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明代,妇女们守寡后,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在明代,妇女们守寡后,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04 更新时间:2024/2/24 7:50:45

一、纺织

守寡妇女依靠自己生产,维持家庭生存下去的主要途径是纺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希图创造一个作为政府坚实基础的、强大的、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非常重视桑、棉、麻的种植,史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到了明代中后期,政府继续提倡纺纱织布。

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汉唐已以东方丝国闻名于世。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丝纺织生产已形成著名的产区,如山西的潞绸、漳州的天鹅绒、四川蜀锦、山东柞绸、广东的光缎,云缎等都是著名的产品。江南的苏杭丝织业更是兴盛,万历年间已形成居民多以丝织为生的局面。

棉花的种植,宋元时代,只是在南方的局部,到了明代已遍及全国各地,并且由于北方地广人稀,气候宜于种棉,河南、河北成了棉花的主要产地,成为棉纺织技术较高的长江三角洲的原料供给中心,可以说“到了仰其利的程度”。

纺织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且传统社会中,一般女子均具备“妇功”,纺织是女性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按《礼记·内则》所述,“女子十年不出……训学女事,以共衣服”,这里的女事即姆教婉娩,麻丝织纫之类的教习,这对于失去丈夫的寡妇来说,成为其守节维持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时,许多寡妇就是靠纺织来生存。无论是上层的家庭,还是处于底层的节妇,都会依靠纺织生活,纺织成为明代节妇首选的职业之一。在失去男性劳动力的家庭中,往往是寡妇纺织独立支持生计。

伯重先生研究,节妇从事纺织维持生计是有可能的。明清“家庭妇女劳动日收入约相当于农夫的80%。换言之,如果一个农妇一年从事纺织为200日,那么她的收入约合5.6石,够1.5个人吃一年;如果她纺织265日,那么她的收入约合7.4石,够2个人吃一年;如果她纺织360日,净收入为10.1石米,够2.8个人吃一年。因此,农妇从事棉纺织生产,养活自己全然没有问题,此外再养活一到两人,也是做得到的。”

如李氏,永任妻,“任早亡,遗三幼孤,家贫以纺织供舅姑”,“与永任在日无异,终舅姑之世无缺焉。”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明代,尤其是中后期,纺织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为了生存,寡妇们只好将自己的产品低价出售以换取必须的生活用品,这就造成部分守寡妇女生活每况愈下。

二、女红

女红是守寡妇女们谋生的又一重要手段。有的孀妇甚至仅靠做女红为生。如林氏,“举人蒋龙妻,龙计偕卒,氏无子,姑老,藉女红以养”。再如,隆庆年间,陈黄氏,丈夫死,她“矢志孀守,执女红以自给,藜羹含糗,甘贫教子”。

当然,也有仅靠女红难以为生,辅助以其他手段的。河北水平府的节孝妇王氏,“惟以针、纺织,自持始终”。江西赣州庠生钟大芳妻张氏,“夫亡孤幼,矢志苦守,日资女红自活,不继以蔬果充之”。

三、耕种

明代女性也有像男子一样下田耕作的。传统社会所提倡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完全遵守,现实生活往往使人们背离无力的教条。尤其是在江南,妇女从事田间劳作,并不是个别事例,而是蔚然成俗,“其四乡,俭且勤,妇女皆天足,从事田亩,杂男子力作,樵渔蚕收,拿舟担物,凡男子所有事,皆优为之”。

李伯重在分析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时指出:“在明代后期以前,以‘夫妇并作’为代表的男女同工模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到了清代中期,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形式的男女分工,才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有些地区甚至“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业耕事责之妇人”,“乡妇耕田者,则绞裙扎裤,俨然男子状”,女性耕种时的穿着装束完全男性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失去丈夫的女性,再加上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迫使她们不得不下田劳动,从而打破了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主内观念。如临淮詹奎妻周氏,丈夫死后家道衰落,“田地荒,氏率童仆布种,以供衣食,奉养太祖母及姑”,詹家一门三个寡妇的生活维持就靠詹周氏率领家中僮仆耕种劳作。

