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为项羽写过诗,有何不同?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为项羽写过诗,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65 更新时间:2024/1/20 0:12:44

项羽为自己未竟的霸业,画上了一个句号……

千年来,项羽虽然早已不在世上了,可他的传奇故事还在一代代流传下去。无数文人骚客为项羽写诗作赋。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别是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所写的三首诗。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对项羽进行了评价。他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谁最高明?

杜牧:《题乌江亭》

844年,42岁的诗人杜牧由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刺史调任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刺史。赴任途中,杜牧经过安徽省和县乌江边的乌江亭,停下来休息了一阵。

我们想,杜牧一定想起了1000年前的项羽,不禁诗意大发,挥毫写了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看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谁也难以预料。真正的男儿,就应该忍辱负重。江东子弟人才济济,俊杰辈出。如果项羽回到江东后重整旗鼓,也许还能够卷土重来……

在诗中,杜牧针对项羽的“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等观点,进行了委婉的批评,指出项羽缺乏大将气度,胸襟不够宽广,又替他负气自刎而感到惋惜,认为成败在于人为,在遭遇失败时,应该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显而易见,杜牧的侧重点在于批评项羽不过江东的行为。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200多年又过去了。1054年秋天,乌江亭又来了一位诗人:王安石。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后,放弃了在朝廷当官的机会,主动到地方基层去磨练,锻炼自己的基层治理能力。从1051年到1054年,王安石当了4年舒州通判。期间他的政绩非常显著,得到了宰相文彦博和副宰相欧阳修的推荐,进京述职。就在进京述职途中,王安石经过乌江亭,想起了杜牧的诗《题乌江亭》。

对于杜牧的议论,王安石持不同看法,因而挥笔写了一首《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题目中的“叠”字,是在向读者表明,我就是针对杜牧的诗歌而来的。

王安石说,项羽率领部队打了很多次仗,部队疲劳不堪、士气低落。江东子弟的确还有不少,可还有谁愿意跟着项羽卷土重来?

众所周知,王安石诗歌文章都写得不错,诗歌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散文创作名列“唐宋八大家”,不过他终究是一名政治家,总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因此,当杜牧以一个诗人的气质,在呼吁项羽卷土重来时,王安石泼了一盆冷水:谁愿意跟他来?

王安石这首诗歌的侧重点,是分析楚汉战争中的人心向背,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历史必然。

李清照:《夏日绝句》

1129年,沉默许久的乌江亭,迎来了一位女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士大夫家庭,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嫁给赵明诚,过了一段安心舒适的生活。然而,1127年“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王朝覆灭了,李清照、赵明诚逃到了南方,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今南京市)知府。

1129年,城中发生叛乱,赵明诚弃城逃跑。两人乘舟经过乌江亭时,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这首诗里,李清照一开始就提出:生时应做人中豪杰,死后要做鬼中英雄。随后指出:现在还有许多人怀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苟延残喘,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

从表面上看,李清照全诗都在赞颂项羽。实际上,她是在借古讽今,讽刺南宋小朝廷偏安于南方,不思抵抗,也不愿收复失地。

因此,李清照这首诗歌的侧重点既不同于杜牧,也不同于王安石,另辟蹊径,在评论项羽的无数诗歌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他们的诗歌谁最高明,就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留下一句诗,100多年后,让一个皇帝丢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最出名的四首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留下的诗有哪些

    唐朝覆灭后,天下分崩,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林立,众多小国割据一方连年混战。北方诸国中,以李从珂的后唐最为强大。李从珂早年曾是一员战将,骁勇善战沉稳坚毅,他的后唐综合实力在北方割据势力中首屈一指。但李从珂也并非高枕无忧。在他的心中,有一大内忧和一大外患,时刻让他寝食不安。外患是雄踞北方的契丹人,

  • 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李治为什么被称“昏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为什么叫李治,唐高宗李治是怎样死的,李世民李渊李治的关系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

  • 他是唐朝的一个侍卫长,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官员都要让他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忠勇的人是谁,唐朝宫廷侍卫图片,唐朝最厉害的五个谋士

