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没人趁机消灭齐国呢?

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没人趁机消灭齐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70 更新时间:2024/1/25 9:29:10

[var1]

比如乐毅在攻下70多座城池后,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再加上济西之战等战役带来的伤亡,更让齐国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了。不过,尽管国力虚弱,齐国却坚持到了公元221年,才正式被秦国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还能苦撑60多年才灭亡?换而言之,在秦国消灭齐国之前,为何没有其他人趁机消灭齐国呢?

首先,在五国伐齐后,齐国虽然整体实力遭到重创,但是,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燕国这两个诸侯国,显然没有单独消灭齐国的实力。其中,就韩国来说,一直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况且,在五国伐齐之前,韩国因为屡遭秦国的进攻,面临着朝不保夕的局面,自然不敢单独对齐国有什么想法。至于燕国来说,五国伐齐是五个诸侯国的合力,再加上乐毅这位名将的指挥,这才连下齐国70多座城池。

[var1]

但是,在五国伐齐之后,燕昭王这位有作为的君主去世,即位的燕惠王猜忌乐毅,导致后者投奔赵国。一时之间,燕国人才流失,又让田单成功恢复齐国,所以实力也是遭受重创。基于此,在笔者看来,在五国伐齐后的60年左右的时间中,燕国和韩国这两个诸侯国,自然不具备单独消灭齐国的实力。

其次,五国伐齐,对于赵国、魏国、楚国来说,在理论上具有消灭齐国的实力。比如楚国不仅从齐国手中夺回了淮北之地,还在五国伐齐后趁机消灭了齐国旁边的鲁国。至于赵国和魏国,也在战国后期趁机攻打齐国,蚕食了齐国的疆域。比如公元前274年(齐襄王十年),赵国将领燕周率军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昌城、高堂二地。再比如魏安釐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魏国出兵攻打齐国五都之一的平陆。

[var1]

可是,赵国、魏国、楚国之所以没能趁机吞并齐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顾忌西边的秦国。众所周知,齐国虽然在五国伐齐后虚弱不堪,但是,俗语有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虽然失去了巅峰,却还是具有中等诸侯的实力和疆域。因此,赵国、魏国、楚国想要消灭齐国的话,至少要动用数十万大军,耗费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时间。

可是,对于楚国、魏国、赵国这三国来说,一旦动用这么多的兵力,西边针对秦国的防御,必然会形同虚设了。在此背景下,秦国一定不会放过机会,也即谁敢倾其全力消灭齐国的话,秦国一定会趁机攻打这个国家。因此,虽然吞并齐国的收益比较大,比如五国伐齐后,临淄依然是当时比较富饶的城市,但是,因为要付出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很可能被秦国背后偷袭,乃至于灭亡,因此,对于楚国、魏国、赵国这三国来说,自然不愿意付诸行动。

[var1]

所以,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秦国这一威胁的话,齐国确实有提前告别战国历史大舞台的可能。尤其是在齐国最后的两位君主——齐襄王、齐王建,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庸的君主,类似于蜀汉后主刘禅,再加上连田单这样的名将都被赵国挖走了,这更让齐国上下无人可用。

最后,由此,五国伐齐之后,齐国之所以能苦苦支撑60年左右,显然和秦国的牵制存在直接的关系。而这,无疑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齐国在战国后期的对外策略,也即在战国后期,齐国选择依附于秦国,坐视秦国蚕食三晋、楚国、燕国的疆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旦没有秦国的压力,齐国就会首当其冲,承受赵国、魏国、楚国的对外扩张压力。

[var1]

此外,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中的记载:“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於秦,以故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

齐王建继位后,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君王后贤德,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和诸侯交往讲求诚信,值得注意的是,这显然让赵国、魏国、楚国没有趁机消灭齐国的借口,也即出师无名。与此相对应的是,这应该是吸取了五国伐齐之前,齐国骄横跋扈的前车之鉴。

[var1]

在地理位置上,齐国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对于齐国来说,地处今山东省一带,和秦国之间隔着三晋等诸侯国。因此,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早在公元前230年就告别战国历史的大舞台了,而齐国则因为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得以在公元前221年才被秦始皇消灭。

更多文章

  •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秦国灭六国后的措施

    秦灭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七国之一的秦国击败其他六国并统一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攻破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建立了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那么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之主分别是谁,他们的下场又如何呢?[var1]在公元前230年

