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只有三个字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慢悠悠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里面只有三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4/1/5 2:47:15

在《左传·隐公元年》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人如果坏事做得多了的话,那么他必然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取得成功的时候,还会十分的气愤,事实上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付出代价。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静静地等待就行了。

01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作为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的所作所为绝对是天怒人怨的。可即便如此,乾隆在生前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杀死他,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等到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继位之后,才真正的下令处死了和珅。在那个时候,和珅原以为有乾隆临终前留给他的保命诏书在,根本不用害怕。可等到他最后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乾隆皇帝摆了一道。

刚扮演的和珅

与我们印象之中演员王刚所扮演的和珅不同,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绝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而关于乾隆为不会选择处死和珅,其实民间有着不同的传言。其中一个说的就是和珅的长相和乾隆曾经喜欢的自己父亲的一个妃子相似,这个妃子长得很好看,但是如果和乾隆扯上关系的话,雍正是绝对不会忍受的。

▲和珅画像

所以雍正最终选择悄悄地将这个妃子处死,避免皇室之中出现丑闻,让天下人嗤笑。而等到乾隆当皇帝之后,自然也就会对和珅多一点原谅和宽恕。即便是发现了和珅贪污,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和珅本身是很聪明的,虽然贪,但是懂得什么时候贪、什么可以贪、什么不能贪,而且对乾隆也是绝对的忠诚。有一次乾隆皇帝因为怀念死去的皇后,一直都吃不下饭,和珅也就陪着乾隆不吃饭。

02

几天过后,两人都消廋了不少,看到和珅如此的作为,乾隆自然会满心欢喜。不过除了这些民间的传言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和珅本身是很有能力的。一方面体现在和珅赈灾的方法上,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和珅安排乾隆江南游历的事情上。乾隆年间,许多省份都出现了旱灾,农民颗粒无收,全都等待着朝廷的救援。可在这些等待救援的人中,却有不少本身其实是没有受到灾害的,他们只不过是想白白得到朝廷的救济而已。

▲影视剧中的朝廷赈灾

但这些人将自己打扮一番之后,其实朝廷的官员们也无法分辨究竟谁才是真正应该救济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珅命人赈灾的粥粮之中掺加部分砂石。很多人为此还曾辱骂和珅,说他贪污竟然贪污到了这个份上。事实上和珅这样做其实完全是为了灾民,对于灾民们来说,其实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的吃,能够生存下去。而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得到朝廷救济的人,在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再伪装成灾民来获利了。

▲乾隆画像

这样一来,也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解救。另一件关于和珅安排乾隆皇帝游览江南的事情,其实最主要就是因为乾隆本身实在是太过于追求奢侈了,他多次游历江南,并不真的是所谓的体察民情,只不过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可是皇帝出游,每一次都会花费大量的钱财,国库自然会受不了。所以在乾隆皇帝的暗示下,其实和珅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乾隆自己出钱旅游,事实上每一次都可以堪称是和珅请客,乾隆游江南。

03

可等到乾隆皇帝死了之后,国库空虚的事情就完全地暴露了出来。而嘉庆皇帝也明白,要补充国库,和珅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于是他先是问和珅对于先皇乾隆的感情如何,等到和珅回答尊敬无比的时候,嘉庆皇帝便对和珅说到:“既然爱卿如此忠君,不如去追随先帝吧”。

▲嘉庆画像

可即便如此,和珅依旧认为乾隆皇帝给自己留下了保命的底牌。毕竟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肯定懂,由于他有保命诏书,所以他也感觉自己算到了这一步。但是等到他打开乾隆的保命诏书之后,才发现上面只留了“保全尸”这三个字。

结语

虽然和珅本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的才华却没有用到正确的道路上。在一些历史书籍上,甚至记载和珅的身价超过了清朝十年的国库收入,虽不知真假,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和珅这个人在贪污方面真的是不遗力。最终受到这样的惩罚,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了吧。

参考资料:《左传·隐公元年》

更多文章

  • 康熙死后,为什么总是“遭雷劈”?这种罕见的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真正死因和死后怎么下葬,康熙死后遗照对比,康熙死亡原因有哪些

    那么,问题来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据专家考证,康熙皇帝的墓穴总过经历过三次火灾。在古代皇帝陵寝起火可是天大的事情。那么事情来了,皇帝陵寝第一次起火时间是在光绪三十一年,起火后火势蔓延的特别快,就连陵寝的大门全部被烧毁了,连大殿面后的三座玻璃门也未能幸免。慈禧太后知道后,已经坐立不安,马上

