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李自成,而是他最信赖的人

崇祯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李自成,而是他最信赖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1/19 11:59:11

公元1644年,大明朝四处冒烟起火,崇祯帝对此忧心忡忡,却又毫无办法。

话说这天,崇祯想起来一件事。据说当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时,把刘伯温的一个“密匣”也带入皇宫内给藏了起来。并告诫后世,“非大变不”,莫非内藏拯救大明的方略?

崇祯一下子蹦了起来,不顾“掌印内臣叩头固课”,强令必须给我打开。就这样刘伯温的这个“密匣”,终于被打开了。崇祯连忙去看,竟然是三个画轴。

第一个是朝堂内,“文武百官数千,俱手执朝笏,披发乱走”。是啥意思?崇祯摸不着头脑。于是连忙打开第二个,却吃了一惊:为啥大明朝的兵士都倒戈自击了?而百姓们更是哭嚎奔走。

崇祯意识到了什么,慌忙去看第三个画轴,顿时目瞪口呆。原来是,“轴中像酷肖圣容,身穿白背心,右足跣,左足有袜履,披发中悬”。也就是说,有一位皇上模样的人,却上吊而死……

果然不久后,这三个画轴的内容,便活生生上演了,崇祯最终便是吊死在煤山!此事非笔者胡编,而是出自《明史小史》。此事的真假如何?姑且听之罢了,毕竟《明朝小史》属于野史类。

不过,我们却能从中看出一种态度出来。那就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对崇祯给予普遍的同情。比如正史中,清朝的顺治帝,就高呼崇祯为“大哥”,表示: 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

康熙帝则更直白,他说:明之亡,非愍帝(崇祯)之咎也。

至于民间的态度,一个“朱三太子”的传说,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同时,《明朝小史》的这个记载,则更是把一切都推给了“天意”。既然都是如此态度,那么为何明朝还是亡了,崇祯还是自尽了?

这就只能说,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卯足了劲,试图修补大明的帝王,比起他前面那几位,动不动就上朝的啊,玩木匠活的大明皇上,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也就是说崇祯奋斗了,没有装鸵鸟,更没有躺平,这就足够给予其肯定了。至于非要追究明亡的责任,非几篇文章就能说清,只能选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

笔者选定的是崇祯的视角,也就是说,到底是谁害得他自尽?并非吴三桂李自成,而是一位被崇祯非常信赖的人,此人叫陈演!

二、内阁首辅是怎样炼成的

陈演是天启年间的进士,之前一直在翰林院里愉快的舞文弄墨。也许是受不住翰林院这清水衙门,也许是认为好男儿应出将入相,于是便开始找大腿抱了。皆知天启年间,最粗的那条大腿便是九千岁的魏忠贤

但问题是,谁想抱魏忠贤的大腿,就能抱得上?那不成笑话了,最起码也要够级别吧!奈何陈演就级别太低,蹦起来够,他都够不着。于是陈演便开始结交其他宦官。哪料这反而成全了他。

因为当崇祯帝登基后,二话不说就把魏忠贤,和其党羽全给办了。陈演竟然忽悠一下子成了“正臣”,因此被崇祯提拔为了“翰林院掌院”。

对这个结果,真不知是悲还是喜。因为陈演一门心思想要,跳出翰林院这清水衙门,向权力大,油水足的地方挺进。结果他反而成了翰林院的掌门人。讽刺,只能说这是个讽刺了。

就这样一晃十三年过去了,正当陈演对前途失去希望时,崇祯却突然想起了他,把他调任到礼部,官至礼部右侍郎。一下子陈演就鼓起了冲天的干劲。前面说过,他曾结交过宦官,如今这些人脉终于有了作用。

话说这天,崇祯在早朝上,询问大臣们一些问题,结果不是大眼瞪小眼,就是各种太极推手,唯有陈演对答如流,条理清晰。稀里哗啦把所有问题,都答得天衣无缝。崇祯大喜过望:奇才啊,天降奇才,来救我大明!

崇祯当即提拔陈演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这就叫一步登天,陈演竟然入阁了!

