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究崇祯不愿与皇太极和谈背后的原因

探究崇祯不愿与皇太极和谈背后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46 更新时间:2023/12/10 2:17:42

而关外满清又虎视眈眈,大明藩属国朝鲜投降了满清,而一重要的对敌军事基地――皮岛也被攻陷,满清没有了后顾之忧,几次冲破长城入关进行抢掠。而当时明朝军队竟没有一支军队能与之抗衡,纷纷避战。而这时杨嗣昌向崇祯皇帝提出与满清和谈,而且满清皇太极开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明朝能够缓解很大的压力,但最后崇祯为何不同意和谈了呢?

一、首先来自于祖训

明朝建立以来从未和任何敌国签订过条约,明朝是一个很硬气的朝代,“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建立时与元朝残余势力进行了多次战争,没有丝毫妥协,一直给你打到服为止。面对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被俘虏了,也没有一丁点妥协示弱的表现,一直都是跟你硬碰硬,大明这二百年了没有哪个皇帝敢这么做,因为当时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对于满清这样的蛮夷是丝毫不放在眼里的。但是历朝历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外界一切的影响所束缚,而崇祯帝显然是不具有这个远大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战略眼光的。

二、迫于舆论的压力

崇祯皇帝当时接受了杨嗣昌的建议,派人与皇太极进行和谈,明目张胆又害怕言官的反对,于是崇祯秘密授权兵部尚书陈新甲去与皇太极协商和谈一事,陈新甲对于此事认为此去凶多吉少,又派遣了兵部主事马绍愉前去谈判。虽然派来的不是一个高官,只是一个五品官,但皇太极还是很重视这次和谈的,出盛京二十里前去迎接,这是比较高规格的了。也表明皇太极对这次和谈的诚意,其实满清内部是主张议和的,他们认为以满清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吃掉明朝,并且皇太极害怕满清入关降伏不了明朝百姓,而满族还具有被通化的危险,而关内的土地对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他们只是需要通过开市互商来保证他们的生活所需,而主张南下的只是范文程、祖大寿等明朝降将,并不能左右皇太极的抉择。

而和谈的结果就是:第一,两国以宁远,塔山为界,互不侵犯,第二,明朝逃往清国的百姓,清国会遣送给明朝,第三,明朝每年为清国提供100万两白银,1万两黄金,清国提供明朝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第四由崇祯皇帝或者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和谈官员一想,反正宁远,塔山以北的土地,他们也占领了,给他们就给他们吧,一百万两白银相对于几千万的军费开销也相当划算了,但是这第四条,他们万不敢做主,遂传密信给陈新甲,陈新甲把密信整理成奏疏,见天色已晚,准备明天把奏疏秘密呈给崇祯皇帝,就把这奏疏放在了桌上。这到第二天就不得了了,这份奏疏引起了轩然大波,京城就跟炸了窝似的,一个个言官站出来弹劾陈新甲,说陈新甲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明朝的头号卖国贼,总之是把陈新甲骂的是狗血淋头。这原来是因为陈新甲的家仆太过于勤快,把这份准备秘密呈给崇祯的奏疏当做普通公文上交到了内阁,耽误了大事。

这崇祯一直想做一个圣名的君主,彪炳史册,不希望有这有损自己形象的污点出现,所以就把责任都推给了陈新甲,给陈新甲定了一个“私通外国”的罪名给斩了,可伶这忠心耿耿的大臣,这去和谈的官员还没回来,这和谈的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这次和谈本来已经挺好的了,明朝可以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剿灭各地的农民军,然后再去收拾满清,可惜因为一大帮官员百姓的舆论就打退堂鼓,生生错过了这中兴大明的好机会。

三、崇祯自己的脸皮太薄

历史上哪个贤明的君主不是脸厚心黑之人。刘备曹操的手下种菜煮茶,在刘表手下招募贤士,韬光养晦,最后得到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又如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大肆杀害威胁自己统治的功臣,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都是脸厚心黑的人。崇祯的目标定的很远大,要中兴明朝,自身也很勤勉,可是太过于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以至于不能堪当大任。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崇祯错过了绝好时机。1640年皇太极突然去世,顺治皇帝继位,由皇叔多尔衮执政,多尔衮受汉人将领怂恿要南下占领关内,以至于明朝又要提供大量的粮饷来防御满清,迫不得已明朝只能向百姓增赋加税,百姓更加不堪重负,纷纷起义造反,最后在满清和关内农民军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灭亡了,崇祯本人也落了一个自缢煤山的下场。

更多文章

  • 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如何帮助清政府多活五十年的?不然清朝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都收回了吗,清朝签的不平等条约列表,清王朝签订的几大不平等条约

