唐朝的危亡,袁天罡讲述唐朝灭亡

    袁天罡此人,其实大家对他并不陌生,虽然很少有听说他的名字,但是必然会知道他的存在,因为在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中,正是因为袁天罡与泾河龙王打赌,让泾河龙王为此而犯下天条身亡,才产生了连环事件,导致了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虽然《西游记》只是一部小说,西天取经的故事也纯属虚构,但是袁天罡在其中能够发挥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