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忠臣于谦含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不禁落泪,刽子手自杀谢罪

大明忠臣于谦含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不禁落泪,刽子手自杀谢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4/2/7 0:22:30

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这一消息也让此时的大明朝堂暗流涌动,因为景泰帝无后,其先前所册立的太子朱见济也早已于景泰四年夭折。

谁来承位,显然也已经是摆在明面上问题。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之下,大臣徐有贞、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决断——拥立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太上皇朱祁镇登位的优点很明显,一则他本就是皇嗣正统,二则他还有年龄渐长的皇太子朱见深。显然比之诸王,他的优势是最大的,而对于这些浸淫朝堂多年的人物而言,唾手可得的从龙之功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同时,这还是他们能够扳倒于谦的唯一机会。因为于谦名动天下,手握兵权,深得景泰帝重用,性格上更是刚强不折,不慕私利,他就像他诗中的所写的石灰一般无二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可这些优点却阻挠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们升官发财、卖官鬻爵的机会。

没有办法,人总是如此,以群分。

正月壬午(十七),石亨、徐有贞率兵控制了紫禁城长安门、东华门,并随即撞开了幽禁太上皇朱祁镇的南宫大门,高呼“请陛下登位”。就这样,在众人的搀扶之下朱祁镇登上龙舆,赶往奉天殿承位。宫中守卫自然不敢阻拦,待到百官上朝时,徐有贞当众宣布太上皇朱祁镇已经复辟。无疑此时的百官已然别无选择,就这样朱祁镇时隔八年重登宝座。

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变”。

而在这次政变中,很容易便能发现一个“蹊跷之处”——那就是身为少保、兵部尚书,景泰帝股肱之臣的于谦“未有动作”。

对于夺门之变,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密谋,《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对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密谋”其实众所周知的,也曾报给重兵在握的于谦。于谦倘若出兵镇压,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可是于谦终究没有出兵,反倒是选择了听之任之。

莫非是于谦“骄傲自负”?显然不是的。要知道,于谦可是“挽大厦于将倾”的人物。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众臣劝阻,在王振鼓动之下,率20万大军直指瓦剌,酿成土木堡之变,自己都深陷囹圄,以致于有了北京之围。

面对危局,无论是孙太后还是众臣,无不劝说迁都。然而,正是身为兵部侍郎(当时兵部尚书战死,算是留京最高兵部官员)的于谦劝说之下,拥戴郕王朱祁钰继统大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组织力量进行北京保卫战才得以力挽狂澜。

在朱祁钰执政的八年里,于谦也一直作为股肱之臣、绝对核心署理政务。《明史》称明代宗对他甚至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期间于谦整肃朝纲,严惩作奸犯科之徒;军事上更是创造团营之制,用兵以精。而也正是这些举措“得罪”了曹吉祥、石亨、徐有贞、张辄。

曹吉祥乃是王振之余党,然于谦诛杀王振,曹吉祥遂怀恨在心;石亨则因举荐于谦之子于冕被于谦拒绝,而愧疚、怀恨在心;至于徐有贞则因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迁都,被于谦贬斥怀恨在心;张辄则因征苗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怀恨在心。

从这种种举措而言,于谦并不是骄傲自负之人。而对于夺门之变的默许,更多的是源于他对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地位的认定,但显然他还是高估了明英宗这个昏聩之君。

在封建社会讲究宗法制,强调正统地位。而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掳掠而去后,面对危局于谦只得以大明江山为重,尊郕王朱祁钰为帝,算是应急之措。

可对于朱祁钰而言,他是庶出、非嫡,法统地位上自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朱祁镇被瓦剌放归之后,可皇位的诱惑任谁能够忍受得了。景泰帝于是也就有了册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意图续统的举动,对于这一点上于谦是反对的,但他终究也只是大臣。而在景泰四年朱见济早夭之后,朱祁钰再无所出,也成为了压垮朱祁钰一脉的重要因子。

待到朱祁钰病重,显然传祚于明英宗朱祁镇之长子朱见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这也应该是朱祁钰最终要做的选择),这样既能理顺正统传续,又能实现平稳交接。

可夺门之变显然改变了这一切,毕竟当时的朱见深不过10岁,而在曹、石等投机者看来朱祁镇是更好的投资。

退一步讲,其实对于于谦而言,真要平定了夺门之变,他又要如何选定继承人呢?又要如何面对朱见深呢?

就这样,在于谦默许,曹、石等人的投机之下,朱祁镇复辟。可这时对于朱祁镇而言,同样需要为这场夺门之变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于是,《明史》里有了朱祁镇对于谦肯定的评价——“于谦实有功”之外,徐有贞的那句:“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举事必有名,而于谦的罪名也就被定为了不轨、策划谋立襄王的谋反之罪,被判斩立决、抄没全家。

