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百年北上终称霸,但战略格局不如齐国,春秋第四个五十年

楚国百年北上终称霸,但战略格局不如齐国,春秋第四个五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1/23 4:45:51

晋文公之后,虽有晋襄公晋景公基本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然而晋国扩张方向选择错误,领地地形破碎,本就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加上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当权的君主本能的打压公族卿大夫,于是晋国历代有强卿。这与楚国“历代多名王”相映成趣。

而齐桓公之后,齐国近百年再没有一个强力君主出现,直到前547年齐景公继位。因此,虽然楚庄王(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在位时间仅二十余年,但前有晋襄公(前627—前621年在位)在位时间太短,后有晋景公(前599—前581年在位)当他称霸的背景板。若非楚庄王在位时间短,晋景公恐怕是没机会攻入楚国(也正因为没有强力对手,所以晋景公的称霸有点水分)。因此春秋第四个五十年,楚庄王是历史主线。

[var1]

楚庄王逆向思维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位时不足二十岁,面对的却是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其父楚穆王虽是太子,但却弑杀楚成王才得以继位,在位时间又不算长,期间功业远不如楚成王;所以楚国王室旁系在边疆造反。楚国中央派出平叛军队后,都城又有人造反,并把楚庄王劫持,幸运的楚庄王被忠于楚王的地方势力解救。

叛乱被保皇派平息,但楚庄王却没有马上主政,而是如昏君一样躲在王宫,饮酒作乐;甚至嫌大臣们进谏烦人,在王宫门口竖起牌子:“进谏者,杀无赦。”这样过了整整三年,直到大夫苏从忍不住冒死再次进谏,楚庄王这才以苏从,伍举等之前一心进谏的能臣为核心,迅速治理国家,开北上争霸的征途。

楚庄王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使用了逆向思维:他没威望、也不够了解臣下的忠奸、能力,不能直接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装昏君,让底下的人自己站队并在进谏中表现自己。心中有数后,三年不起,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var1]

楚国近百年北上终称霸,战略格局不如齐国紧凑

齐桓公首霸之后,稍晚于齐桓公的楚成王就试图北上争霸,但被齐桓公带领联军南下征讨,被迫签订召陵之盟。齐桓公去世后,楚成王打败宋襄公,短暂在中原立足,但随后晋文公崛起,楚国败于城濮之战。楚穆王短暂过渡后,楚庄王整理好楚国内政,继续北上争霸。

前597年,楚国大举围攻郑国。晋国因为晋景公继位不久,诸卿争权,拖延三个月才出兵救援郑国,而郑国已经降服楚国;晋国的救援队伍再次发生内部分歧,激进者私自渡河进攻楚国,晋国主帅被迫南下与楚军决战;如此,上下离心的晋军被楚国打败。楚国取得邲之战巨大的胜利,楚庄王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楚人称霸中原的夙愿。

在被压制的时期,楚国顺着长江与淮河东向扩张,所占领地一直是诸侯之首,但从战略而言,过度扩张并不是好事,特别是过早的在中原扩张直辖领地。若非将淮西视为安全的战略缓冲,楚人后来不至于那么容易被吴国在大别山一线突破,进而被攻破郢都(首都纪南城)

[var1]

齐桓公后继无人,晋文公之后赵氏三代掌晋国,霸国不能持久的原因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诸子争立;晋文公之后,晋国虽出现晋襄公、晋景公续霸,但其间晋灵公被赵穿弑杀,晋国主要掌权的是赵衰、赵盾等三代人,到晋景公时,下宫之难几乎将赵氏家族一网打尽。西周宗法制度背景下,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免不了西周王朝的毛病:要么像齐国那样,没有强势卿大夫主导,陷入王位继承混乱;要么像晋国,卿大夫过强,国君如晋灵公一般接近傀儡。

楚庄公在齐国和晋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情况下才得以北上称霸,这是楚庄公不如齐桓、晋文的地方。但楚国能持续北上争霸,反过来说明了楚国的模式某种程度解决了齐晋国势起伏巨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楚国在春秋时的政治制度比齐晋两国优越。笔者以为,重点恐怕就在楚国很早就实行军政分离,令尹掌民政(若出征则挂帅),通常由王族担任,司马掌军事,不能插手民政。

[var1]

令尹孙叔敖修建芍陂水利工程

而秦国后来的左右丞相与丞相副手太尉、御史大夫的设置,很明显是沿着楚国文武分权制度进一步细化:令尹分成左右丞相,增设御史大夫进行实时监控(弹劾)

楚国的崛起与齐晋的衰落,开启当年的思想大爆发

楚庄公称霸,楚国北上争霸成功实行,很大程度加快了当时的人们对管理国家、社会的反思进度。子产(前?—前522年),士匄(前?—前548年,又称范宣子),孔子(前551—前479年),老子(前571—前?年),孙武(前545—前470年),邓析子(前545—前501年)等法家、儒家、道家、兵家、名家等各家开创者或者重要领路人都出现在楚庄王称霸后不足百年。

其中法家的子产、与范宣子(士匄)因为前有管仲,后有韩非,所以相对而言名声不显。但子产铸刑鼎;范宣子制定的《范宣子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文法典。之后晋铸刑鼎,其条文就是《《范宣子刑书》。

因此楚庄王北上争霸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更多文章

  • 大秦赋:樊於期结局,叛逃助荆轲刺秦王,下场比嫪毐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樊于期献自己的人头助荆轲刺秦,樊于期个人资料,樊于期在嫪毐叛变后去了哪里

