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梅村:一首《圆圆曲》广为流传,被逼出仕清朝,在后悔中度余生

吴梅村:一首《圆圆曲》广为流传,被逼出仕清朝,在后悔中度余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4/11 1:26:36

吴梅村:秋风响空帏,酒醒泪满衣

明末文人几乎个个都身傍欢场美人,学问越大,所傍女子的名气便越高,号称“江左三大家”的几位名士,都与当时勾栏间最高层次的“秦淮八艳”有染,这也是当时风气所决定的。

钱谦益同柳如是,龚鼎孳同顾横波,吴伟业同卞玉京、这后两位的名气同钱大人相差甚远,其实这三位在学术上都在伯仲之间,但柳大小姐的名气要比顾、卞二人高出了许多,所以,如果从这六人来说,钱谦益的名气怕还得排在他如夫人后面呐。

但这吴伟业也许有些冤枉,他的诗词成就在三人中应该是最高的,特别是他的叙事诗,被后世认定为是继白居易之后的又一高峰,可惜,现在的人除了那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完全地不知道了。

作为士林翘楚,这三位都在后来去清朝当官,都被后世视为“贰臣”,其中的龚鼎孳还是个“三臣”,因为他不但降了清,还降过李自成,所以,这三人都有些被后世所不耻,但是,这钱谦益后来是暗中从事过反清活动,倒也赢得了后人丝丝的同情。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等,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因朝中党争辞官,后入弘光朝仕,不见于马、阮,仅两月又辞;清入关后十年后,被迫应诏北上,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以丁忧归乡,不复出,年63岁时离世,其诗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他的履历还算是简单,出身儒林世家,7岁授业,14属文,受到大名士张溥的赏识,遂归于门下。

秀才、举人连过,又会试第一,殿试时为探花,如此傲人骄绩使得很多人认为内中有弊,一时訾议四起,遂复出原卷,呈于崇祯皇帝定夺;结果,崇祯在卷上批下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大字,认定其为天下少见之才后,物议平息。

经此一事,不仅使得吴伟业对崇祯帝感恩戴德,而且也使他声名鹊起,好运连连,在授翰林院编修后,又一路升迁。

大家都知道,对于明朝为何会灭亡这个课题,一直是众说纷纭,有说亡于满清,有说亡于李闯,当然,很多人则将其归于党争。

吴伟业的老师是张溥,乃复社之领袖,按说吴自是复社之主将;但是,从现有的资料看,吴伟业在党争中并非一火力强劲的干将,这说明他虽为正宗复社党人,却并不热衷党争,相反,正是由于他的厌恶,遂辞职不就,远离朝堂。

他并非是一个散淡闲人,不然就不会在明亡后入仕弘光朝,因为,他是一个有报国之心的读书人,但的确又同马士英及阮大铖等人混不到一起去,又不可能如陈子龙及夏完淳等人一样,高举抗清义旗,他能做的,只有辞官回家,潜心学术和他的诗文。

清人入关,崇祯煤山自缢,“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从这一则记载能看出吴伟业对大明王朝的挚爱之情,他原本就对崇祯怀有知遇之恩,所以,我感觉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他只是在演戏。

大明覆亡后的路要如何走,这对每一个士子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也不是他们主观上能决定的,何去何从?

是逆流而上,如张苍水等人一样,同满人血拼;或如张溥,避居林泉,还是逆来顺受,被逼无奈地去新朝为官,当然,还有一帮更无耻的,献媚邀宠,以图在清廷中博得荣华富贵。

清廷定鼎中原后,为缓和满汉之间矛盾,逼着这些文人们出仕,吴伟业于汉人士子中声望甚隆,所以,清廷是不会放过他的,吴伟业不是一个小人,他内心一直在挣扎,他挣扎的不是去不去,而是如何才能不去,所以,他是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是十年。

正是在这屏居乡间的十年中,他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他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的是山河变色,物是人非的主题,那首著名的《圆圆曲》便是此时写就。