史载,锦衣卫抄没其家时,于谦家中更是连余财都没有一点,唯有正屋紧锁,待到破门而入但见是景泰帝赏赐的的蟒袍、剑器,不禁潸然泪下。

于谦被斩那天,天空阴云密布,而百姓尽皆送行。行刑之时就连刽子手都难以忍心,还是在于谦劝说下才行刑。可或许是心中愧疚,不日这名刽子手便自裁而死谢罪。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正所谓:“忠者,与人无隐,尽心奉上也。肃者,敬也,应机敏达,临事恪勤也”,于谦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明史》,(图片皆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大金统治下的汉人生活怎么样?水深火热,南宋还不要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大金包括哪里,真正的南宋有多少汉人,南宋时期大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女真人初进中原后,露出了游牧人民的本性,大肆的在中原地区进行烧杀抢掠,这使得大量的农民被杀害。当时的女真人的统治阶层基本上是默认这种情况,因为汉人毕竟人数比自己多很多,进行一些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自己在统治地区更有优势。所以在金朝控制中原的前期,汉人的命是不值钱的,基本上任由女真人迫害。正是因为女真人

  • 宋朝唯一一位侍卫出身的宰相,皇帝都不敢直呼其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都有哪几位宰相,宋朝皇帝身边有几大侍卫,宋朝宰相石开元

    而今天要讲的这一位,身为宰相,却让皇上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为了他行走方便,还特意制作了皇宫里矮平的木头阶梯。谁有这么大的派头呢?吕端是也。在重文轻武的北宋,别说一朝宰相了,就算是个七品芝麻官,也得是个饱读诗书的进士,然而吕端却偏偏是个没考过科举的人,还连任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宰相,这太难得了。其实,吕

  • 在明朝,官要达到哪个级别,才有资格坐官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地方行政级别,明朝驸马都尉算几品官,明朝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鸣锣开道我们在看古装戏时,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当官员要出场时,先是一通鸣锣声,再后面,才是官老爷的队伍。官老爷的队伍很庞大,前面是驱赶老百姓,负责清道的衙役,左右两班是负责保卫工作的保镖,再下来才是官老爷的轿子。老爷坐在轿子里头,悠然自得的,好不威风,好不舒服!这些打前站的人,就是负责鸣锣示警的,

  • 史上最惨的状元,刚当上状元20天后,朱元璋说:车裂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状元最惨的下场,朱元璋当过状元吗,朱元璋科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曾经有人研究过明朝的史料,统计出明朝的状元只有八十九人,传承数百年,而科举考试却是三年一次,从数不胜数的学子中挑出仅仅八十九人,足以可见科举考试的严苛程度了,可他们成为状元之后享受的待遇,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平步青云,前途无量,所以每次科举考试仍然是最大型的一次人员“迁徙”活动。可在这仅有的八十九

  • 为什么说中国人必须承认元朝和清朝,没有其他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有人不承认元朝清朝,元朝和清朝有多强大,清朝百姓对元朝的评价

    其实,这种问题还用讨论吗,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王朝,成吉思汗、忽必烈是中国人,清朝入关是内战。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1.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必须要继承历代王朝,包括元朝和清朝遗留下来的土地、人口、文物、法统等一切。没有其他选择。现在中国的领土很多是元朝和清朝打下来的,元朝

  •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还是打不赢秦国?长平之战40万赵军,还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军队善骑射为何打不过秦国,赵国长平之战后的军力,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打赢秦国吗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佑陵字数:4425,阅读时间:约8分钟编者按: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韩国野王城,野王城降秦。随着野王城的陷落,韩国本土与上党郡之间的道路被秦军切断,飞地上党郡成了秦国眼中的盘中餐。但不想上党郡守冯亭却突然将上党交给赵国。刚刚继位不久的赵孝成王立刻接受了韩国的赠与,派人接收上党。

  • 吴王朱允熥:究竟算不算朱元璋嫡长孙?如果选他做皇太孙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死后谁打败了朱允,洪武皇帝嫡孙朱允熥,历史上有朱允熥吗

    上闻讣叹曰:“吾既往不咎矣,于亲亲宁过厚也。”命以礼葬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庶人之死,为何会上达天听?甚至于连明代官方史书《明实录》都要记上一笔?朱允熥究竟是什么人?他一生的际遇,又对明朝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var1]到底谁才算太祖嫡长孙?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

  •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国的庞涓死在了哪里,战国庞涓之死,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

    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一系列事件,华夏大地结束了春秋时代,进入了秦、楚、燕、齐、韩、赵、魏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最初,魏国所处的位置并不好,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基本都位于中原腹地,周围秦、齐、楚等老牌霸主都虎视眈眈,属于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var1]

  • 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年纪最小,为什么是四君子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战国中最仁德的信陵君,战国时期信陵君的故事

    [var1]信陵君,在四君子中出生的最晚,论权势,比不过孟尝君田文,论辈分,比不过平原君赵胜,论口才,比不过春申君黄歇。然而,在后世,人们提及战国四君子,最佩服的就是信陵君,将其称之为四公子之首。刘邦对其更是无比崇拜,每路过大梁城(信陵君居住地),都会去祭拜。李白更是写诗赞曰: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 大秦赋:毛遂被胁迫原因找到了,剪辑问题不大,细节处暗藏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毛遂的一世英名啊!毛遂内心清楚的很,如果赵偃当上了赵国的王,那么赵国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因此刚刚开始是非常抵触帮助赵偃的,只不过受了郭开和赵偃的胁迫,为了自保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并出使秦把赵佾入秦当质子事情正式进入正轨,只不过有一点是没有看懂的。[var1][var1][var1]不能否认《大秦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