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保田、王刚和张国立根据这个逻辑和素材在《宰相刘罗锅》里,出色地将这三个人物形象给演绎出来了,而且刘罗锅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印象深刻。
和正史上的刘墉不同,剧情中的刘墉诙谐幽默,既是一个清官形象,又是一个谐星形象,令人捧腹大笑。他经常捉弄大贪官和珅,和珅还拿他没办法。他不但时常捉弄和珅,而且还经常让乾隆下不来台。乾隆对其气得牙痒痒,但一旦外放不久,便又招回来。乾隆知道他是清官,所以基本上只是解解气,又继续重用他。
刘墉也是“有恃无恐”,经常“占”乾隆的便宜,甚至设计“算计”乾隆。
比如自己主政福建,荔浦芋头非常出名。但是那里穷。刘墉担心芋头被乾隆吃上瘾,要上供,加重百姓负担。
所以请乾隆到自己家吃饭,自己吃芋头香得不得了,却换成苦涩难以下咽的薯莨给乾隆吃。结果乾隆就认为芋头不好吃。最终却被和珅戳穿了。按说欺君之罪,放在乾隆朝,那绝对死罪,但是刘罗锅最终安然无恙。
所以有这样强大的背景设置,刘罗锅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去“占”乾隆便宜。
当乾隆要过60大寿的时候,那是空前盛世。乾隆好面子,爱讲排场。所以这派头绝对不能小。全国普庆,都知道皇帝要过生日了。
那自然提前几个月就不断地往京城送各种珍奇祥瑞了。而且谁送的礼物越贵重越显得对乾隆的孝心,所以攀比之风也是日胜一日。但是要说谁真的能送到乾隆心坎里,这也非易事。
遇到刘罗锅这种大清官,让他多拿出2两银子来置办寿礼,估计他下个月都得喝西北风。怎么办?这礼又不能不送,毕竟身居高位,乾隆身边的宠臣,皇帝过生日没点表示,说不过去。
刘罗锅灵机一动,从厨房拿了个桶到院子后面挖了满满一桶生姜,拿去送礼。
众人心想,老爷这怕是傻了吧?谁听说过拿生姜送礼的?再说了就算拿生姜送礼,你至少也得包装好了呀?竟然拿着一个桶去装生姜。
果然到该亮礼物的时候了,乾隆脸上也多少挂不住。心说知道你清廉,你也不至于这么糊弄朕吧?
但是凡事本身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人去解释。
就像很多职场里的人,做了一个精美的ppt,但是苦于不会讲,讲不明白,所以再精美也白搭。但是也有着人拿着上面只有几个字的ppt,但是他讲得天花乱坠的,大家就觉得他的精彩。
刘罗锅就是后面那种人。他问这姜是什么形状啊?众人看看,像座小山。那他它是拿什么盛放的啊?一个桶啊。那连起来是什么?
众人恍然大悟,“一统(桶)江(姜)山”啊!这个马屁拍得失无敌了。
乾隆由怒变喜,这寓意好。必须赏赐刘墉。一来一回,刘墉还赚了。
故事结束,不过必须要说的是,充满了民间智慧,炒米也鲜闻乐见,但是和正史出入甚巨,本身就是出自相声,开心一下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