  • 乾隆在小饭馆吃到一种美食,老掌柜解释道:皇帝吃的东西叫梢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最爱吃的三样点心,乾隆皇帝最爱吃的美食,乾隆皇帝早膳菜单

    就在乾隆的手下漫无目的的寻找饭馆酒肆时,前门外鲜鱼口南侧似有灯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小酒肆。酒肆中几个老人正在闲谈喝酒,乾隆皇帝信步而入,让掌柜送上些特色梢麦,两人便攀谈了起来。当乾隆皇帝问到掌柜酒肆是否有字号时,掌柜道“自家糊口小店,哪里还敢摆招牌嘛!”,乾隆哑然一笑便不再言语,随即算账走人。回到

  • 揭秘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皇位怎么传给朱棣,朱元璋和朱棣都把皇位给孙子

    事实上,朱元璋也不想这么有个性,他也想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的传。无奈,他的长子朱标是个短命鬼,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这把朱元璋给伤心坏了。可帝王储君,国之根基,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长时间无储君。朱标死了。太子之位空了出来。谁来填补这个位子呢?大家都以为,老朱会另选一个儿子来补位。儿子那么多,选谁呢

  • 历史3大离奇事件,一件发生在明朝,一件出现在印度,至今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十大诡异事件,发生在明朝的诡异事件,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神秘事件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所探索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了,认知也就更多了,在很多看似神秘的事情上,都可以有结论。人们甚至是将探索发展到了宇宙当中,想要了解宇宙中的奥秘。在今天,我们的认知越来越广了,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未解的谜题等待我们找出答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世界三大离奇事件,有一件至今无法做出解释。1.天

  • 明朝最得宠的妃子,陪伴皇帝童年,皇帝为她废除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明朝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是谁,明朝最有权势的皇后是谁

    这个皇帝便是明朝的第8个皇帝朱见深,朱见深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但是他的童年却非常的跌宕起伏。因为就在他两岁时,自己的父亲因为战争而被俘虏,而他的叔叔则是取代了皇位。随后朱见深的太子身份也被废除,叔叔还把他扔在冷宫之中,不管不顾。而这个时候朱见深只能够依靠一个小宫女来生活,这位宫女便是万贞

  • 明朝时期东厂已经运行了五六十年 之后为什么还要创建西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东厂和西厂怎么来的,明朝的东厂西厂是怎样消失的,明朝的西厂和东厂是干什么的

    东厂运行了五六十年后,其运行制度慢慢也有了一定的规矩和办事流程,行事免不了有了官僚系统的弊端。恰巧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妖狐夜出”等事件,其中就包含了有些答主说的“李子龙事件”,极大影响了京城的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宪宗亲自出手,命太监汪直创建了西厂。西厂的机构设置、职权几乎与东厂一样,都是由太监统

  •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通过非法手段登上皇位的,为何朱棣骂名却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和李世民谁厉害,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最好,如何评价朱棣和李世民

    李世民属于政变,朱棣属于造反不管史书是否存在刻意美化李世民的成分,但是大部分的史书都记载了李世民劳苦功高。早年的李世民在反抗隋朝和建立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都是功劳很高的,这就使得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大。不过功劳最大,即使没有得到李渊的保证,他仍然是臣子。问题就在于李渊,他在对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 为了讨好清军,明朝将领劫持皇帝送给清军,之后18年都痛苦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80万明军投降清军,清军入关如何对待明朝皇室的,清军攻打明朝时死了多少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消息传到留都南京后,大臣们此时必须立一位新帝来主持大局。因为崇祯皇帝儿儿子们此时都已经不知所终,大臣们决定从近支藩王中选新帝人选。最终,众臣拥立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朱由崧为帝,即弘光帝。可弘光帝却是个典型的酒囊饭袋,他只对两种东西感兴趣:美酒和美

  • 历史故事——朱元璋打算招降王保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保保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杀王保保,朱元璋为什么管王保保叫外甥

    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承皇位,他一直说是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所以他改年号为“宣光”,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元昭宗不计前嫌,重用在定西沈儿峪打了败仗的扩廓帖木儿,拜他为都总

  • 明朝灭亡时,令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消失了,他们去了何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多的古装剧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飞鱼服,腰间别着绣春刀,个个英姿飒爽,武功高强,可用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这一群人有他们专属的称呼——锦衣卫。虽然在电视中有夸大的成份存在,但在明朝初年,一提锦衣卫这三个字,就让人们闻风丧胆,就连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要忌惮三分。因为锦衣卫代表的是皇帝,也就意味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