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秀全百万起义军都干不翻的清朝,为何武昌几万革命军就做到了?

洪秀全百万起义军都干不翻的清朝,为何武昌几万革命军就做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54 更新时间:2024/1/20 7:30:22

我们接上期继续谈清朝的灭亡……

清朝的灭亡,原因太多了,之前我也讲到了几点,包括朝廷的财力、兵力、人心等。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的清廷,早已经伤痕累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关键还失去了人心。老百姓不愿意当兵,士绅不愿意掏钱,军官不愿意镇压,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清廷想不玩完也难。

扯了这么多,今天要讲讲革命党了,来谈谈,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都推翻不了的清朝,为什么几个革命党人却做到了?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80期:洪秀全百万起义军都干不翻的清朝,为何武昌几万革命军就做到了?

一、

要讲这个问题,还是绕不开人心这种东西,因为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一个就是人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天而行,而不能逆天行事,所谓的天,其实就是禁锢在人们脑海中的某种观念,比如皇权。

如果仔细研究中国历史,会发现,封建社会其实就两个朝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汉取代之,从这之后一直到南宋灭亡,都是禅让过度的。

比如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司马德文又禅让给宋武帝刘裕,一直到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再到宋朝灭亡。

其实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告诉全天下的人,朕才是正统,是上天认证的皇帝,其他的都是冒牌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老百姓认可你这个皇帝,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当不了皇帝的。

虽然历史书上说是元取代了宋,成为中国第一个外族统治中原的王朝,其实说白了就是亡国了。这倒也给朱元璋出了一道难题,自己当皇帝的权威性该怎么保证呢,总不能告诉大家自己是造反得来的吧?

所以,朱元璋登基的时候一改常态,不再讲自己是布衣出身,驱逐胡虏了,而成了这样: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等于把蒙古人统治的合规性也一并给了,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回到了自己头上!

二、

那么清朝是如何从明朝那里继承正统的呢?

其实就两招,听话地给胡萝卜吃,不听话的给大棒吃,毕竟当初入关的时候就是打着“消灭李自成,为崇祯报仇”的理由来的。

前期的时候到处招降明朝官员,等到后期坐稳了江山,又弄出一本《贰臣传》来抨击这些投降的将领。一边“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以及文字狱来消除异己,一边尊孔教,厚待明陵,还多次前往泰山祭天。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让人们从骨子里相信,清朝皇帝是正统,凡是有违背这条理论的行为或个人,都属于谋逆。

所以,太平天国起来之后,虽然也是人数众多,军队众多,但全国对其舆论却不咋好。尤其是那些士绅或者地主阶级一层,说洪秀全的军队是“洪逆”,说石达开的军队是“石逆”,他们的人民也成了“长毛贼”,成了“发匪”。

还是那句话,大清的子民普遍对太平军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各地的士绅及地主一级。毕竟毛子一来,丢命又丢财,不如花钱投资各地的地方武装,共同剿灭发匪。

所以,纵使太平军鼎盛时期全加起来超过了百万军队,但终归是另类。毕竟拜上帝教是歪门邪道,走不上正道,被人们所不容,纵横十多年,终归灭亡。

但到了武昌起义的时候,情况完全变了,因为国内的舆论变了,他们也不再是“山贼草寇”,也不再是匪。就算是再保守,再顽固的保皇派,他们也不会给这些人的行为定性为“大逆不道”,而且这条理由也根本行不通了。

三、

除了舆论方面发生了改变,连各地方的地主啊,士绅啊,也变了!

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这类人是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甚至亲自出马拉队伍,一起对抗太平军。但等到了辛亥革命时,这些人不仅不会组织地方武装对抗起义,甚至还附和加入到起义军。

为什么前后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情况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主要原因还是人们见识到了市面,这段时间又被洋人欺负得厉害,实在是对清廷失望透顶。再加上庚子之变时,东南互保的签订,也让各地方大员们,有了不满朝廷的具体举动。

更重要的是清廷晚期的变法,彻底毁了“皇权”这个强大的号召力。因为你自己都承认了,这种体制是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从上到下都得变,既然要变,那就变得快一些吧。

这时候,革命者们就出现了……

当然,清廷的变法是不变会慢死,变了会早死,因为旧的基本盘已经崩了,新的盘子又没建好。

其他的变法项目倒是不重要,关键是教育这里改革了,变成了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制度。人一旦受了教育,那境界立马就不一样了,所以新式学堂成了革命者的摇篮。那些留洋的学生跑到海外见识到了市面,回国不投身建设大清事业,转而加入了革命党。

这种情况压根就无解啊,凡是有点文化,有点见识的人,要么去当掌权者,要么就跑到革命者的怀抱去了,

四、

但是这些革命者并无法推翻大清,即使组织了几次像模像样的起义,也终归无法撼动大清这棵大树,关键还在于军队!