    李庆远“狡诈轻险”,善于揣摩官场上的关系学,知道那些苦心钻营者的心理,不过是想走后门,通过他曲径通幽、攀龙附凤,所以,他时时不忘显示自己与太子的“亲密关系”。大凡官员聚会,他都混迹其中,狐假虎威,四处招摇。一日,宰相府大宴宾客,李庆远装模作样地前去捧场,可他入席后刚吃了几口,就有人在门外高声急唤:“

  • 探访唐中宗定陵: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武则天最窝囊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中宗复位为何不杀武则天,武则天晚年真实事迹,武则天与唐中宗共患难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在两个哥哥和母亲的斗争失败以后,李显成为李治之后的皇位继承人,成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但是李显第一次做皇帝仅仅55天,就被武则天废黜了,并将他贬为庐陵王,流放到今天的湖北。此后的李显很消沉,但是她的王后韦氏不断安慰他、鼓舞他,陪他度过了14年幽禁岁月。终于有一天,

  • 此人是唐王朝的掘墓人,手握重兵,比曹操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王朝最后的掘墓人,唐王朝十大名将排名,历史上最残酷的唐将

    到唐僖宗时,内外交困,激起民变,黄巢大起义席卷全国,锋芒正劲,一路势如破竹,唐僖宗惊惶失措,自己逃入四川剑南的同时,传檄天下讨贼。各路节度使各怀鬼胎,边剿边壮大自己,义军内部也出现分化,黄巢手下朱温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打得找不到北,又因内部不和,见势不妙,向唐王朝投降,唐僖宗欣喜之余,赐名全忠,没想到

  • 唐代的时候有一个丞相在鉴宝的时候曾经被赝品蒙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的十大国宝,古画被鉴宝师刘岩定为赝品,吴焕章鉴宝赝品

    结 果这宝贝还真是被这位有心人给找着了。曲阜县内有一个农民,在开荒耕地时,几锄头下去,挖出了一件古代器物,叫做“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盘,腹大口 小。这个盎容量约有三斗,按行话说,短颈鸟足,圆口方耳,古朴拙重,里面还装满了土。农夫将上面的泥土洗干净后,又用纱布打磨好,在盎的腰部忽然隐隐约约 出现

  • 山东农妇效仿武则天,34年前称帝招男童建后宫,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东村妇效仿武则天称帝事件,1986年山东效仿武则天的人,农妇效仿武则天称帝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这句诗出自黄光任的《女皇》,其中的“女皇”自然是指武则天,这句诗也正是对武则天的高度赞扬。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不论其功过,仅凭她能力排众议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登上专属于男子的龙椅称帝,就已经足够成为天下女子争相模仿、崇拜的对象了,今天要讲的这位女子便是

  • 掌权的女人有多可怕?武则天的男宠曾与她如胶似漆,后遭不测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左传·隐公元年》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坏事做多了,自然会遭到惩罚,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待惩罚降临到他身上就可以了。在现代社会之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往往会选择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是我们根本不用为此而气恼,因为这样的事情做多了,总有一天他会

  • 他是宇文成都的老师,斩首李元霸为徒报仇,堪称隋唐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宇文成都大战李元霸同归于尽,宇文成都师傅杀李元霸,李元霸大战宇文成都在哪一集

    在三国中,并没有说吕布的老师是谁,而在《说唐全传》中,不仅介绍了宇文成都的老师,他这位老师还斩杀了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为徒弟报仇。“鱼俱罗虽然没有回头,却在留心听后面的声音。知道李元霸已经逼近自己了,就迅速把马调头。趁着李元霸发愣,鱼俱罗接近他拿出自己的刀,一刀斩下了李元霸的头。鱼俱罗终于为自己的徒

  • 唯一留下姓名的唐朝第一代公主,特长备受称道,武则天也敬她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有名的四个公主,唐朝除了武则天还有三位女人,武则天算不算是唐朝皇帝

    众所周知,在重视君权、父权与夫权的古代,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大多只能作为丈夫的附庸。在家谱记载中,许多人家不会将女儿的姓名记录其上,有些人家则只记载一个小名。像历代皇后、妃嫔及公主,即使在史书上留下身影,大多也只有姓氏而没有名字,同时也是因为作为帝王的附庸而被记载。不过历史上总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