当然,传统社会中,在农田耕作上,节妇往往无法完全顶替男子的位置,有些节妇仅靠土地难以为计,因而多兼有纺织。如江西赣县的刘谢氏,年二十七岁守寡,“遗腹生禄,舅姑衰老,家无余资,仅存田五亩,谢纺织供具。”还有“徐氏,上三都民郭盟妻,夫亡时年十九,纺织种植,恪守妇道。”

四、雇佣

明代,尤其是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到社会分工上,使得一些寡妇得以受雇于他人,获取生活来源养家糊口。周观妻秦氏婚后两年而守寡,孩子才一岁,家庭生活清贫,她只得为乡邻舂米“得升斗自活”。

江西南康府的吴孝妇,“夫早亡无子。寡居事姑孝,俑于邻里,获钱以具养。”当然,这些节妇并不是早期的雇佣工人,她们只是迫于生计以雇佣为辅助或主要的经济来源。

五、经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也迅速发展,尤其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如《杭州府志》中“杭民半多商贾”,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商矣”。

在如此众多的经商大军中,同样活跃者寡妇的身影。她们有的做些小买卖,如泗州生员袁睿妻刘氏二十岁守寡,“上有孀姑,下无子女,家更贫乏,止有家僮一人,与同磨面,作豆腐为生”。六安州何献妻李氏24岁守节,不久唯一的儿子也死了,她无依无靠,只得在“屋角片畦杂植时卉,令老婢操入市,皆曰此何节妇家妪也,竟买之,日得数十钱糊口”。

也有部分坚忍而又有能力的寡妇经商规模较大,甚至实践了振兴家业的期许。如《顾祖母朱孺人墓志铭》所载朱孺人,“年方三十有四,扶衬以归,执丧哀毁,矢志弥笃,孤灯只影,茹孽啖火者六十余年,扶衰拯坠,充拓家业,资雄于乡,乃创田宅,以赡族贫。”

经商不仅拓展了家业,“扶衰拯坠”,还救济了族中贫者。在这些没有男性劳动力的家庭中,寡妇成了家庭经济的支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在个体家庭的维持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积家而成国,家恒男妇半”,常态下,夫妇各尽其职,共同经营家庭生活,丧偶后,寡妇只身负重勉力为家,生活的重荷挤压着坚忍背后的脆弱。

虽然寡妇尽其所力,采取多种营生手段,能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维持家庭基本生活,但在传统农业社会,对大多数守节寡妇来说,生活仍然困苦艰辛,她们不得不通过依靠他人的帮助生存下去。寡妇主要依靠夫家的亲友,有时也依靠娘家人。如萧东山妻徐氏26岁夫殁,“家甚贫,依母氏,佣绣纺织,苦苦三十四年”。

再如“禹州生员李绍妻,绍故遗子洞二岁,氏抚孤依父马恺佐以针自给,六十余年,寿八十五卒。”

有些在家人的帮助下,过活的还算殷实,如范氏二女在丈夫死后,同时守节,她们“筑高垣,囤田十亩,穿井其中,为屋三楹以居。”每到农忙季节,父亲就来帮助,这样的日子延续了30多年。政府为树立良好风气,鼓励妇女争做节烈,规定“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对一些节烈女性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更多文章

  • 真有气数一说?崇祯即位后,天灾鼠疫不断,清顺治时却风调雨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年间鼠疫,崇祯继位时明朝的形势,崇祯登基时形势

    一个朝代的覆灭,必定是多种原因叠加造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但是在一系列原因中,必定有主次之分。中国古代十分迷信,皇帝号称天子,代天行权,这是皇帝为了合法掌控天下而提出的迷信说法,如果发生朝代更替,新朝就会控诉旧朝气数已尽,以此合法继承旧朝的一切权力,气数已尽是一个十分笼统的说法,可明朝的灭亡却

  • 从宋朝“审刑院”的建立说起,谈谈宋代司法机关和诉讼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代的诉讼审判,宋代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宋代诉讼一般都是什么模式

    一、审刑院的建立,限制了大理寺和刑部的职权审刑院不归宰相统领,直属于皇帝。真宗时,又规定审刑院奏报皇帝的案件,须先送中书省“看详”,然后再奏请皇帝论决。审刑院的建立,限制了大理寺和刑部的职权,以至大理寺不设长官而由其他官员兼理。至神宗元丰改制,因机构重叠裁减审刑院,恢复了刑部和大理寺原有的职权。从此