那么满朝大臣都答不出的问题,为何陈演可以?就一个原因:他有内线,已经买通了崇祯身边的宦官,把崇祯想要问的问题,都提前搞到了手。所以不是陈演学问牛,能力强,而是他作弊手段高。

可怜的崇祯,他哪里能想到还有这种事?反而从此视陈演为大明奇才,救时之能臣,给予陈演各种信任和厚爱!又过了一年左右时间,陈演就火箭蹿升为,大明的内阁首辅,妥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从“为大明续命”到“让大明断魂”

陈演当上内阁首辅时,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了。显然崇祯提拔他当首辅,就是希望他能为大明续命。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崇祯彻底崩溃了,向陈演怒吼道:“你死有余辜!

崇祯为何要这么怒骂陈演?只因陈演非但没有为大明续命,反而让大明断魂了。

随着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认为,如今应避李自成兵锋,南迁至南京,先力保半壁江山,然后再挥师北伐。可这种提议,崇祯岂能说出来?故而便希望,有大臣能率先提出来。

果然,大明有明眼人,先是驸马都尉巩永固,私下里找到老丈人崇祯表示:“宣达已失,京师是不可守,闯逆兵峰朝夕将至……”所以应该南迁为上。崇祯自然要装装样子,表示:让我好好想想。

话音刚落,右中允李明睿,便在公元1644年正月初三,对崇祯又提南迁。崇祯却一皱眉表示:“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李明睿急眼了,啥时候了,还管啥外面大臣,你才是大明的皇上大哥,吼道:“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意思很清楚,干该干的事,让别人去磨牙玩。

崇祯由此下了决心,第二天就在朝廷上提出南迁。自然第一关要过的就是陈演。在崇祯的意识内,陈演必会同意。哪料陈演却一声不吭,用眼神示意手下小弟光时亨。

光时亨“嗷”一嗓子就蹦出来了,从朱棣说到于谦,是坚决反对南迁不算,还非逼着崇祯必须要杀李明睿。其他大臣,眼见陈演小弟如此,立马也明白这是陈演的意思,顿时一片反对声。

陈演依旧不吭一声,静静看着崇祯,被逼得无路可走,最后表态:不南迁,咱们一起同仇敌忾,死守京师。但问题是怎么守?需要兵马来勤王救驾吧。

于是,有大臣立马想起了山海关的吴三桂,认为这是大明最精锐之师,如今情况危急,不能耽搁了,应下旨调吴三桂入关,一则对抗李自成,二则就是勤王救驾!

哪料陈演却突然开口了,认为不用这么紧张,吴三桂若入关,那么山海关就丢了,只靠咱京师人马,就足以让李自成明白,啥叫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这一次却没有达成共识,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必须吴三桂入关,这是为何?

很简单,大臣的资源、财宝都在京师,谁愿意丢下跑到南京去?自然反对南迁,哪怕明白李自成不是外族的瓦剌,性质不同,却也坚决反对。

但保护京师,就是保护自家财产,却正需要吴三桂卖命!可陈演却一蹦三尺高,就坚决不同意吴三桂入关。一下子吴三桂入关这事,就被陈演给耽搁住了,崇祯也被搅闹的不知如何是好。

几天后崇祯下定决心,调吴三桂入关时,却一切都晚了。崇祯这才气得大骂陈演,死有余辜!

那么陈演最后是啥结局?李自成破了北京后,陈演立马献出四百万银子求活命,由此就抱上了李自成这条新大腿,奈何这条大腿更脆弱,仅42天,李自成败退出北京,临走前却不讲武德,一刀杀了陈演……

看着如笑话一样?却是出自《明史》。所以才说,崇祯临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和李自成,而是他最信赖的陈演。奈何当他明白过来后,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和更改了。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锦衣卫发明一种酷刑,名字很文雅,却让人闻风丧胆,只盼尽快死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酷刑手法极其凶残,电视上演出来的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感到一丝恐惧,这些痛苦不是普通的人能承受之痛,所以很多奸细也更愿意说出秘密,得以不受酷刑。这里要讲的一种酷刑,听名字,是非常的文雅温婉的,而实施起来,让人闻风丧胆。这个酷刑便是“弹琵琶”。一种演奏乐器的名字被用来作为酷刑的名字,或许就是给人一种现

  • 明朝国运转折点!朱祁镇是如何葬送掉盛世大明的?原因令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普通人也想拥有这样的条件,轻轻松松“躺赢”。可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响当当的明君,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留给了他一个强盛的帝国。这么看来,他只要不做出什么乱子,也会是一个守成之君。可他偏不;他想要效仿朱棣,封狼居胥。这种骨子里流淌着的信仰是不能被磨灭的。就像有的富二代,不

