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评价并不够全面,例如,唐朝名将李靖在《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李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李靖对诸葛亮的八阵图也是青睐有加,并结合改良出自己的阵法,而《李卫公问对》在宋朝神宗年间时也被列为武将官方教材。
著作往往是军事家们闻名于世的见证,例如军事家孙武著有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姜太公的《六韬武略》等,有时候我们不太清楚孙武指挥过什么著名的大战,却知道他的《孙子兵法》,诸葛亮亦是如此,诸葛亮著有《诸葛亮兵法》,涉及诸葛亮的一些治国理念、为将之道和治军方略。
军事才能不仅指的是谋略,还有统兵、更高级的则是战略。诸葛亮未出草庐而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好比宋太祖赵匡胤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才使得宋朝的统一进程加快,如果赵匡胤当时先打强大的北方,必然损耗巨大。
除此之外,诸葛亮改进的木牛流马,发明的诸葛连弩,也都是诸葛亮为了适应和强化军事而做出的努力,这点值得肯定。诸葛亮有军事战略、能统兵、强军、能治国,研究阵法和奇门遁甲,出将入相,这显然已经是一个具有货真价实的军事能力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