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富察皇后的真容,复原图酷似一女星,难怪让乾隆难忘

历史上富察皇后的真容,复原图酷似一女星,难怪让乾隆难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4/2/22 19:32:22

正值雍正五年年间,有一件喜事发生,当时还是宝亲弘历迎娶了后来让自己怀恋半辈子的白月光——富察皇后。由雍正为其主持婚礼,弘历和富察氏两人在七月十八日这一天正式结为了夫妻。

直到1736年的2月12日,宝亲王弘历登基,将自己的福晋富察氏册立为皇后,由此乾隆元年正式开始,而乾隆和富察皇后也开始了他们这一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帝后之间的爱情。

据史书记载:富察皇后纯良恭俭,不喜珠玉,平时佩戴的也都是通草绒花,不饰盛装,却深得乾隆的尊敬宠爱。

《清史稿》上就这样记录着这份深情“每加敬服,钟爱异”。都说爱屋及乌,乾隆对富察皇后也是如此,皇帝的情深往往用外戚恩泽体现。于是《清宫词》有了这样的记载“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帝王这样的外戚恩泽,富察氏真算得上独一份了。

都说年少情深,少年成婚的乾隆和富察皇后两人之间一直都恩爱有加。乾隆对富察皇后可以说是体贴入微。富察皇后前后一共为乾隆生下了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凑了一对好字。

可以说,在他们的婚姻早期,两人算得上十全幸福的人:两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膝下更是儿女围绕。或许是天道忌全,这四个孩子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下一个历史最长寿的公主。

孩子的相继离世,让富察皇后备受打击,可谓是身心俱疲。可是她身为皇后,由不得她因此消沉下去,她只得强打精神,为了不让乾隆为自己操心,更是强忍着心里的难过,努力让自己在乾隆面前强颜欢笑。

乾隆十三年,乾隆做了一个让其在往后生中痛苦的决定。乾隆决定亲自恭奉皇太后进行东巡之旅,并且让看起来已经恢复过来的富察皇后伴随左右。

这一趟旅程让乾隆失去了伴随二十二年的发妻。原来在乾隆决定返程之际,富察皇后却突然感染风寒,为了不耽误乾隆的进程,富察皇后在济南休息三天之后,就劝谏着乾隆赶紧回程。权衡良久,乾隆同意了皇后的请求。

本来在赶陆路的时候,富察皇后的病情都比较平稳,哪想到刚坐上船时,却传来皇后突然不适。最终在乾隆的凝视中,富察皇后于黄昏时分离开了这个让她笑又让她哭的人世间。

面对皇后的突然离开,没有太多时间让乾隆可以心怀悲痛,太多事情都需要主持。有条不紊处理着皇后葬礼的乾隆让人不免怀疑是否帝王都无情,面对发妻之丧都能如此镇定自若。

可就在安排完所有事情后的第二天,独处的乾隆写下了悼念富察皇后挽诗,众人才知原来皇帝也方寸大乱,内心的悲楚也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发泄。习惯了身边有人陪伴,当这人突然离开,往后也只剩下孤独感。

富察皇后虽已离世,乾隆却保存了她来过这世间的一切证据。富察皇后居住的长春宫保留她在世时的陈设,不得更改。每次到了富察皇后忌辰之际,乾隆都要来此祭典。

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悼念,就是一生的时间,余生里,哪怕身旁佳人无数,仍觉得内心空虚无比,再无一人可走进他的内心。终于在两人阴阳相隔了51年后,乾隆撒手人寰,去了地底寻找他念了一生的富察皇后。

那么,这位富察皇后究竟有多美,让乾隆竟悼念了一生。或许我们可以从富察皇后的画像中一窥究竟。画像经过岁月洗礼早已模糊,一代皇后的端庄静娴形象仍跃在眼前。

经过现代技术还原之后,更是惊奇发现,富察皇后与她的影视扮演者秦岚很像,同样淡然的气质,恍如一人的鼻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高贵与美丽。如此优秀的白月光又如不让乾隆惦念一辈子呢?

结语:

大家还记得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吗?虽然在别的地方,玫瑰花到处都是,而能进入小王子心里的只有自己手上的这多玫瑰花,并且无人可取代因为这朵玫瑰是他见到的第一朵玫瑰,是由他亲手灌溉,细心呵护长大的玫瑰。

富察皇后对于乾隆而言也是那朵唯一的玫瑰花,两人年少成婚,这年少的情意自然也是无人能比。每个人如何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遇到那个人,并成为彼此的唯一呢?或许我们只能交由上天安排,只能感叹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小编仍希望大家都能得到那份难得幸运。

参考献:

《七夕有感》

《清史稿》

更多文章

  • 清朝有位女子模仿花木兰从军,结果没多久就怀孕了,结局也很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一女子效仿花木兰替父从军,花木兰代父从军真人版,野史有没有记载花木兰