  • 六国的重大失误帮助了秦国统一天下,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为什么能横扫六国,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秦国灭掉六国的策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确,六国在谋求自己发展的策略上,和在面对秦国的吞并战争时,存在很多失误,有些失误是非常重大的,这些失误的累积最终造成了六国自己的灭亡。春秋时期,晋国首先送给秦国的一份“大礼”,就是“三家分晋”,晋国变成了三个国家,韩、赵、魏。[var1]三家分晋前晋国的形势赵和魏在战

  • 雍正曾经允诺给他尊荣与富贵,但是却因一件事多次惹怒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对雍正的态度评价,雍正是怎样登上王位的,雍正有哪些隐藏的细节

    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一年,张廷玉在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后来又承袭其父大学士张英的职责,任职于内廷。由于恩师张英的缘故,所以在雍正即位后,一直都对很有才干的张廷玉寄予厚望,而张廷玉也因此担任了许多紧要官职。雍正临终前曾经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并且允诺他配享太庙,这对于张廷玉来说当真是极荣耀的赏赐。辅政十三

  • 雍正另辟新墓地,真的是因为他篡位屠杀兄弟,死后没脸见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他在位也仅仅只有十三年的时间,但是人们对他的评论,却都是褒贬不一,雍正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上位之后就处理了当初和自己夺位的兄弟,有传言说他的皇位,是篡夺来的,总之弑杀兄弟这个罪名,他是逃不掉了。不过雍正不承认啊,而且还亲自些了一本书,为自己来辩护,其实这也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有些人为了皇位,杀父杀子

  • 雍正反腐堪称一绝,只用了三招就无人敢贪,自己却死的不清不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三招治贪,雍正用了哪三招就不敢贪,雍正治理了贪腐吗

    此人就是雍正皇帝,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而继他之后的雍正皇帝就责任重大。盛世之年,大家生活舒适,贪官也因此泛滥,雍正皇帝即位后就面临这一严峻事实。不过还好雍正皇帝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在位13年,批阅的奏折达35000多件,因此自然很清楚当时朝中存在的漏洞。他在清理钱粮亏空时就意识到,产生

  • 雍正到底是如何继位的?因为一个人的存在,他根本不用篡改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真的是靠篡改遗诏登基的吗,雍正继位的真实历史是什么,雍正继位的五大原因

    雍正的继位很多人都怀是篡改了遗诏,所以他登基是名不正而言不顺的。不过,历史的真相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了,可不要被影视剧给骗了,那么历史的雍正继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首先,雍正篡改遗诏这个传说最大的破绽,就是说康熙遗诏中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被雍正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么一改好像是天

  • 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毁墓掘尸,孝庄为什么如此痛恨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死时孝庄多少岁,多尔衮与孝庄的正史,多尔衮死了孝庄为什么不哭

    当年,皇太极死后,最有实力接续皇统的多尔衮遭到豪格(皇太极长子)和代善(努尔哈赤长子)的制衡,最终讲皇位让给了仅有六岁的福临(皇太极幼子),但即便如此,随着满清入关,多尔衮的时代还是到来了,在这重要的事件当中,整个清朝都得依靠多尔衮的才能才可以顺利入主中原。多尔衮是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功臣。多尔衮死后

  • 雍正为何残酷打压胤禵?他们兄弟间究竟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为何没杀胤禵,胤禵被雍正圈禁十三年,胤禵是雍正吗

    胤禛和胤禵之间交恶,并非康熙众皇子中的孤例。按照清朝的传统,身份卑微的女子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老四胤禛胤禛生于1678年,当时他的生母还是庶妃,而胤禵出生于1688年,在这十年间,其生母乌雅氏已经获得两次晋升。结果,胤禛未能同胤禵一同长大。另外,康熙朝时,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也是被分开抚养的,这两

  • 雍正爱惜羽毛,为何十分信任“老十三”胤祥?因为胤祥太会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老十三胤祥与雍正,雍正为什么对十三弟胤祥好,胤祥怎么帮助雍正的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就是九龙夺嫡,总而言之,就是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皇位互相争夺的事,最后皇四子胤禛从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皇位是与兄弟们你争我夺大费周章才得到的,所以他对一些兄弟并不友好,但是唯独对他的十三弟胤祥十分宠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在雍正登基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官方公布康熙遗诏是否能说明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是改了康熙的遗诏吗,雍正篡位是历史之谜吗,雍正真的是篡位来的吗

    首先在小编看来,官方现在所公布的遗诏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指向性的意思,这个遗诏很久之前就能在网上搜到,大家想怎么看都行,现在只不过是由官方将原件发布出来了而已,但是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台湾故宫和辽宁省档案馆每年都会不定时发布出一些珍贵的藏品给大众观摩,而这个遗诏只不过是恰好被选中用来展览而已。所以小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