《圆圆曲》以众所周知的吴三桂陈圆圆二人为主角,反映的吴三桂不顾国家大局,为一己之私,降清献关的史实,整首诗规模宏大,将个人命运同国家紧密相连,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句子,当属“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也将陈圆圆打上了“红颜祸水”的标签,似乎没有她,吴三桂就不会叛,吴不叛,清人就进不了关,那我大明自然也不会亡国了。

吴伟业长于歌行,尤工七言,他写有大量关乎时事的歌行,或借题发挥,或隐喻暗指,或直面铺述,与唐之白乐天颇为同调,故而后世以“诗史”誉之,称其为“诗中有史”。

现在人们评价吴诗,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不同的风格,其实,这个是大有商榷之处,我认为应该以他去北京仕清来分界,因为他大量的作品是写于去北京前的十年,“才华艳发,吐纳风流”,这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地位。

纪晓岚在《四库提要》论及吴伟业诗歌时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指的其实就是他前期的诗作。

“萧瑟真怜庾子山,空余词赋动江关”,及北京归来后,其诗风大变,也许是北京呆了几年,有了很多的顾忌,变得萧瑟冷峭,晚年更是学庾信,颇有苍凉悲壮的意境,所谓“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指的正是他后期的风格。

吴伟业是在顺治十年方去的北京,当了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最高学府的校长,算是个远离政治的清闲差事,三年后便归乡了;然而,正是这三年仕清的生涯,给吴伟业后面的日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陀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这一首《贺新郎·病中有感》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对自己被迫应召、失身变节的自赎,虽然他去北京仅三年,但却背上了一世的骂名,他自己也悔恨无比。

这在他的后期的诗词中,是反复吟咏的不解之结,所以,反映在主题和诗风上,就则偏重于表达逸民之痛和失节之恨,读之很是凄婉动人。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吴伟业过多的指责,不能要求他们个个都是文如天祥,武似鹏举,抗争与顺降在那个时候都是一种痛苦的选择,抗争是无果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这点谁都清楚,作为一介文人,高压之下,能为之何?

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

憔悴而今困于此,欲往从之愧青史。

此后的吴伟业一直生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作为一当时之名士,谁能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他却时时在被那三年髡发仕清而噬心,能有这样“草间偷活”的心境,至少我们可对他的过往,报以同情之心了。

吴伟业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他也是一位剧作家,写有《秣陵春》和《临春阁》等多部剧作,他还是一位书画造诣很高的文人,其书法和绘画作品都为现在收藏界的热门品种。

“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诗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这是他在临终前的遗言,听着一位老者离世之时,念念不忘的是让后人能理解他的苦衷,其凄凉的心境,怎能不让人感伤!

最后再说一个有关《红楼梦》的故事,有人考证说,“吴梅村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这在他的家乡至少是很有市场的,这个我在写完冒辟疆时,也有着这么一句话,我写得都不好意思了。

《红楼梦》作者为谁?本来一个很清楚的问题,被后来的各位专家,或靠这吃饭的所谓《红学》专家们,搅得越来越复杂,算了,还是赶紧打住,现在吃这碗饭的人不在少数,不要引起公愤了。

更多文章

  • 老照片 1907年的日本 正是我大清三十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老照片,老照片十九世纪末的日本,1958年日本老照片

    1907年,日本的菊花展上看菊花的美女。菊花一直为日本人所喜爱,是日本人的国花。自然,这个菊花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那个菊花。1907年,日本的算命先生,后面写着“九星运气判断”等字样。1907年,东京Sheba公园里赏樱花。1907年,东京Sheba公园里的赏樱人,坐着黄包车。1907年,富士山和Mo

  • 大妈嘴里说的正黄旗很厉害吗?清朝灭亡后,王爷为何还拉面包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了清朝末期整个国家无比衰弱,西方列强纷纷展开入侵,中华大地陷入战火之中。然而即便如此那些满清的贵族依然贪图享乐,最终自取灭亡。虽然王朝覆灭,依然有大量的满清贵族生活在我国,有一位大妈表示自己是正黄旗的后代,那么正黄旗厉害吗?为何清朝灭亡了那些王爷还跑去拉面包车呢? 要

