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妃子不是别人,她正是康熙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宜妃!
说起宜妃,很多人对她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十几年前的一部老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剧中的宜妃美丽大方、聪明睿智,十分受康熙帝宠幸。她经常跟着康熙一起出巡,颇有母仪天下之感。
历史上的宜妃名叫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兼侍郎三官保的女儿。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姐姐一同进宫,仅仅四年时间,便从普通的宫女晋升到了妃的地位,而且在“惠宜德荣”四妃中排名第二。她先后生下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
康熙帝东巡盛京时,有两次是住在宜妃父亲三官保家里的。因为女儿的缘故,三官保仅仅是内务府佐领,却能和一品将军同席而作、并肩行走。宫中有什么进贡上来的好物什,比如西洋香、千里眼等,康熙帝也都赏给了宜妃。北京香岩寺每年开的三次道场中,除了四月佛诞日外,另外两场是在康熙帝和宜妃的生辰,连后妃中地位最高的佟佳氏都排除在外。
这些都可以看出,康熙帝在生前对宜妃是有多么的宠幸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受宠的后妃,康熙帝刚刚逝世后,她就在先帝的灵前被新君狠狠地训斥了自己的手下太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宜妃失礼、理应受到训斥
我们先来看看《清史稿》中对这件事情的记载: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
意思就是:康熙逝世时,宜妃正好病了,她便乘坐四人抬的软榻前来治丧的地方,见了雍正和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后,态度又十分的傲慢嚣张,于是雍正便斥责了她手下的太监。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打狗还的看主人!训斥宜妃手下的太监就等于训斥她本人,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莫大的侮辱。
宜妃要巧不巧正好在康熙帝逝世的时候生病了,本来这也没什么,但先帝的灵堂不得不去祭拜。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连同皇帝、太后都是亲自步行前往,宜妃居然乘坐四人抬的软轿前去,这是对先皇的不敬,是一种有失体统的行为。
不仅如此,虽然此时仍然是康熙帝治丧期间,但雍正帝已经是新皇帝,她的生母乌雅氏也由原来的德妃尊为了皇太后。宜妃见到他们后,既不参拜新君,又不向皇太后行礼,而且态度十分傲慢。如此失礼,雍正帝也是忍无可忍了。
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宜妃失礼,理应受到训斥。
但雍正帝只训斥了宜妃手下的太监,可谓是做得十分巧妙。这样做不仅达到了训斥主子宜妃的目的,又保全了刚逝世父皇康熙帝的颜面,而且还不让其他大臣、后妃感到寒心。实在是高明之至!
杀鸡儆猴:以这场训斥来立威,巩固自己的地位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之争十分严重,尤其是到了康熙帝晚年时期,众位皇子为了太子嫡位争得你死我活。为此,康熙帝秘密立储,直到临终前的那一刻,才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皇位虽然传了,但刚开始的雍正坐得并不安稳。一来老八、老九、老十四等皇子对皇位还是虎视眈眈,搞不好就要篡位;二来在之前九子夺嫡中,朝臣形成了不同的势力,雍正帝难以驾驭。
所以面对这种局面,雍正帝是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立威的,而宜妃的失礼行为恰好给了他一个机会。
宜妃生前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嫔之一,康熙帝刚逝世,雍正帝便敢拿她开刀,这是在告诉众人:先皇已经驾崩,现在是雍正朝了,我雍正才是你们的皇帝。无论是在康熙朝多么受宠幸、地位多么尊崇的人,不管是谁,对我不敬都没有好果子吃。
而当着文武百官和众位后妃的面训斥,为的就是让在场所有人亲眼看见、亲耳听见。那些不在场的,也会在事后有所耳闻。
所以第二个原因就是:杀鸡儆猴!以这场训斥来立威,巩固自己的地位。
打击八爷党势力
在整个九子夺嫡事件中,八爷党的势力可谓是最为庞大的,也是雍正帝顺利继位最大的一个阻碍。
八爷党以皇八子胤禩为首,里面汇集了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以及皇十四子胤禵。除了这四位皇子外,还有很多王公大臣是八爷党的党羽,如:裕亲王福全、中堂佟国维、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八爷党的羽翼遍布整个朝野。
雍正帝能够顺利继位,除了自身实力、谋略以及康熙帝临死前的巧妙安排外,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即使是在登位后的最初几年,他这皇位也坐得并不安稳。
皇九子胤禟是八爷党中的骨干成员,宜妃是他的亲生母亲。当众训斥她就是给八爷党一个下马威,以此来对八爷党进行打击。
所以第三个原因就是:打击八爷党势力。
记恨皇九子胤禟,以此来泄私愤
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大部分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进行了清算。其中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最惨,不仅被削爵迫害致死,而且还将其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这在满语中是“狗”和“猪”的意思。
皇八子胤禩是八爷党的首领,雍正皇帝恨他很好理解,但为什么他又会如此记恨皇九子胤禟呢?
这是因为胤禟不仅是八爷党的骨干成员,还是一个出谋划策的高手。在夺嫡风波中,他多次用计谋帮助老八和老十四争位,而且以善于结交和经营的能力,帮助他们赢得更多的支持者。所以八爷党能有如此势力,老九胤禟可谓是“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这样,雍正帝在夺嫡时也“深受其害”,故而对他十分的记恨。
宜妃是胤禟的生母,刚继位的雍正帝一时没有理由找胤禟的麻烦。在宜妃犯错后对她大加训斥,其最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报复自己的“好弟弟”胤禟。
所以第四个原因就是:记恨皇九子胤禟,以此来泄私愤。
若木语
看似对宜妃手下太监的一场简单训斥,其背后至少包含了雍正帝的四层深意。
古人常说圣心难测,没有一定的头脑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雍正帝是不可能继往开来,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