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效仿嬴政采取一措施,令盘踞一隅的云南,从此永久归属中华

朱元璋效仿嬴政采取一措施,令盘踞一隅的云南,从此永久归属中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4/1/9 8:39:15

《论语》中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已经被人争论了两千年,至今没有定论。但无论这句话中体现的是愚民思想,还是民智思想,都体现出了统治阶层对当地民众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因此要彻底征服一个地域,必须从根源上消除原先统治者残留的影响力。

01

云南,古称“滇”,与中原王朝政权一直若即若离。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其派遣了一支军队在此地建立了国家政权。云南地处偏远、瘴气横行,在早期中原仅仅只是占据黄河流域时,这里就是西戎东狄南蛮北夷中的南蛮之地,即使自秦统一天下后依然没能对此地具有绝对掌控力,于是云南就有了长期自治发展的契机。

▲云南风景照片

云南人信奉巫教,对自然无比虔诚,因此这个政权一直是半人半神的统治结构。与之相近的还有西藏,苯教、佛教先后统治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思想,一方面提供给统治者以便利,但另一方面也让其统治力脆弱无比。金庸老先生笔下著作《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就是云南的统治者,他们正是依靠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因此其战力显得不堪一击。

▲唐朝南诏国位置(红圈处)

唐代时,云南六诏中一支向唐王朝请求扩大领土,唐王朝出于削弱吐蕃的考虑答应了这一请求,于是新的南诏国政权就此建立。只是他们太过得意忘形了,公然反抗大唐的领导,因此受到唐玄宗调遣的20万大军攻打。不过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就是天然屏障,凭借着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南诏国打退了这次进攻,随后大唐无力继续攻打南诏。

02

陈桥兵变,中原王朝再次统一后,赵匡胤出于种种考虑以玉斧划界,表明朕的江山到此为止!且不提这个誓言对宋王朝的影响,总之大理国从此为大宋藩属,与大宋共进退,从此再无战争。甚至大理还几次三番请求大宋将其纳入统治,被大宋连番拒绝。最终,两国一同被蒙古消灭,可谓是休戚与共了。

▲赵匡胤剧照

元王朝虽然所向披靡,但其在地方统治上力度相当低。对于阿提拉、铁木真、帖木儿这些流着蒙古血脉的战争狂人来说,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毕生的意义是不断征服世界,至于身后留下的那一大摊子,谁爱管谁管!而且与中原的熟食不同,云南那根本不是草原人能待的地方,所以干脆就扔在那任由其自治了。

▲云南人近照

但是云南的自治也到此为止了,因为出现了个比铁木真还有狠的牛人——布衣皇帝朱元璋,也称朱重八。虽然他在战争上没有蒙古人那么疯狂,但他认准了一个道理——摆在桌上的都是我的。可以想象今天中国版图的疆域界线:东南两面是大海,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往北是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而北面则是难以被穿越的沙漠和草原,因此整个中国形成了天然的封闭环境。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圈子里的都是自己的。

03

当时云南依然有元朝的残留势力——梁王,这给了朱元璋很的的攻打借口。朱元璋先派使臣王褘去劝降梁王,遭到拒绝,使臣也被梁王杀死。这下彻底惹毛了大明,从来只有占便宜没有吃亏的朱元璋当即火冒三丈,派遣大军攻打云南,领兵的正是百战百胜的名将傅友德和洪武年间最后的名将,彻底覆灭北元的蓝玉

▲朱元璋剧照

明军一路高歌猛进,一路驱赶梁王军队。梁王拿出了背水一战的勇气,屯兵十数万准备打一场大会战。这时候副将沐英向傅友德献策,通过急行军让敌军误以为明军疲劳,可以乘其不备一举而下。这个计策果然成功了。这也是名将沐英首次崭露头角,成为大明的一颗新星。后来朱元璋让沐英镇守西南,沐英在此发明了“三段式”战术,比拿破仑早了数百年。《鹿鼎记》中的沐王府正是沐英一脉。

秦始皇剧照

然而战争胜利后,该怎么管理云南,让其永远臣服于中原,成了一个摆在案桌上的问题。常言道”欲亡其国,先灭其史“,这一措施秦始皇采取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并不是在针对读书人,他要做的是消弭六国对天下的影响,收拢天下人心。所以种树、算命等方面的书没有烧,所烧的都是六国历史相关文献。

朱元璋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征服云南后,效仿、借鉴嬴政的绝招,不但调遣了大量官员去管理云南、迁徙内地百姓填充云南,还下令烧掉了所有史料档案和民族书籍,于是云南人没有了历史,统治起来也就简单多了。就这样,盘踞一隅数百年的云南从此永久归属中华,成了中华的疆土。

结语

蝴蝶效应大家都很清楚,明朝平定云南这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其实大大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比如朱元璋身边有一位名叫戚祥的亲兵在此战中战死,追封明威将军,戚家从此世袭武职,多年后有一个后代叫戚继光,沦落云南的毛太华也在此战中参军,后来筑城立功受封武德将军……总之历史就是如此神奇,小小的平定云南之战牵扯出了一系列大因果。