  • 朱元璋何以成功?乞讨生涯锻炼出成功的三项能力,终无人可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乞讨三年获得三大收获,朱元璋成功的三大秘诀,朱元璋的成功经验

    濠州城内五股势力,郭子兴独木难支经常与孙德崖等人发生冲突。之后,又来了彭大、赵均用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本来尊奉徐州的芝麻李,但芝麻李被杀后,二人水火不同路。这一下儿濠州城更乱了。在此情况下,朱元璋决定自己出去带队伍,由此,打造了他日后成功的队伍——淮西二十四将。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不钦佩朱元璋的智慧

  • 三星堆人究竟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朝女人长相复原图,三星堆是哪年出土,三星堆流失了多少文物

    在考古历史上,三星堆一直都很神秘,因为文字记录不多,我们也没法回到过去,亲临那个时代,观察古蜀先民们的生活状态,看他们是如何制造出青铜器的,因此各方面都只能推测,加之他们大胆的想象与审美,于是很多人怀疑甚至其不是地球上的文化。但考古学家发现,三星堆的消失或许与商朝的灭亡有关。那么三星堆到底是什么?为

  • 姜子牙为何要给马氏封神?元始天尊的解释,让人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与马氏故事,姜子牙为何要封神,姜子牙怎么评价元始天尊

    马氏是谁?姜子牙老婆,准确的说,是前妻,可就这么一位前妻,也没见封神中有什么贡献,却于封神之时,被姜子牙加封为扫帚星。且不说扫帚星是好是坏,与传说中的哈雷彗星有什么关系,单就位列群星列宿而言,已成神仙,可以不死,较之以彩云仙子、高明、高觉,以及诸多封神中血染沙场,之后却只能坠入轮回,沦落幽冥的将士,

  • 迄今最早的夏朝大墓:可惜已被盗,仅发现一副狗骨架装在漆匣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证实了商朝的存在;那么,商朝之前的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呢?这是过去60年,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一直在努力探求的问题。一些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史书上有关夏朝的记载,都是后人伪托的“神话”,并非信史。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60年来学界对“夏文

  • 夏朝真的存在吗?郭沫若等人否认,但却被一个事实深深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的十大秘密,郭沫若质疑夏朝的存在,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梦归秋辰:第393期)夏朝是我们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但对于其历史记载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人认为夏朝是不存在的,这些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郭沫若和胡适等人。他们认为夏朝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夏朝文化是不存在的,这也就等于否认我们这段历史。郭沫若当然评价一个历史,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而是

  • 姜子牙墓牙为什么千年来无人敢盗?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正的姜子牙墓地,姜子牙的墓有没有被盗,姜子牙的古墓到哪里发现了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才华超众,姜子牙祖先曾是大禹治水时的功臣家世显赫。只不过姜子牙出生时,其家境早已败落。他年轻时,曾杀过牛卖过肉,开过小店卖过酒水,什么能赚钱糊口就做什么。姜子牙前半生穷困潦倒,但一直未放弃钻研军事等治国策略,期待能择良主而仕。这一等就等到七十多岁,姜子牙还是没有遇到伯乐。于是他

  • 东周时期的中原战车,与商代和西周时期相比,有哪些改进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周战车,西周战车有什么讲究,西周和东周哪个强大

    (一)轮辐增多西周马车的辐条普遍为20多根,东周马车则以30辐最为常见,如《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考工记辀人》说:“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遗迹所见东周战车的轮辐有的还超过30根。(二)车毂增长《考工记车人》说:“短毂则利,长毂则安。”长毂能够提高车的稳定性。西周马车的毂

  • 看弱势之君,如何让周朝存在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灭亡全过程,周朝是怎么统治天下的,周朝统一的秘诀是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说的中国王朝不过三百年并不正确。汉朝中间虽有新莽政权存在,但时间太短,相对于四百年历史来说基本不构成多大影响。商朝之所以能够存在将近800年,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周朝作为相对弱势政权,在松散统治下依靠思想、科技、奴隶社会的人身限制,使得周朝在前三百多年里成为“天下共主”,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