虽说辛亥革命的时候,大清还有二十万八旗军,其中十万驻扎在京城附近,十万驻扎在各地方。但武昌起义一爆发,大都立马投降了,福州的将军朴寿不肯投降,还点兵要决一死战。等革命军真打到了满城,只放了一枪,八旗兵就全都跑光了,就剩他一个光杆了。

还有一些地方的八旗军,朝廷拖欠的兵饷都有半年之久,比如四川,革命军支付了拖欠的兵饷,不费一枪一弹,自动缴械回家抱老婆去了。

绿营兵就更不用提了,而且他们根本就无法跟革命军相比,实力相差悬殊,那么清廷练的其他新军呢,都去干嘛了?

要知道晚清练兵,中下级军官大都是出国洋,留过学的,就算再不济,怎么着也得到日本溜达一圈吧?这些人只要在海外溜达一圈,多多少少会受到革命思想的熏染,回来后,清廷练的新军自然而然就有了革命的想法。

记住这个词,革命!

历史发展到20世纪,中国终于出现了“革命”这个词汇。要知道之前都是用“造反”、“暴乱”、“运动”、“起义”等等,后来开始有了“革命”这个词,啥意思?

性质不同,之前所有的起义也好,暴乱也好,造反也好,都一个目的,就像陈胜吴广讲得那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不是建立一个没有王侯将相的世界,而是要推倒他们,然后自己去当王侯将相!

五、

而革命就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要建成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有全新的分工协作!

造反也是需要组织的,没听说一个人就敢举着菜刀要造反的,往往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推举个首领,然后才造反。革命也一样,没有革命纲领,那连暴乱都谈不上,就跟某美丽国最亮丽的风景线一样,当然他们也是有头目的。

中国革命,最早的时候,有三个专门造反的帮会,分别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如果你跟我讲,金庸小说里不是还有个天地会吗,难道他们不造反?

其实不太一样!

过去造反的人,需要抱团取暖的,信弥勒佛,白莲圣母,甚至耶和华,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能给口饭吃。随后各种组织,各种教,各种会就出现了,比如白莲教,比如明教,比如拜上帝教。

这些个教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主张,有些纯粹是为了造反而造反,比如白莲教,宋朝的时候就有了。它是一路反下来,反宋、反元、反明、反清,总之,只要是朝廷,它就反!

他们不是为了执政而反,完全是为了反而反,即使跟李自成似的提出个“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到头来跟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一样,只能当做学生们的必考知识点,其实没个卵用。

太平天国亡了之后,又出来另外一种类型的帮会,比如青帮、洪门、哥老会三大著名帮会,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知道,朱总司令就是出自于哥老会。

再后来才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他们一开始也是存在幻想的,希望朝廷能改良。比如谭嗣同其实就是革命党,曾经撺掇哥老会跟着一起造反,后来戊戌变法开始后竟然产生了一丝幻想。

六、

这个之前也讲过,后来也正是谭嗣同的死,唤醒了那群革命党人。不要指望他的死能唤醒老百姓,老百姓是唤不醒的,他们看革命党被砍头,跟看毛子、强盗、流氓被砍头是一样一样的。说不定还拿个馒头去蘸血,期待能给自己的孩子吃了,治疗肺结核呢。

讲到这,就讲到孙中山先生了,现在网络上说人家是孙大炮,但要知道,正是他不遗余力的高声叫喊“自由、平等、博爱”才让那些革命党人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大清也好,太平天国也好,都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人们别那么聪明,最好愚蠢到皇上的命令就是天意,违背皇上的旨意,那就是逆天行事。老百姓的膝盖就是用来跪的,至于洋人为什么不用跪,是因为上天没有给他们膝盖,他们弯不了。

一不小心又扯多了,看来后面还得花一期继续讲清朝的灭亡……

总之,武昌起义的时候,每个革命党人都铭记孙中山在同盟会上提出的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个字,朗朗上口,尤其是民国二字,人民的国家,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有权管理国家,而不再是上天指令谁的江山。

如果普通老百姓也听不懂,那就看最后四个字,平均地权,跟《天朝田亩制度》意思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实现了前十二个字,后四个字也是能实现的。

当所有人都认为革命能成功时,他就真的成功了!

