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有一处细节,暗示李世民上位动机,至今仍有人不愿相信

玄武门之变有一处细节,暗示李世民上位动机,至今仍有人不愿相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78 更新时间:2024/1/26 2:39:17

李世民的一生非常传奇,他不光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有比别人只多不少的努力。4岁那年,李世民碰上个算命先生,那人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世民是个极重感情的人,母亲死后,他一言不发地守孝三年,可反观其兄李建成,守了一年便敷衍了事。16岁,李世民雁门救驾,当时他是隋朝的四品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满脑子只有忠君爱国。不过,虽说李世民救下了隋炀帝,但是从那一刻起,他也对朝廷彻底失望。

后来,18岁的李世民随父起兵,他四处招兵买马,南征北战,最终攻入长安,把李渊扶上了皇位。遗憾的是,在权势面前,李渊也沦陷了,他一心享受权位,把平定天下之事全权交给李世民。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也就是这几年,李世民与将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积累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实际上,李世民的功绩早就超过了李建成,甚至连李渊都自愧不如,但是,由于他不是长子,所以太子之位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彼时的李世民,可以说是功高震主,李建成心存忌惮,处处与其作对。当然了,李世民的优秀李渊也看在眼里,可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一直是取乱之道,他宁愿花时间培养李建成,给予他更多的包容,也不愿看到几个儿子争得你死我活。于是,李渊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明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设法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可就是不发一言。照理来说,李世民是个具有大局观的人,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希望天下再次大乱。不过,当危机降临时,李世民便不再坐以待毙,他将以雷霆手段解决敌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天,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跃成为皇位的唯一候选人。不久之后,李渊“退位让贤”,李世民顺利成为皇帝,并开创了一个盛世。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史书上说,李世民是为求自保才奋起反击的,李建成只能算是咎由自取。然而,撰写这段历史的史官,却在李世民的要求下修改了几处细节,尤其是变故发生时李渊的所作所为,更加令人不解。

书中记载:“时帝泛舟海池。”帝指的就是李渊,他在宫中遍布耳目,就算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他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可是他为何如此悠闲?紧接着,书中便作出解释: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李渊兴致正高时,身披甲胄的尉迟恭闯了进来,他手执武器、杀气腾腾,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阻拦。不过,尉迟恭并没做出越轨之举,他恭敬地答道: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宫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李渊竟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不仅失去了消息源,就连守卫也形同虚设,尉迟恭的到来,已经证明他已经处于李世民的控制之下,丧失了人身自由。另外,《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有一句话: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内殿是李渊居住的地方,流矢能射到这里,说明他的人身安全遭到了威胁。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正当防卫”,而是早有预谋的一次刺杀计划,只可惜这一说法,后世很多人不愿相信。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唐高祖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为何会畏惧自己的儿子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做皇帝后李渊又活了多久,历史上的李世民和李渊,李渊和李世民成功的原因

    一、李世民为什么那么拼命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本身没有多大能耐,他的天下是靠他的儿子李世民打出来的。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李渊许诺李世民,帮他打下江山,到时候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就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心中有了期待,激发了李世民无穷的战斗力,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战

  •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唐朝与宋朝之间的关系,宋朝和唐朝相差多长时间

    别慌!我们学的历史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又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根本不会通读历史,只能记住历史上的名人和大事。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学习的历史是“断代史”,也就是时间不连续,感兴趣的了解得就多,潜意识中,就感觉这段时间非常长,不感兴趣的自然一笔带过,觉得时间短。比如唐朝时,大家了解最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元吉为啥不杀李世民,玄武门李世民和李元吉,李世民与李元吉的老婆

    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往往过得很苦,但皇亲贵胄却可以夜夜笙歌,享尽荣华富贵。普通人也许都很羡慕皇室的生活,殊不知生活在皇宫里的人却十分向往成为平凡人家中的一员,因为在皇宫中虽然可以享受金钱和权力,但是却充满了勾心斗角,很难体会到人间真情。比如在那个时候,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自相

  • 他是唐朝最怪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1首无人问津,1首压倒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笨的诗人,唐代最厉害的十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八大诗人

    事实上,整个唐朝流传下来的古诗可不止三百首。据《全唐诗》记载收录,目前发现的唐诗一共有48900多首,而这近50000首唐诗,出自2200位诗人之手。光是诗仙李白,就有1010首诗流传至今。而诗圣杜甫则更夸张,写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了1400多首。两位都算得上是高产诗人。量大想不出名都难,毕竟

  • 为什么说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是比明朝更有骨气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武周被称为盛世,武则天的武周政权被史书承认么,武则天是武周政权吗

    军队都控制在自己儿子手里,权力集中,但朱元璋死后军队依然在朱元璋的儿子手中,没有收回归朝廷,中央就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而在都城迁移到北京后,等于首都直接搬到了前线,没有缓冲地带。国家需要常年养着一只强大军队拱卫京城,消耗太大,而在交通信息不便的古代,北京对南方和四川的控制力不足,腐败难免,盗匪四

  • 一80岁老汉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让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被推翻事件,谁推翻了武则天的王朝,真实的历史武则天是被谁推翻的

    张柬之虽然在年轻时,就已经涉猎经史,才华横溢,还考中了进士。但是,张柬之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他在太学生、清源县丞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岁的高龄。如果放到现在,65岁,早该退休,回家领着退休工资,过清净日子了。但张柬之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张柬之6

  • 武则天驾崩后,武氏家族人下场个个悲剧,唯独此女成为唐玄宗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驾崩后的武氏,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唐玄宗继位武氏有没有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不缺有后宫女性想登上皇帝之位的,但基本上这些后宫的女性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做,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光朝廷上的那些文武百官就第一个不同意女性执政,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反对的声音肯定不少,所以,这些对权利欲望比较强的女性就通过垂帘听政来把权力握在手里,或者搞个傀儡皇帝来迷惑众人。即便如此,但还是

  • 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仁杰是千古名相吗,狄仁杰是宰相怎么只有三品,狄仁杰为什么只是正三品官

    在唐朝,宰相一般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表示享受三品待遇。唐朝实行群相制,宰相少的时候五六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十几人。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可以把唐朝宰相理解为今天的常委之类,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参与中枢决策。宰相们的本身职位,有可能比三品高,也可能比三品低

  • 瓦岗一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一块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和瓦岗的关系,瓦岗猛将李世民,李世民大战瓦岗五虎

    我们举个例子吧,秦叔宝和单雄信,这俩人到底谁对谁更好?在单雄信看来:当初您在山东历城做捕快班头,我在山西潞州做五路绿林都头领,咱们俩是慕名的朋友。您被困潞州,当锏卖马,咱们初次相遇。从交朋友到现在,要言不繁,我就问您一句话:咱们谁欠谁的人情?除此以外,单二哥还送了秦母一套房子,送了大笔金银等等。但此

  •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为何在乐山修建大佛,乐山大佛是唐朝修的吗,乐山大佛历史建造过程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并不是唐玄宗好大喜功,虽然他的确有这样的习惯,但开元初年的唐玄宗,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而他下令修建乐山大佛,只是因为治理水患。大佛镇三江乐山大佛,位于三江交汇处,这三江分别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江交汇部位,可以说是当时水患最为严重的部位,百姓深受其害,却又无计可施。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