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一生非常传奇,他不光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有比别人只多不少的努力。4岁那年,李世民碰上个算命先生,那人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世民是个极重感情的人,母亲死后,他一言不发地守孝三年,可反观其兄李建成,守了一年便敷衍了事。16岁,李世民雁门救驾,当时他是隋朝的四品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满脑子只有忠君爱国。不过,虽说李世民救下了隋炀帝,但是从那一刻起,他也对朝廷彻底失望。
后来,18岁的李世民随父起兵,他四处招兵买马,南征北战,最终攻入长安,把李渊扶上了皇位。遗憾的是,在权势面前,李渊也沦陷了,他一心享受权位,把平定天下之事全权交给李世民。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也就是这几年,李世民与将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积累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实际上,李世民的功绩早就超过了李建成,甚至连李渊都自愧不如,但是,由于他不是长子,所以太子之位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彼时的李世民,可以说是功高震主,李建成心存忌惮,处处与其作对。当然了,李世民的优秀李渊也看在眼里,可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一直是取乱之道,他宁愿花时间培养李建成,给予他更多的包容,也不愿看到几个儿子争得你死我活。于是,李渊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明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设法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可就是不发一言。照理来说,李世民是个具有大局观的人,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希望天下再次大乱。不过,当危机降临时,李世民便不再坐以待毙,他将以雷霆手段解决敌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天,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跃成为皇位的唯一候选人。不久之后,李渊“退位让贤”,李世民顺利成为皇帝,并开创了一个盛世。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史书上说,李世民是为求自保才奋起反击的,李建成只能算是咎由自取。然而,撰写这段历史的史官,却在李世民的要求下修改了几处细节,尤其是变故发生时李渊的所作所为,更加令人不解。
书中记载:“时帝泛舟海池。”帝指的就是李渊,他在宫中遍布耳目,就算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他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可是他为何如此悠闲?紧接着,书中便作出解释: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李渊兴致正高时,身披甲胄的尉迟恭闯了进来,他手执武器、杀气腾腾,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阻拦。不过,尉迟恭并没做出越轨之举,他恭敬地答道: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宫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李渊竟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不仅失去了消息源,就连守卫也形同虚设,尉迟恭的到来,已经证明他已经处于李世民的控制之下,丧失了人身自由。另外,《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有一句话: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内殿是李渊居住的地方,流矢能射到这里,说明他的人身安全遭到了威胁。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正当防卫”,而是早有预谋的一次刺杀计划,只可惜这一说法,后世很多人不愿相信。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