只不过因为袁大头窃取了胜利果实,导致我们的共和又革命了几十年才最终完成……

我叫杨角风,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78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

更多文章

  • 民国悍匪军阀,在淞沪打出悲壮一战,12个婆娘43个孩子,活到90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第一悍匪图片,淞沪会战各路军阀,民国真实的悍匪

    他一生娶了39个老婆,并且生下了上百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他还活得够久,在七八十岁的时候都还在生孩子。按照道理来讲,老婆一多,那么快乐事做得肯定比较频繁,不然怎么能生几十上百个孩子呢?就比如说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因为后宫佳丽三千,从而身体一到中年就垮了,还有一些没到中年就垮了,所以很多帝王都是短命的。当

  • 雍正王朝中刑部冤案并不是戏说,清朝历史上有太多“宰白鸭”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觉得这段剧情匪夷所思,哪里有这么愚蠢的人,不是自己的罪,为什么要认?这还真不是戏说,因为真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清朝中后期,防不胜防。这种行为也有一个名字,就叫“宰白鸭”!此种冤案的确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陋俗,可能有很多人不太明白何为“宰白鸭”,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宰白鸭

  • 探究崇祯不愿与皇太极和谈背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崇祯皇帝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崇祯七年皇太极征服了黑龙江吗

    而关外满清又虎视眈眈,大明藩属国朝鲜投降了满清,而一重要的对敌军事基地――皮岛也被攻陷,满清没有了后顾之忧,几次冲破长城入关进行抢掠。而当时明朝军队竟没有一支军队能与之抗衡,纷纷避战。而这时杨嗣昌向崇祯皇帝提出与满清和谈,而且满清皇太极开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明朝能够缓解很大的压力,但最后崇祯

  • 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如何帮助清政府多活五十年的?不然清朝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都收回了吗,清朝签的不平等条约列表,清王朝签订的几大不平等条约

    但是在不二心里,一直觉得清朝和明朝是没有可比性,当然,有一点也要承认,那就是清朝对于现在中国的版图疆域贡献的确非常大。而这个大,也是历史性的,不止是比明朝大,它要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诸多王朝都要大,翻遍史书也就是大元朝可与之一较高下了。众所周知,清朝之所以不被现在的很多朋友喜欢,那是因为在近代之中清朝

  • 百年前的彩色老照片:世界各国的面貌,看看清朝和世界真正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老照片彩色,清朝老照片高清大图,中国清朝历史老照片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彩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看看百年前世界各国的真实面貌。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加拿大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加拿大街头已经有了汽车。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荷兰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

  • 大清朝要和沙俄全面开战,英国参谋提出三个方案,大清立马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俄和清朝的战争,清朝抗击沙俄的过程,清朝时期中国和沙俄的关系

    崛起之后的沙俄国土迅速膨胀,最终直达亚洲西伯利亚,正式开始和大清朝正面冲突。而在这场冲突之中,大清朝原本决定和沙俄全面开战,但一个英国参谋提出了三个方案,这使得大清朝立马怂了。这个事情还要从左宗棠收复伊犁说起。当时由于西北叛乱,所以左宗棠带着兵马去平定西北,而沙俄看准了这个机会,直接出兵把伊犁给侵占

  •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值多少,民国美金兑换大洋,民国一个大洋是一元吗

    自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新的思潮在东方这片沃土上不断兴起盛行,这些思想就像是星火一般,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燃起。正是在这些思潮的更新中,生活在近代的人们有了新的认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货币,总之什么都是新的。在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人在革命地区建立了新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新货币的推行,辛亥

  • 位高如乾隆的继后,我们和她一样在经历着中年压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与继后的一些史实,乾隆继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乾隆的继后是谁

    最开始了解到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应该是在《还珠格格》中,电视剧中那位心机阴沉,处处针对紫薇和小燕子的皇后让我们恨得牙痒痒,结局也让我们舒服:这位继皇后最终被削发为尼打入冷宫病死。而真实上的继皇后一生远比电视剧中更加悲惨,也更加跌宕起伏。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一说,辉发那拉氏)在乾隆第四次去江

  • 晚清上色老照片:鸦片战争之耻,不是英法太强大,而是清军太羸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像资料,鸦片战争照片,鸦片战争史图片大全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鸦片战争中的真实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当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从而将鸦片倾销至清朝境内,此举不止导致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还使百姓的身体被鸦片毒害,为了阻挡这

  • 康熙在位时,只要听到此人名字立马坐立不安,此人不死他度日如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在位时的著名人物,康熙的一生十大功绩,康熙在位时有多厉害

    朱慈焕是明朝最后一任君主明思宗朱由检的第五子。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三子早亡,另有朱慈焕等四子,因为朱慈焕和崇祯四子朱慈烺同岁,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他们并为三子,于是,朱慈焕或朱慈烺也被称之为“朱三太子”。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对朱三太子异常憎恨呢?这还要从朱慈焕的身世来说起。且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帝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