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周文王姬昌的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却叫姬发?

为何周文王姬昌的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却叫姬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43 更新时间:2024/2/12 8:16:54

其实伯邑考并不是其本名,伯邑考姓姬,名考,本名为“姬考”。但按照商周时期的风俗,人们一般不用本名称呼贵族,而是用另外的名字来相称。那么伯邑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伯”:古人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长幼顺序,姬考是嫡长子,所以在名字最前加一个伯字。再补充一下,后来古人有了取字的传统,“伯仲叔季”就在字中体现了。比如司马懿是老二,所以字仲达,他的哥哥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还有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一看就知道长幼顺序。

“邑”:邑这个字在商周时期可以指封国和国都,代表着很高的权力。伯邑考是嫡长子,自然要继承姬昌的爵位,所以在名字中加邑字。还有一种说法是伯邑考担任的官职叫做“邑”,因当时“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

至于考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自己的名。所以伯邑考就可以理解为:姬昌的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姬发的爵位,本名叫考。

不过史籍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姬考”这个名字,只有伯邑考,所以人们一般也就把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称为伯邑考。

以上是最通俗的解释,不过还有人认为伯邑考并不是名字,而是谥号,而这就与伯邑考的悲惨经历有关系了。

《逸周书》有这样一条记载:“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武王在伐纣前于宗庙中祭祀列祖列宗,其中“邑考”在“文王”之后。而文王包括之前的太王、太伯、王季、虞公都是西周先祖的谥号,所以与其并列的邑考也当属谥号。

而“考”字,自有先考的意思,是祭奠先人的尊称,所以邑考也很有可能是其姬发兄长的谥号,不是名字。虽然伯邑考是姬发的兄长,但长兄如父,而且伯邑考曾为太子,所以在祭祀之列也合情理。

不过伯邑考的死却有些扑朔迷离。

伯邑考年长姬发两岁,但身为嫡长子的他却在父亲姬昌驾崩前去世了,其死因不明。关于伯邑考的死因,人们最熟悉的是他被妲己、商纣王害死,然后做成肉羹被他父亲吃掉了。这个说法出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大意就是纣王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让其长子伯邑考去朝歌作人质,为他驾车。后纣王杀掉了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了姬昌,还说圣人不会吃用自己儿子做的肉羹。虽然姬昌心知肚明,但为了活命还是将其吃掉了。纣王知道后说,谁说姬发是圣人啊,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都不知道。这种说法由于被《封神演义》采用,为世人熟知,但其实并不为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伯邑考是病逝的。直接原因是周文王将伯邑考的太子之位废除,立姬发为太子,伯邑考被废后不久病逝。这件事记载于《史记》中:

“同母兄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这里提到了伯邑考被废的原因,就是他不如姬发和周公旦贤能,而且百官群臣都站在姬发这一边,所以姬昌为了国家稳定只能选择废掉伯邑考,改立姬发。而伯邑考在姬昌驾崩前就去世了。

西汉董仲舒据此在《春秋繁露》中又有所改写“伯邑考知群心贰,自引而退,顺神明也。”说伯邑考自知群臣都舍弃自己站在弟弟姬发一边,所以自行隐退,让出太子之位,以顺应神明意志。

无论是被父亲废掉还是自行让出太子之位,都说明身为嫡长子的伯邑考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最终由于

“众叛亲离”败给了自己的弟弟姬发,丢掉了太子之位,自己也不久郁郁而终。

不过继位的周武王姬发在伐纣前为了凝聚人心,还是将废太子排在了祭祀之列,并赐其谥号为邑考,以示尊重。但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大封兄弟群臣,却没有给伯邑考的后人分封“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这也体现出政治的残酷性。

更惨的是伯邑考太子被废的故事也被后世用于“废长立幼”的正面典型案例。《后汉书霍光传》曾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伯邑考说的有些多,姬发就很简单了。姬发是周武王的本名,不过在史籍中,一般称其为“武王发”,“姬发”的名字只在《隋书》中出现过一次“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

综上,或许是出于商周传统,或许是由于为谥号,所以伯邑考和姬发虽然是亲兄弟,但在史籍中的名字却如此不同。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射日大神后羿”,篡夺皇位鼻祖,最终栽在女人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射日英雄后羿民间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真实历史,后羿历史上的样子

    这个商均当时还很高兴,毕竟人皇之位代表着天下共主之权,权利是非常诱人的,而这也使得商均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什么叫共主?也就是四方诸侯的大哥,是天下的话事人。那么四方诸侯为什么要拜你当大哥呢?那肯定是你能带领他们共同富裕或者共同进步啊!那天下人为什么要顺应你呢?肯定是你为天下人做出了什么功绩啊!商均面对