  • 年羹尧被杀前,其子生病,雍正皇帝为何让其子过继给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年羹尧是雍正杀的吗,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刺死

    雍正皇帝继位后,当时清朝最显赫的大臣当属年羹尧,因为年羹尧既是雍正的舅爷,而且还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也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大臣。但后来年羹尧被雍正赐杀,关于年羹尧之死,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但年羹尧死后,他的后代也被发配的边疆。但年羹尧没死前,其儿子受到过雍正皇帝

  • 民国广州尼姑庵的秘密:表面修炼暗地敛财,达官贵人的“猎艳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京史上第一尼姑庵,民国广州的尼姑庵,历史上真实的尼姑庵

    在广州,尼姑被称为师姑,因为一些老的封建习俗,她们经常要外出念经做法,尼姑庵也就非常盛行了。到了清末,部分尼姑庵演变成风月场所,完全徒有虚名。当时甚至出现了“七大名庵”,成了富家子弟的“猎艳场”。尼姑庵里的尼姑,还分个三六九等。旧社会的底层百姓中,一些极度贫困、孤苦伶仃,或者忽然遭遇不幸、无处可去的

  • 民国冤案:富豪死在儿媳妇床上,傻儿子命丧隔壁,一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绸缎庄的老板名叫雷经天,经商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大富豪。雷经天只有一个儿子,但天生痴傻。雷家就这一根独苗,早早就给他娶了媳妇,指望着能生个健康的儿子,继承家业。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一大早,雷家就派人匆匆忙忙来报案,出人命了!几名警察赶紧来到雷家,看到现场,他们都呆住了:富豪雷经天一丝不挂地死在了儿媳妇的

  • 她是民国著名才女,38岁倒追25岁小伙,老夫少妻却成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四大才女情史,民国四大才女最杰出的,最有名的民国才女

    丁玲在民国时期还是比较有名气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文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感情经历实在是太过坎坷。虽然最后丁玲和自己的爱人生活的非常幸福,但在获得这些幸福之前,丁玲可以说是受了不少苦。丁玲家中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所以从小与她一起长大的弟弟在她的心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她的弟弟并没有陪她一

  • 清朝最大的监狱,里面有一种“逍遥自在床”,女囚犯宁死不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大牢中的囚犯,清朝最大的监狱在哪,监狱囚犯生活照片

    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当时的沙俄夺取了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司法权,以此地为基础,他们在哈尔滨道里中国大街上建造了一所监狱,也就是如今也鼎鼎有名的道里监狱,这座监狱足足占地1万平方米,可以说是清朝最大的监狱。这座监狱刚开始关押的都是特别的犯人,也就是间谍、特工、政府要员之类的,而这座监狱关押过最重要的犯人,

  • 努尔哈赤七大恨起兵,乾隆帝:太祖皇帝这样说的,但历史很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对12位皇帝的评价,努尔哈赤是好皇帝吗,努尔哈赤怎么当上的皇帝

    努尔哈赤剧照而关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则版本众多。作为其后代,乾隆帝更是为了粉饰这段有些牵强附会的起义理由,特地为自己的太祖皇帝篡改,而后的《太祖高皇帝实录》也为自己的祖上意图洗白,正如努尔哈赤祖上就是明朝土司一般,历史的真实又怎么能够由一人就能够掩盖的呢?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满文,1602年

  • 历史记载:她15岁生下大清皇帝,却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清朝唯一死亡的皇太后,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佟佳氏,生于崇德五年(1640年),比顺治帝要小2岁,在她13岁左右的时候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子,地位十分低微,但是因为长得漂亮,偶尔还是可以给顺治帝侍寝,接近龙颜,她是都统礼部侍郎佟图赖的女儿。说起她的父亲,便值得提一提她的父祖辈,她的祖父佟养生审时夺势,率家族归于后金后,便辅助努尔哈赤建立基业,东

  • 清朝最悲哀的是她,虽然生前位列贵妃,死后父亲却没有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最惨皇后16岁被废,清朝最惨格格是谁,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乾隆的第一位皇贵妃,高氏。高氏在雍正年间的一次选秀中被皇帝看重,但是并没有留作自己的妃子,而是赐给了当时的四阿哥,弘历,成为了他的一名侍妾。高氏的父亲是当时朝堂上的大红人,虽然只是包衣出身,但是因为在治理河道方面很有能力,于是很受雍正的器重。本来雍正想的是,先等高氏剩下个孩子,然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