参考资料:

《论语》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终前发生的诡异怪事,为何至今都没人愿意出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临终的怪事,诸葛亮临终嘱托继承人,诸葛亮临死之谜

    (诸葛亮)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

  • 吴广遭部下将领斩杀,陈胜不罚反赏将凶手拜为上将,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胜处死吴广,陈胜和吴广为什么要反秦,如何评价陈胜与吴广

    “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标志着下层民众自强自主意识的首次觉醒。但是如同往后很多次农民起义一样,这次的起义仅仅持续了6个月就宣告失败,而头领之一的吴广最终竟然遭手下人杀害,且陈胜作为盟友不罚反赏。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01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篇语

  • 舌战江东:除了哑口无言的腐儒之外,孙权如何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怎么打下的江东,孙权几句话让东吴上下一条心,三国孔明舌战孙权

    刘备创业团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江东,但是和孙权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孙权本以为刘备会是一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面貌出现在自己面前,没想到刘备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是众望所归,民心和睦。最初打算这就让孙权很不开心了,但是第一次孙刘联盟还是要谈下去。孙权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第一次联盟的过程

  • 华佗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晒出研究证据,颠覆了多数人的日常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华教授说华佗是印度人,华佗研究过程,华佗的前世今生

    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晋书·列传》中评价华佗为:“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在一些历史记载中,华佗的死亡与曹操紧密相关。由于史书上对于华佗的记载并不算多,而且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所以史学家们对于华佗的考证和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中。01中国的史学大家陈寅恪就曾

  • 垓下之战,项羽的突击打垮了诸侯联军,但刘邦的嫡系损失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结合垓下之围谈谈对项羽的看法,垓下之围项羽带了多少兵,垓下之战项羽有多强大

    刘邦一直输项羽,可是不代表刘邦集团一直输,韩信横扫黄河以北,彭越游击司令,打不过你项羽,可是就是能骚扰你粮道。九江王英布。除了项羽能打过,项羽集团其他人都不够英布看的。项羽确实能打。最后一战,处于绝对劣势。面对韩信,还能抗一波,让韩信第一波进攻给娘希匹了,就这一下,可以说霸王是楚汉第一名将。不过,打

  • 打仗前,将军向秦始皇又要钱又要地,最后秦始皇把女儿都送给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亲自带兵战斗过吗,秦始皇儿子反秦始皇的小说,秦始皇带兵打仗的场面

    原来,秦始皇下诏让华阳与王翦交接处成婚。秦始皇为什么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70岁的老头呢?因为,秦国的一切命脉都掌控在王翦手里,没了他,秦始皇开疆拓土,统一六国的希望就灭了。王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举成名的时候,就灭了一个赵国。秦始皇灭掉韩国后,公元前228年,又命王翦率30万大军再次攻赵,可

  • 杀老婆、害兄弟、诛杀功勋名将,狠辣阴毒的曹丕如何坐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死后谁杀曹丕,典论曹丕,历史人物评价曹丕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一名文学家,与曹操曹植共同称之为“建安三曹”。曹操戎马征战一生直到离世也没有登上王位,那曹丕这样一个杀老婆,害兄弟,诛杀功勋名将,狠辣阴毒之人为何成为了皇帝?曹丕杀妻甄氏的真名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她在三岁之时失去父亲,建安中期成为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建

  • 韩信在刘邦集团的入职汇报怎么样?它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和刘邦谁死得早,韩信在刘邦之后是什么职位,韩信在刘邦阵营的地位

    源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伟大背书,韩信终于在刘邦集团一飞冲天,成为了总司令级别的核心人物。韩信之所以能得此奇遇,主要是因为萧何和他一样,师出同门,都是系统性人才,能够相互识别,而萧何在刘邦集团的分量极重,很有话语权。再加上刘邦集团当时本就是百废待兴的状态,刺激了刘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但

  • 英雄与枭雄有何区别?给项羽一千次机会,他也赢不了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跟项羽谁是英雄,老梁说项羽刘邦,周老师讲项羽和刘邦

    引子:在楚汉争霸初期,项羽占尽上风,然而,他却犯了一系列错误,致使刘邦逐渐做大。很多人替项羽感到惋惜,但实际上,即便给项羽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也赢不了刘邦。项羽只是个英雄,打仗无人匹敌,但论权谋,他离枭雄刘邦还差的远。正文:在上一篇里,趁项羽征讨彭越的空隙,刘邦夺回了成皋。接着,他以成皋为根据地,开始

  • 东汉末年其实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却只写了三国?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罗贯中为何只写三国不写四国,三国中的一切都是罗贯中幻想的吗,罗贯中为何创作三国

    如今,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大多都来自于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书中,罗贯中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政争权谋,军事谋略等一系列故事和人物描写的引人入胜,惟妙惟肖,精彩绝伦。在他的笔下,三国乱世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征。从黄巾起义到三分归为一统,罗贯中以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角逐为主线,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