  •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就仨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和珅,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许多影视剧中,常常会讲述和珅的事迹。清朝时期和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独得乾隆的宠爱,甚至还敢训斥太子。其实在众多影视剧中,对和珅有所曲化。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学富五车,才貌双全的美男子,和现代电影电视荧幕下贪婪奸诈的面目大不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权高位重的人,最后

  •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只有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和珅被赐死前和嘉庆的一段对话,和珅让乾隆写免死遗诏,和珅被嘉庆赐死原因

    在《左传·隐公元年》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人如果坏事做得多了的话,那么他必然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取得成功的时候,还会十分的气愤,事实上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付出代价。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康熙死后,为什么总是“遭雷劈”?这种罕见的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真正死因和死后怎么下葬,康熙死后遗照对比,康熙死亡原因有哪些

    那么,问题来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据专家考证,康熙皇帝的墓穴总过经历过三次火灾。在古代皇帝陵寝起火可是天大的事情。那么事情来了,皇帝陵寝第一次起火时间是在光绪三十一年,起火后火势蔓延的特别快,就连陵寝的大门全部被烧毁了,连大殿面后的三座玻璃门也未能幸免。慈禧太后知道后,已经坐立不安,马上

  • 乾隆在小饭馆吃到一种美食,老掌柜解释道:皇帝吃的东西叫梢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最爱吃的三样点心,乾隆皇帝最爱吃的美食,乾隆皇帝早膳菜单

    就在乾隆的手下漫无目的的寻找饭馆酒肆时,前门外鲜鱼口南侧似有灯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小酒肆。酒肆中几个老人正在闲谈喝酒,乾隆皇帝信步而入,让掌柜送上些特色梢麦,两人便攀谈了起来。当乾隆皇帝问到掌柜酒肆是否有字号时,掌柜道“自家糊口小店,哪里还敢摆招牌嘛!”,乾隆哑然一笑便不再言语,随即算账走人。回到

  • 揭秘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皇位怎么传给朱棣,朱元璋和朱棣都把皇位给孙子

    事实上,朱元璋也不想这么有个性,他也想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的传。无奈,他的长子朱标是个短命鬼,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这把朱元璋给伤心坏了。可帝王储君,国之根基,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长时间无储君。朱标死了。太子之位空了出来。谁来填补这个位子呢?大家都以为,老朱会另选一个儿子来补位。儿子那么多,选谁呢

  • 历史3大离奇事件,一件发生在明朝,一件出现在印度,至今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十大诡异事件,发生在明朝的诡异事件,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神秘事件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所探索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了,认知也就更多了,在很多看似神秘的事情上,都可以有结论。人们甚至是将探索发展到了宇宙当中,想要了解宇宙中的奥秘。在今天,我们的认知越来越广了,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未解的谜题等待我们找出答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世界三大离奇事件,有一件至今无法做出解释。1.天

  • 明朝最得宠的妃子,陪伴皇帝童年,皇帝为她废除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明朝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是谁,明朝最有权势的皇后是谁

    这个皇帝便是明朝的第8个皇帝朱见深,朱见深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但是他的童年却非常的跌宕起伏。因为就在他两岁时,自己的父亲因为战争而被俘虏,而他的叔叔则是取代了皇位。随后朱见深的太子身份也被废除,叔叔还把他扔在冷宫之中,不管不顾。而这个时候朱见深只能够依靠一个小宫女来生活,这位宫女便是万贞

  • 明朝时期东厂已经运行了五六十年 之后为什么还要创建西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东厂和西厂怎么来的,明朝的东厂西厂是怎样消失的,明朝的西厂和东厂是干什么的

    东厂运行了五六十年后,其运行制度慢慢也有了一定的规矩和办事流程,行事免不了有了官僚系统的弊端。恰巧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妖狐夜出”等事件,其中就包含了有些答主说的“李子龙事件”,极大影响了京城的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宪宗亲自出手,命太监汪直创建了西厂。西厂的机构设置、职权几乎与东厂一样,都是由太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