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乾隆在位60年,总共搞出了120多次文字狱,但凡是会说电话的人,全被乾隆弄死了。在乾隆朝,无论朝野大官小官,全部都成了拍马屁的马屁精。就连最为桀骜不驯的刘墉也不例外。
在相声《君臣斗》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一天,乾隆和刘墉闲聊,就问:
“我45岁,刘爱卿你多少岁?”
刘墉害怕有坑,小心翼翼回答
“巧了皇上,我也是45岁。”
乾隆继续问:
“十二生肖中,朕属马。你属什么?”
刘墉哪敢和皇上一个属相只好小心翼翼说“我属驴。”
乾隆继续问“我们同岁,为什么我是马,你却是驴,十二生肖也没有你这个啊!”
刘墉接下来就输出了最经典的这句话:
皇上,我们俩虽然是同岁,可是区别太大。皇上英俊非凡、器宇轩昂,自然是千里马;而我弯腰驼背、丑陋不堪,能在千里马旁边当一个拉磨的蠢驴就行了。
多聪明的人都经不起拍马屁,乾隆被拍的舒舒服服,一面笑着说“刘罗锅你可真会开玩笑”。刘墉直接跪倒在地,请求皇上赐他姓驴。
站在旁边的和珅,偷偷羞红了脸——看来拍马屁的功夫,还是要向刘罗锅学习学习啊!
《君臣斗》里面的真事和假事。
真实的历史中,乾隆生于1711年,刘墉出生于1719年,他俩年龄相差8岁,一个属兔,一个属猪。根本不存在属马属驴的问题。
乾隆和刘墉的年龄相近,但是地位差距太大,乾隆那样让人做驴的做派,还真是有可能。
真实的历史中,刘墉并不是罗锅和驼背,相反长得相貌堂堂、脸皮白净。之所有有罗锅这个称号,其实是因为刘墉长得比较高大,和别人聊天总要弯着腰才行,显得整个人精神不好。乾隆为了取笑他,直接给他取名“刘罗锅”。
刘墉和和珅,也绝无可能成为龙争虎斗斗智斗勇的两个人,因为刘墉出身官宦世家,刘墉曾祖父是顺治年进士,刘墉祖父刘棨是曾是四川布政使,刘墉父亲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墉这样的出身,绝无可能和乾隆面前的第一红人和珅闹矛盾。
从乾隆给刘墉取名刘罗锅这件事,满清统治下的中原王朝,汉人不管官做得多大,都永远只是满人的狗,和珅这样的奴才才是真正的贴心人,汉人们只能做奴下奴。这一点,直到清朝灭亡都不曾改变。
所以,刘墉属驴这件事,虽然不是真事,可是道理却是真理。这是清朝尤其是乾隆朝畸形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
刘墉在历史上的评价。
刘墉1751年考上进士,当时年龄31岁,之后先后做了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位。刘墉50岁之后,仕途开始走上坡路,山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任上,声誉相当好,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其实就取自刘墉这段时间的作为。
刘墉的仕途在1781年之后走上了顶峰,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书房行走让他实际上拥有了宰相般的权力。当时和珅正式炙手可热的湿气,刘墉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对于和珅的胡作非为,刘墉也只能听之任之。
刘墉活到80岁以上,终于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那就是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用确凿的证据促使嘉庆最后处死了和珅。
如果不谈刘墉在朝中对和珅和乾隆委曲求全的事情,刘墉几乎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完美的一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