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有着巨大优势的南明为何没成为另一个“南宋”

明朝灭亡后,有着巨大优势的南明为何没成为另一个“南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2/5 23:01:30

明朝的南明时期指的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宣告瓦解以后,明朝宗室亲王在南方受到忠于明朝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的拥护,建立政权并延续明朝正朔的时期。但值得探究的是,一定程度上而言,南明在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覆灭之际,其自身所拥有的力量与外部环境状况要优于几百年前的南宋在靖康之变后所处的境况。

上图_ 1644年,明末形势图

明太祖起家之地便是南京应天府,在迁都北京后,明朝的朝廷体制是“两京”,即除了北京朝廷各部门外,在南京仍然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南方的官员百姓仍然拥护明朝廷,因此明朝在南方的统治基础仍然十分雄厚。并且,南方地区在当时受到战乱的影响最小,是人口最稠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让明朝图谋恢复的资本。尤其是清军入关后的剃发易服政策,导致了大江南北的抗清浪潮此起彼伏,给南明朝廷带来了多次恢复江山的机遇。

那么,为什么所面临境况更加严峻的南宋在北宋靖康之变的巨大打击下没有快速覆灭,反而是重新整合了力量,抵挡住了金国的进攻,延续了宋朝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祚,而拥有诸多优势的南明却一败再败,并最终迅速灭亡,没能抓住机遇去恢复大明的江山呢?

对比南宋与南明在北宋和明朝灭亡时的情况,会发现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了南宋与南明不同的命运,使得宋朝得到了延续,明朝却彻底丧失了恢复故土的可能。

上图_ 南宋版图

第一个因素便是皇位继承,最高领导者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北宋的靖康之变中,金军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将北宋宗室中的高级皇族一网打尽。在一番大肆掠夺后,便押解这些皇族公卿们北上。只有宋徽宗第九子,后来成为了宋高宗的康王赵构成为了唯一漏网之鱼。

靖康之变时,赵构被朝廷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身在河北。因此,北宋覆灭以后,赵构成为了唯一的皇位正统继承者,众多忠于宋朝的百姓和军队紧紧的围绕在他身边。在金兵裹挟二帝北上后,赵构立马即皇帝位,利用自己的正统地位,将宋朝的各种力量重新组织了起来。使得南宋朝廷在靖康之变后那种极端混乱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站住脚跟、重新组织力量,而不至于迅速败亡。

但反观南明,情况则截然相反。崇祯皇帝错过了南迁的最好时机,选择了在煤山自缢而死。但他殉国后,太子和崇祯的三子定王、四子永王在混乱中下落不明。皇位的真空,使得南方的诸多明朝亲王都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自福王弘光政权后,各地相继有潞王、益王、靖江王等人称帝或宣布监国,隆武政权不但没能与监国鲁王朱以海联手,反而势同水火,相互观望。哪怕后来已退至广东,桂王朱由榔与唐王朱聿鐭还为争夺帝位而大打出手。因此,皇位的争夺,使得原本占据优势的南明朝廷从内部分化瓦解,一败再败。

上图_ 闯王进

第二个因素便是南明前期的错误政策。因李自成的闯军攻占北京,使得崇祯皇帝自缢,所以明朝各地的遗老遗少视农民军为贼寇,对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有“君父之仇”。很多地区的明朝遗老往往在闯军主力刚走,便立马组织地主武装杀害大顺政权留下的官吏,重新打出明朝的旗号。而对于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名义进关的满清则表现出了合作态度。因此,南明弘光时期,便有了“联虏灭寇”的政策。南明企图借清军之手消灭农民军,最后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南明朝廷将清军进关打压农民军视作“义举”,甚至把投降了清军,与满清联合进攻农民军的吴三桂也当作了明朝“中兴”的大英雄,在得知吴三桂屡败农民军的消息后,君臣上下都纷纷称赞吴三桂,把他当作中兴之臣,给予吴三桂赏赐封爵,将其比作唐之郭子仪。南明朝廷企图借清军之手消灭农民军,最后划江而治的错误政策,以及对满清和吴三桂抱有的幻想,弱化了抗清力量,低估了满清的野心。等到清军击破农民军,便立马磨刀霍霍地向南明杀过来,而充当先锋的便是吴三桂。南明想联合农民军抗清时,已是为时晚矣,南明政权因此迅速土崩瓦解。

而北宋是被金人直接灭掉,并且在靖康之变中,宋人受到了中国正统王朝亘古未有的耻辱。因此南宋政权视金人为不共戴天之仇敌,全国上下莫不奋力抗金。国家因此在战争中得到了恢复。

上图_ 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

第三个因素是有军事能力的武将的缺乏。在混乱时期,军事是保证局势稳定的关键,而优秀将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人灭北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没有大量的消灭宋军主力,使得宋军主力犹存。并且在长期的抗金战争中,宋军历练出了宗泽韩世忠、岳飞等杰出将领,他们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保障了南宋朝廷的恢复。

但南明却因之前明朝长期的内外战争,有能力的将领如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袁崇焕等人皆或死或降,余下的要么像史可法等人,气节可嘉,但能力不足;要么就是地方军阀,骜不驯,且多心怀二意。这种情况使得南明在军事上有先天不足,尽管后来与农民军联合后有所弥补,但最终还是没能扭转局势,改变之前多次战事不利带来的消极影响。

上图_ 袁崇焕(1584年—1630年)