    只是不知道到时导演要怎么圆回来,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樊於期其实还是非常忠心的,至少在对吕不韦是如此,要说樊於期在剧中的作用,其实还是很大的,锻炼了李斯得到了嬴政的信任,陷害嬴虞也是功不可没,暂且不考虑历史因素,一般电视剧的套路,他的下场会是怎么样的?[var1]其实也是难逃一死,因为他的忠心并未对

  • 春秋战争:宋楚泓水战之战,为啥放弃渡河而击?事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楚泓之战的重点,宋楚发生泓水之战却因谁空谈仁义,宋楚泓

    周幽王三年。在他统治下的周王朝,政治祸乱,社会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同时,史书还记载当时发生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关中盆地这块地方,之所以能够成为周王朝所依赖的地域核心,本质上就是古代族群在选择生存环境时,所作出的最优选择。这块地方,不仅有着优良的农耕条件,还是

  • 此人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劲旅,天下无敌,却故意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国灭楚国主力有多强,秦国哪位大将带兵消灭楚国

    最后实力最雄厚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楚国和秦国。其他国家都只能活在在两大强国的阴影之下。但却有这样的一位大将,他全歼秦国大军,战胜楚国的劲旅,可谓是天下无敌。而就是这样的人,他却故意战死在战场上。[var1]才能出众,追随重耳这位天下无敌的将领就是先轸,他是晋国的将领。先轸是重耳的好朋友。重耳是晋献公的儿

  • 不杀晁错的,只有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景帝为何要杀了晁错,望鹤亭是纪念晁错的吗,袁盎和晁错

    [var1]154年正月01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雄踞东南,已经暗中做了三十多年皇帝梦的吴王刘濞,终于按耐不住,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口号,并联络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淄川国、济南国,起兵造反。战事传来,汉景帝刘启急令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领汉军主力东出函谷关,平定叛乱。但窦婴却

  • 大秦小人丞相——范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秦范雎之后谁是宰相,秦国丞相范雎的下场,范雎入秦完整版

    [var1][var1][var1]先看一份简历范睢字叔男魏国人曾用名张禄职业门客【后为丞相】代表作厕所奇遇记周赧王三十二年,魏国使臣须贾出使齐国但是却并没有得到齐王的重视和礼遇。相反,齐王得知须贾的随从范睢很有口才便派人给他送去了很多黄金和美酒。须贾知道之后大为恼火,原本小肚鸡肠的他认定了是范睢出

  • 大秦赋:辛胜的出现,燕国被灭提前条件备足,只差樊於期的助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樊于期个人资料,樊于期为什么反秦,大秦赋开启灭国大战

    [var1]因为荆轲刺秦王,直接导致燕国被灭,而这带兵的就是王翦和辛胜两人,原来《大秦赋》的剧组已经开始伏笔了吗?如果说之前樊於期放走燕丹不明原因的话,想必就是为了之后投奔燕国太子丹做准备,而促成荆轲刺秦王就需要樊於期的助攻了,毕竟荆轲是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去面见秦王的。[var1][var1]当然看到

  • 大秦赋:吕不韦的一个动作,暗示了他的结局,李斯乐不可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秦赋中李斯为什么抱羊见吕不韦,吕不韦评价李斯,大秦赋美化吕不韦了吗

    [var1]其实剧中最大的BUG就是吕不韦,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赵姬的秘密,然而这么多年下来,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其实就给自己的结局埋下了隐患,暂且不讨论剧中吕不韦和赵姬的那点破事,毕竟是没有任何一个画面表示他们有苟且之事,可是言语之间赵姬明显是有挑逗的意思。[var1]再回到历史,赵姬是吕不韦的姬妾,

  • 大秦赋:最受期待的角色,吕不韦死后才出现,李斯都是他手下败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大秦赋,吕不韦对大秦的贡献,大秦赋美化吕不韦了吗

    [var1]实在是看得闹心,也就不奇怪豆瓣开分8.9一路跌到了现在的8分,所以《大秦帝国》系列剧的口碑就要被《大秦赋》给毁了吗?好在是嬴政快要亲政了,想必届时的东出才会付诸于行动了吧,只不过那时的吕不韦也就应该要下线领盒饭去了,虽然是有些舍不德段奕宏的表演。[var1]但归根结底,吕不韦的结局是注定

  • 大秦赋:同样是和嬴政说话,李斯像极了权臣,别再错怪吕不韦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嬴政李斯,李斯对嬴政的建议,嬴政跟李斯对话统一六国

    [var1]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说话的艺术上的较量,当赵国太子过来当质子这件事情上,对于质子的处理问题上,2人在和秦王说话的态度上,吕不韦真就要自吧不如了,当然有一定的原因是两人身份悬殊上导致的,毕竟吕不韦此时可是秦王嬴政的仲父,或许才会有:不行,这件事情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的态度。[var1]因此秦王嬴

  • 大秦赋:嬴政摊牌了,吕不韦也心知肚明,嫪毐结局令人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嫪毐找到的假嬴政最后怎么样了,嬴政什么时候知道嫪毐,正史中嬴政怎么除掉嫪毐

    [var1]其实对于嫪毐的事情,吕不韦也是心知肚明,剧中也是有意站队宗族,有灭嫪毐的意思,这样的话他就能把自己撇干净,可为何迟迟不动手?嬴政也是一样的,他可以在冲动之下把立功的甘罗给杀了,难道就不能解决了嫪毐了?就算是有赵姬的庇护,可是被发现的他们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var1][var1]然而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