    “中华儿女多壮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此句出自毛主席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歌颂妇女们工作的卓越贡献。古往今来广大妇女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所作贡献,丝毫不亚于男性,而其中古代著名代表人物则是“花木兰”,替父从军,上阵杀敌,其爱国热情与朴素的家国情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赞美。而据晚清梁溪坐观老人所著

  •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了六个镇,一个镇到底拥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北洋新军现状,北洋新军第一镇,慈禧能控制北洋新军吗

    第一、新军的成立及编制。从1840年以来,清朝就一直挨打,打着打着就醒了。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欧美的科学;后是学习欧美的体制,不过戊戌变法、立宪运动都失败了。清朝虽然有同光中兴,但依然没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窘况。尤其在1894年甲午海战时,清朝大败,李鸿章弄得灰头土脸。新军的设立是李鸿章的副

  • “民国奇人”张宗昌:娶了5位白俄姨太太,诗词堪称前所未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宗昌野史秘闻,民国诗人张宗昌,张宗昌真实生平

    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生来便不一样,人生经历自然也不会相同,所以便有好人,也有坏人,还有夹在中间平庸的人。自古皇上就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在北洋军阀时期,自然有张作霖这样有骨气,且重视教育,还治家严谨的大军阀,还有杨虎城那样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名声永垂史册的大军阀。而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位,也是

  • 乾隆一生有41个女人,但只钟爱翻她的牌子,掉漆了也要重做继续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一生有多少个女人,乾隆一生的后妃大全,乾隆一生的感情历程

    乾隆的一生有41个女人,但是却独爱自己的皇后富察氏,他们之间并非是联姻那么简单,而是存在着真正的爱情。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钟爱翻她的牌子,就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感情无可替代,就算是牌子掉漆了也会及时让人重做,好让他继续翻。如此的宠爱在后宫中是非常难得的,毕竟帝王最无情,很少会有感情专一的皇帝,大多都是

  • 她是富察皇后仅剩的骨肉,被乾隆“圈养”半生,赐护身符5240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代富察皇后图片,乾隆富察皇后生了几个孩子,历史上真正的富察皇后图片

    自古以来,天家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在皇室之中,皇子们是争权夺利的工具,公主们是政治联姻的工具。父子不像父子,兄弟不像兄弟,亲情淡薄,人性悲凉。所以人们都说,虽然生在皇室,可以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那些真正生于皇室的人们,却并不快乐。皇宫,就好似一座围城。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清朝皇室,还是有一桩非

  • 李鸿章鸿门宴斩杀八王,下令杀死7万投降太平军,为什么不留活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鸿章怎么被杀的,李鸿章为什么要打太平军,李鸿章杀八王过程

    华夏的近代史主要是由外国对华夏的攻击和华夏军民的反抗组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让西方势力顺利的渗透入华夏,特别是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对华夏的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华夏农民因为西方输入的大量廉价棉布而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因此破产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流民。流民一直是华夏古代的一个大问题,这些流民没有工

  • 洪秀全在攻克南京城后,竟然让昔日的女部下服侍自己,享受了11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导致了我国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脱节,最终西方侵略者用比我国先进百年的武器轰开了我国国门,我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至暗时刻,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在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道光年间,出生在广东花县新华镇官禄村的秀才洪火秀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一边种地一边用功读书,大家都认为他最终能考取

  • 曾国藩发明呆战术,轻易剿灭太平军,被欧洲抄去,一战中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对太平军有多狠,曾国藩打太平军是哪年,曾国藩剿灭太平军路线

    毛主席治史极深,却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差点要了清王朝的老命,什么满蒙八旗兵、各省绿营兵通通不是对手。看到正规军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朝廷下旨各地豪强地主组建团练抗击太平军,碰巧曾国藩因母亲去世,需要回湖南湘乡老家治丧,在老家的曾国藩凭借自己的师生、同乡关系,拉起了一支

  • 清朝最飒皇后:怀孕被废回家待产,皇帝想接,娘家:接就出兵打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最霸气的皇后,大清最飒的皇后回娘家生子,清朝最美的皇后十年生六胎

    频繁的政治联姻,虽然大多都不幸福,也很难有美满的结局,但是这种结合却巩固了清朝国力的稳定,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能够把精力放在国家建设上,造就了一百多年繁荣昌盛的“康熙盛世”,蒙古也因和亲而受益匪浅,可谓是互利共赢。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但是在董鄂妃之前,顺治帝有一位皇后,她就

  • 孙中山一生有过三任妻子,如今后人何在?其中一人名字我们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孙中山先生也有着十分飘荡的一生,他的学识和他的修养以及他的爱国之情让他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的生活也并非十分顺利,在他的生命中,情感上跌宕起伏。孙中山先生有过三任妻子,也生育了孩子,那他的这些后人现在生活过得如何呢?一、认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是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