    但是在不二心里,一直觉得清朝和明朝是没有可比性,当然,有一点也要承认,那就是清朝对于现在中国的版图疆域贡献的确非常大。而这个大,也是历史性的,不止是比明朝大,它要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诸多王朝都要大,翻遍史书也就是大元朝可与之一较高下了。众所周知,清朝之所以不被现在的很多朋友喜欢,那是因为在近代之中清朝

  • 百年前的彩色老照片:世界各国的面貌,看看清朝和世界真正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老照片彩色,清朝老照片高清大图,中国清朝历史老照片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彩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看看百年前世界各国的真实面貌。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加拿大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加拿大街头已经有了汽车。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荷兰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

  • 大清朝要和沙俄全面开战,英国参谋提出三个方案,大清立马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俄和清朝的战争,清朝抗击沙俄的过程,清朝时期中国和沙俄的关系

    崛起之后的沙俄国土迅速膨胀,最终直达亚洲西伯利亚,正式开始和大清朝正面冲突。而在这场冲突之中,大清朝原本决定和沙俄全面开战,但一个英国参谋提出了三个方案,这使得大清朝立马怂了。这个事情还要从左宗棠收复伊犁说起。当时由于西北叛乱,所以左宗棠带着兵马去平定西北,而沙俄看准了这个机会,直接出兵把伊犁给侵占

  •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值多少,民国美金兑换大洋,民国一个大洋是一元吗

    自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新的思潮在东方这片沃土上不断兴起盛行,这些思想就像是星火一般,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燃起。正是在这些思潮的更新中,生活在近代的人们有了新的认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货币,总之什么都是新的。在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人在革命地区建立了新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新货币的推行,辛亥

  • 位高如乾隆的继后,我们和她一样在经历着中年压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与继后的一些史实,乾隆继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乾隆的继后是谁

    最开始了解到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应该是在《还珠格格》中,电视剧中那位心机阴沉,处处针对紫薇和小燕子的皇后让我们恨得牙痒痒,结局也让我们舒服:这位继皇后最终被削发为尼打入冷宫病死。而真实上的继皇后一生远比电视剧中更加悲惨,也更加跌宕起伏。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一说,辉发那拉氏)在乾隆第四次去江

  • 晚清上色老照片:鸦片战争之耻,不是英法太强大,而是清军太羸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像资料,鸦片战争照片,鸦片战争史图片大全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鸦片战争中的真实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当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从而将鸦片倾销至清朝境内,此举不止导致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还使百姓的身体被鸦片毒害,为了阻挡这

  • 康熙在位时,只要听到此人名字立马坐立不安,此人不死他度日如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在位时的著名人物,康熙的一生十大功绩,康熙在位时有多厉害

    朱慈焕是明朝最后一任君主明思宗朱由检的第五子。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三子早亡,另有朱慈焕等四子,因为朱慈焕和崇祯四子朱慈烺同岁,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他们并为三子,于是,朱慈焕或朱慈烺也被称之为“朱三太子”。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对朱三太子异常憎恨呢?这还要从朱慈焕的身世来说起。且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帝的儿

  • 对慈禧最好的3个男人,不管他们犯什么错,慈禧都保他们一生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慈禧最爱的三种人,历史上谁对慈禧最好,和慈禧关系最好的是谁

    和天底下所有的老太婆一样,慈禧也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而谁对她坏,那么自然要往死里整。比如咸丰帝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因为不顺从慈禧的意,所以大多都凉凉了。还有光绪皇帝,在慈禧看来,光绪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长大之后却总是和自己反着干,要自己当家作主要夺权,所以慈禧对他是特别狠

  • 雍正王朝为何以九子夺嫡为开局呢,背后的寓意你值得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如何夺嫡成功,雍正凭什么在夺嫡中胜出,雍正王朝九子夺嫡过程

    雍正王朝电视剧上映于1999年,至今二十年之久,历经市场考验,可谓是经久不衰,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代经典之作。这部电视剧的精彩不在于历史还原,毕竟虽说是历史电视剧,但不可能真的按历史拍,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比比皆是。但它深刻的还原了古代的宫廷政治斗争,将说话这门艺术刻画的淋漓尽致,很多对话看似简单,背后实则

  • 天津教案就是曾国藩逃不掉的一个局,在这个局里,一定要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有更好办法吗,天津教案事件的真相,天津教案详细资料

    在这个局里,曾国藩必须当“汉奸”。而已经躬身入局的曾国藩,他不能逃,也逃不了。01.洋人也在局中1858年,英法美俄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而后溯流而上,占据三岔河口北岸。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三岔河一带的望海寺和崇禧观地基,租给法国传教士。18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