因此,尽管南宋与南明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南明却因皇位继承的混乱,错误的政策,优秀将领的缺乏而快速灭亡,没能实现划江而治以图恢复江山。南宋却较好地处理了这三个问题,使得混乱局势得到了稳定,使宋朝的国祚又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

文:李光彩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明朝将领五花八门谎报军功的方法?毛文龙造假得最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将领毛文龙,对明朝毛文龙的评价,毛文龙照片

    明代一开始是看表现算功的,所谓:“凡建立奇功、头功, 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 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 升赏准头功。余俱次功”。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主要还是看战斗表现的,这个听起来似乎比看人头要科学合理的多。毕竟别人杀敌,你抢人头,功劳就变成是你的了,这样似乎非常不公平。但是为何明朝后

  • 宋朝的“奸商骗子”究竟有多狡诈?可谓古代历史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奸商真实案例,宋朝奸商骗局揭秘,宋朝富可敌国的商人

    一、不买不是你性格宋代奸商们的欺诈手法可谓是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这里不妨给大家举举例子。宋代的奸商最擅长的技术就是缺斤短两,不过宋代的缺斤短两可比我们想的复杂的多。比如有人喜欢在秤砣上面做手脚,一斤本来是十六两,这货直接把一斤变成十四两,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故意把秤砣造的很轻就行了。还有称米的容

  • 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有何异同,为何在明朝的战略地位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控制河套了吗,明朝为什么失去河套,燕云十六州与辽宋之争

    同样是作为中原政权抵抗外敌入侵的防线,为什么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发展不同?上图_秦末汉初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有许多相同点。1.都位于重要的地理节点(1)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位于贺兰山脉之东,吕梁山脉之西,阴山山脉之南,长城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序》评价“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其主要包括宁夏

  • 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明朝“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镇守云南的沐王府,明朝的沐王府权力到底有多大,明朝沐王府图片

    朱元璋的滥杀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除了自己家人,他几乎不信任任何人,可是,这里面也有例外,沐英并非朱元璋的孩子,却得到朱元璋的无比信任。洪武十四年,沐英作为副将军,和傅友德、蓝玉用平定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接着为了稳定云南局势,朱元璋就派沐英镇守在这里,从此之后,沐英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云南王”。然而,对

  • 乾隆临终前,嘉庆有一道圣旨威胁和珅,和珅为何不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生前给和珅留了一道保命遗旨,乾隆对和珅真有遗诏吗,乾隆死后嘉庆帝是怎么对付和珅的

    乾隆当了四年太上皇,终于快支持不住了,就在他临终前的四天,嘉庆帝下了一道圣旨,主要内容是说日后大臣上奏折,直接送到皇帝这里,不需要在送到军机处了。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一个机构,相当于朝廷的核心,而和珅择是军机处的管理者,可见和珅的权力有多大?嘉庆帝下了这样一道圣旨,摆明是要切断和珅的势力,当时乾隆已经

  • 吴三桂就算不造反,也能在西南称王称霸,他为何偏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三桂为何能坐拥西南,吴三桂为什么不反叛,吴三桂为什么这么难成大事

    清朝初年,吴三桂获得清朝廷极大的信任,朝廷给予在在西南地区极大的权力,"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但吴三桂仍旧在暗中招兵买马,培养自己的势力,似乎随时要跟清廷开战一样,如果他不暗中搞这些小动作,想来也不会被康熙猜忌。清朝初年,康熙最想的就是稳定天下人性,确切的说是汉人的人心,而吴三桂

  • 清朝这个读书人,长大后“娶妹为妻”,生下儿子后来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嫁女,清朝皇子婚姻现状,清朝时期的读书人

    他叫李文安,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因家中兄弟较多,所以即便是日子过得不是多么富有,但是依然也算是和睦,而且父亲还竭尽所能地让几个孩子全都有机会可以读书。都说医者父母心,李父也是非常善良的人,有一次出诊的路上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其实挺多的,只是这个女婴当时感染了天花,如果他不

  • 大清12位皇帝,故宫为何只供奉11个灵位?学者:只因他没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在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出现了康乾盛世。但是后来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闭关锁国,很快便衰落下去,最后在溥仪手里,大清灭亡。大清灭亡,故宫里许多文物流失到海外,也有一些被损毁,其中包括乾隆的牌位。乾隆的牌位后来出现在一个德国人手里,但这个德国人并不知道乾隆牌位的价值,他只知道这个牌位做得很精致

  • 慈禧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耳熟能详,长辈常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诗词原文

    作为清朝后期实际掌权人的慈禧太后,在后人中的评价也分为两极化。一方面因为慈禧天后的政治手段极为干练,在晚清朝廷地位日渐势微的时候,通过平衡朝廷重臣和皇室权贵间的权利范围,达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为晚清延续了数十年的统治地位,而且一边应付外国列强入侵的同时,又在解决国家内部的起义问题。 而对她的负面

  • 清朝灭亡后,一百万清军都到哪去了,这支直到1987年才彻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灭亡后130万清军去哪了,清朝灭亡后遗留的清兵去哪了,清朝被推翻清军去了哪里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清朝灭亡后,那些遗留的清朝军队,大多都解散了。不过,他们中的有些人却一直留了下来。1898年,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将港租借给了英国,为期99年,当时有一支清军就留在了这里,1911年,清朝灭亡后,当时清朝遗留下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