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乱世之中很多人都出山辅佐某一位君主,比如说人们熟悉的郭嘉、诸葛亮、庞统、荀彧等等,这些人都是辅佐一方的顶级谋士。
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王朝,能够建立王朝大业,绝对是离不开谋士和武将的。魏蜀吴三国中,以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最大,要知道刘备的家世在东汉末年已经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可是孙权和曹操就大不相同了,两人都是东汉的官宦。
有曹操和孙权那样的基础,恐怕刘备也不会人到中年还颠沛流离。刘备能够建立蜀汉,与诸葛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刘备还有很多谋士。比如说法正就是其中一位。法正以奇谋著称,在这一点上是可以媲美曹魏的郭嘉。
郭嘉的能力在三国时期是毋庸置疑的,当初曹操一统北方,与郭嘉有很大的关系。郭嘉去世之后,曹操再也没有机会扩大自己的地盘。话说回来,刘备得到法正,犹如曹操得到了郭嘉,这样的情况下法正得到了刘备的宠信。
法正幼年和少年时代,这时候的法正赶上了黄巾军起义和董卓之乱,为了生存下去,法正先找到了刘璋。就这样法正先是追随刘璋。可问题是在刘璋这里,法正没有得到重用,这时候的刘璋甚至是看不起法正。
法正水平高,但是得不到赏识,被同僚嫉妒。后来刘备和孙权与曹操发生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这时候就已经要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准备进攻刘璋,法正在这时候遇到了刘备,觉得刘备是一代英主。刘璋放弃坚壁清野,开城投降。
就这样法正追随了刘备,在刘备这里,法正开始建功立业。法正在这里编写了蜀汉的律法《蜀科》,就这样百姓安居乐业,恢复经济生产。法正在刘备这里,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他夺取了益州,这给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汉中之战时,蜀汉没有占到优势。这时候的刘备不甘心撤军,身边谋士将领劝谏无法。曹操大军前来,此时的法正对刘备进行劝说,结果刘备选择了撤军。正是有了法正的劝阻,这样的情况下蜀汉的大军没有伤亡。
正史《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刘备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的表明了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荆州之战后,关羽败走麦城,关羽父子俩全部阵亡,蜀汉的刘备可谓是损失非常大,于是刘备想要给关羽报仇。
正史中对刘备出征东吴,诸葛亮是否有劝阻,没有明确的记载。虽然蜀汉的很多大臣都不赞同刘备讨伐东吴,但是没有人能够劝阻刘备,此时刘备仍然是不肯放弃征讨东吴。假如法正还在的话,法正肯定会出奇谋劝阻刘备。
能够劝阻刘备之后,那么蜀汉的很多方面都会得到改善。夷陵之战后,蜀军大败,从此之后蜀汉再也没有实力一统天下,更加没有机会与曹魏和东吴一较高下了。这时候的蜀汉能够保命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居白帝城。在这里刘备说了一句话:“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也被诸葛亮赞同,这样看来刘备是非常器重法正的,只是这时候的法正已经不在人世了。
公元220年,法正病逝,仅仅45岁。这样的谋士去世对刘备来说损失巨大。在定军山之战中,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出了这样的感慨“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法正的谋略超过了诸葛亮和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