  • 周朝分封享国八百年,而郡县王朝超不过三百年,分封比郡县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分封800诸侯国,周朝分封制的缺点,周朝实现分封制的原因

    周天子虽然有个天子的名号,但在平王东迁之前,就已经没人再把它当回事了。而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原因是自己镐京直辖王畿,已经呆不下去了,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周朝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周厉王被赶出镐京的时间是公元前841年。两相加减,是206年。所谓国人暴动,实际就是王畿内的贵族诸侯暴动。你完全可

  • 西周所立七十一国中,唯一一个被封男爵的诸侯国,国祚近7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周71个诸侯国列表,西周初期有哪些诸侯国,历史上的西周诸侯国

    许国既然被封为男爵,其在诸侯国中的地位自然属于末端,其领土小于其它诸侯国,更没有可以发展的潜力,故而,这样一个小国,只能受到其它国家的控制。许国在历史上曾后被郑国、楚国所灭。其虽然一度不复存在,但它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复国,国祚近700年。那么,许国到底是灭亡的?许国的第一代君主是许文叔,其是西周的

  • 狡兔死,走狗烹,就连姜子牙也逃不过的宿命,后人被连根拔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后人今何在,后人对姜子牙的评价,狡兔死走狗烹历史故事

    姜子牙又名姜尚,76岁时在溪边垂钓,偶然遇到了决定追随一生的主公周武王。比起商纣王的残害忠良,推行酷法,周武王可以说得上是一名勤政爱名的好君王了。当然。周武王能够打败商纣王,是离不开姜子牙的谋划的。他可以说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师。为周武王攻打商纣王出了不少好决策。以至于最终,周武王册封姜子牙的儿子统治

  • 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是什么?强盛时期国土疆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周疆域的变化有哪些,西周最强盛的时期,西周王朝深度解析

    周国是在周文王姬昌时期兴起的,周文王时,周族先后消灭了位居于泾河上游的几个小国,因为这几场战役,周国最终成为了关中地区的第一强国。不过,虽然周国实力强大了,但那时毕竟是商王朝的天下,所以周国还是商王朝的附庸国。周王室最初控制的面积很小,除了渭水平原之外,就是兼并的泾河沃野了。文王时,周族依附于商朝,

  • 人类什么时候有了飞天梦:要从射日大神后羿的老婆跑了开始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射日英雄后羿民间神话故事,后羿的历史事件,后羿有哪些传说故事

    那个时候百姓又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所以每天热的受不了,农活不想干,连制造后代的心情都没有了!当时有个人皇叫做后羿,这个后羿也非常怕热,所以也是啥都不想干。但后来娶了个老婆叫做嫦娥,他看了看天上的金乌,又看了看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嫦娥,于是当即下了一个决定。我要射日!后羿一手持着神弓,一手拿着神箭,咻咻咻

  • 西周分封而有八百年国祚,为何汉晋分封却有七王之乱、八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周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西周分封制度历史影响

    西周的民情基础,与西汉和西晋完全不同。所以,封建制或分封制,在西周能走通;而在西汉和西晋却走不通。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就美国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而言,法制比自然环境更好,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对这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民情大于法制、法制大于自然环境。那什么才是民情?托克维尔说:“这个词被

  • 三分钟西周极简史(一):那一年武王伐纣,纣王放了一把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王伐纣是哪一年,西周伐纣的十项罪责,武王伐纣的详细过程

    而巅峰过后是什么?自然是末路。作为当时城邦中最大的邦,商几乎没有敌手。而商纣这个人也非常有能力,但是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太过于自我。什么叫自我?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觉得的不重要,我觉得的才重要。商纣这个人,据说是个很自我的话痨。臣子往往一个建议,商纣能说十句话去辩白,这就

  •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诬陷太子并图谋毒死亲爹,为何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燧想毒杀朱棣,朱高燧和朱棣有多像,朱棣儿子朱高燧介绍

    1423年5月,北京,一场宫廷政变正在酝酿中。因为这时候,63岁的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已经半个月没有下床,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每当皇帝病重的时候,权力斗争就会白热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皇子自然也不是好皇子。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就是一个雄心勃勃,想当皇帝

  • 是非成败转头空:明朝状元的悲苦人生,是他诗词的最佳写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十首古诗道尽人生,八首诗词道尽人生起落,明朝诗词100首

    杨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他的曾祖父开始,一门都入朝为官。他的父亲杨廷和,经历过四朝皇帝,坐到了内阁首府之位,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荣耀一时。杨慎于1488年出生于北京,他自小也是一个天才儿童,七岁通诗书,十二岁提笔写文章,以一句“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在京城声名鹊起。不过也是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