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70岁的老头呢?
因为,秦国的一切命脉都掌控在王翦手里,没了他,秦始皇开疆拓土,统一六国的希望就灭了。
王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举成名的时候,就灭了一个赵国。
秦始皇灭掉韩国后,公元前228年,又命王翦率30万大军再次攻赵,可赵国有个大将李牧在那守着呢?
两将旗鼓相当,斗了一年都分不出胜负。既然正面攻不下,那就暗下黑手。
王翦卖通赵国丞相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大进李牧谗言,还在城内散播谣言,说李牧佣兵自重,想辅佐其他公子为王。
他还命人送信给李牧,假意求和。李牧以为这个王翦怕了他,并欣然收下了信。
哪知邯郸城内,谣言四起,到处传李牧与秦国密谋伐赵,互通书信。证据在手,李牧纵使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
本就对李牧心怀芥蒂的赵王,暗地处决了李牧,王翦用反间计轻而易举地扫清了李牧这一障碍,赵国少了李牧,就如同一盘散沙,王翦势如破竹,很快就灭了赵国。
经这一战,趁底打响了王翦的名声,也让秦始皇把目光转移到王翦身上。他认为王翦能担当起昔日白起的重任。
秦始皇封王翦为大将军,公元前226年,王翦领兵灭燕,儿子王贲则领兵灭楚,可楚国难攻,王贲只好转向魏国,水淹大梁,灭了魏国。
剩下来的战国大腕楚国只能交给他老爹处理了。
本以为秦始皇这次任务,铁定是会交给常胜将军王翦,可秦始皇一转手却交给了将军李信。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日在朝堂之上,大老板秦始皇发话了,问王翦:“你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呢?”王翦估量楚国实力,说道:“大王,务须给我60万大军,方能攻楚。”
王翦话音刚落,并受到朝堂之上一人嘲讽,“还需大军60万,我20万便可灭楚”,说话之人正是李信。
秦始皇一想,这划算啊,可以给我省下好多人力物力财力,于是就封了李信为征楚大将军。
王翦和秦皇闹得不欢而散,带上在前方打得正酣的儿子王贲,一起告老还乡。
李信带上20万大军,大摇大摆地就出发了,以为秦军兵力强大,必胜无疑。可没多久,李信就被楚将项燕使计落败而归。
这下可把秦王嬴政气坏了,真不该相信这猴崽子,这次真的是让他赔了王翦又折兵,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秦始皇低下身段,马上亲自请王翦出山,并许诺给王翦60万大军,让他出征楚国。可王翦却不买帐了!他开始向嬴政明码标价,要良田几千亩,还要封地。
秦始皇爽快地答应了,可王翦沒走多远,又向嬴政要大量金银珠宝。这样,来来回回共要了五次,王翦的手下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老大,你这么做有点过分了吧!”
王翦笑道:“皇上只能同苦,但不能共富贵,我领兵在外,享有60万大军的兵权在手,皇上肯定会对我有所顾忌,为了皇帝放宽心,我只能用贪婪的方式自保。”
手下顿悟,说道:“高,将军实在是高!”。
可哪知,皇上还没放宽心呢,心想这王翦就只要财吗?不行,我还得给配点美人才行,填满他的欲望,这样他就不会再觊觎我的皇位了!
于是,秦始皇就把大女儿华阳公主许配给了王翦。
就这样,便出现了开头一幕,可惜了貌美如花的华阳公主,一生的幸福就断送在了父皇Z治联姻中。
果然,拥有财富和美人的王翦做起事来,比之前更加卖力。王翦领兵入楚,可楚国却和他玩起了猫鼠游戏,闭门不出。
王翦心想,我秦国财大气粗,现如今已收复四国,还和你弱小的楚国耗不起吗?
于是,王翦便安营扎帐,养精蓄锐,秦军还时常以投石为乐,士兵个个都长得膘肥体壮。
坚持了一年,楚国终究还是憋不住了,一晚楚将项燕带领部队向东移动,准备像当初对付李信一样,给秦军来个包抄。
可谁曾想,王翦正等着他动呢,一发现楚国风吹草动,王翦马上调动部队,由守转攻,强攻楚国,一下子就灭了楚,就这样强大的楚国也被秦始皇收入囊中。
最后还剩下个齐国,齐国见五国大势已去,只好举白旗投降。
这样,秦始皇一举统一了六国,中国实现了统一。
前途一片光明的王翦这时却永远地退居朝堂。
为什么王翦会在人生的高光时刻,选择退出呢?
因为王翦深谙功高不能盖主这个道理,太过锋芒,会惹皇上猜疑,引来杀身之祸。
想当初将军白起,就是与秦始皇一味反抗,死嗑到底,让秦始皇心生疑虑,以为他想谋朝篡位,借口赐死他。
王翦不仅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在Z治上也理得相当通透。他做到进可攻,退而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唯一能功成身退的人。
而他的后人瑯琊王氏也是人才辈出,成为名门望族,数百年来,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