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中国迎来了史上最热的夏天。北京城的老人说:“从来没见过像今年这样的夏天。”据《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浮山县在今山西临汾,可见在那个夏天,山西温度有多高!行人在道路上行走都被热死了,北京城温度居然比山西还高。
而《续天津县志》也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把土石都晒焦,这一场景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中。《高邑县志》则补充道:“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河北地区的极端高温,已经让铅锡都融化了。
当时法国传教士哥比(中文名宋君荣)正好在京城建立了一个气象观测所,根据酒精溶液温度表对7月13-25日天气的监测,哥比发现那十几天时间温度居然都在40℃以上,而在7月25日那一天,温度竟然高达44.4℃。因此他在给法国巴黎科学院的同事在写信时这样描述乾隆八年的夏天:“贫民和一些其他人,主要是胖人中暑或热死。死者躺在街道或屋里,其他人则不断地向上天祷告,希望能躲过这场灾祸。”
在中国古代,但凡发生天灾人祸,人们便会认为是因为统治者无德触怒上天造成的。所以乾隆也一脑门子黑线:“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但再怎么着也不能放任百姓都被晒死,所以乾隆特地召集百官开了个会,安排在主要街道和城门洞发放降暑药品及冰块。然而即使如此,那一年的夏天,光北京城内和城郊也被晒死了11400多人。这也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炎热的夏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