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很简单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4/1/4 8:23:44

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往往过得很苦,但皇亲贵胄却可以夜夜笙歌,享尽荣华富贵。普通人也许都很羡慕皇室的生活,殊不知生活在皇宫里的人却十分向往成为平凡人家中的一员,因为在皇宫中虽然可以享受金钱和权力,但是却充满了勾心斗角,很难体会到人间真情。

比如在那个时候,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虽然他们本是同根生,但是毕竟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从小还被灌输了只有一个人能够当上皇帝的观念,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真正和平而真诚的相处,交往时总是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处处都要争风吃醋。

有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还不止要争夺皇位那么简单,比如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不仅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两位兄弟,还非要把弟弟的妻子加入自己的后宫。皇上的后宫注定要有佳丽三千,他们贪图美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究竟为什么李世民非要让自己的弟妹成为自己后宫的一员呢?李世民诛兄杀弟的行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都有明确交待,并从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评论和谴责。

但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妻子的事,却隐藏得比较深。

有可能,编纂史书的人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儿;当然,也有可能是要为尊者讳。

比如,《新唐书》只在《李明传》里似是漫不经心地写了一句:“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征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旧唐书》也只是简单地记载了:“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也可见,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妻子的事是千真万确的。

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史学家范祖禹察知此事,气得浑身发抖,在《唐鉴》一书中破口大骂:“太宗手杀兄弟,曾不愧耻,而复纳元吉之妃,恶莫大焉。”

在范祖禹看来,你李世民发动政变、手杀了兄弟,那也是大政治家的作派,无可厚非,但你无耻接纳弟妇,却是莫大的恶行。

那么李世民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强纳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呢?

象《唐宫情史》一类戏说的解释自然让人啼笑皆非。

按照这类戏说,即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妹妹,李世民早已垂涎于她的美色,准备在讨伐窦建德胜利后,风风光光地迎娶她入门。哪料,李元吉却趁李世民在外征战,先下手为强,把杨氏给娶了。李世民杀了李元吉,肯定要迎娶曾经的梦中情人了。

看这类戏说,简直让人误认为李世民是为了这个美女才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历史上兄弟相争起来心狠手辣,不留情面,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母亲所生,所以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但是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三兄弟却的的确确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他们的生母都是皇后窦氏。三兄弟从小一起长大,自然情同手足,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说起。当时李渊起兵反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每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这其中也包括原本十分亲近的三兄弟。在跟随父亲征战的过程中,他们三人每个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中李世民英勇善战,立的功劳最大,这时弟弟李元吉就产生了妒忌心理。

其实李元吉的心理阴暗在很久之前就注定了,他出生时就长相丑陋,连自己的母亲都嫌弃想要遗弃他,是好心的宫女陈善意把他捡了回来。长大后的李元吉意识到自己长相丑陋,所以十分自卑,心胸越来越狭隘,还有些偏执。李元吉的性格十分残忍,最后甚至杀害了救自己一命的恩人陈善意。

玄武门兄弟相残

唐朝建立之后,李元吉被李渊派到并州当总管,但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做好本职工作,反而不务正业,整天沉溺在各种享乐之中。当时有一个筹谋很久的军阀刘武周决定起兵反唐,首先选择的就是李元吉镇守的并州。疏于备战的李元吉自然无法招架,被刘武周打得节节败退,居然吓得直接逃回了长安。

看到这个李元吉儿子如此无能,李渊十分生气,只好派出李世民镇压。虽然最开始李世民的军队也没有占上风,但好在李世民骁勇善战,并且善用计谋。一番谋划之后,唐军重新鼓舞士气,一举夺得了多场战役的成功,并且越战越勇,打得刘武洲的部队只好投降。李世民就这样成功守卫住了父亲打下的江山。

原本李世民替李元吉弥补了错误,李元吉应该感激才对,但因为他嫉妒成性,所以对李世民怀恨在心。当他发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存在太子之争时,便立刻选择与李建成站到统一战线上。为了除掉李世民,李元吉决心派刺客刺杀,但是被李建成阻止了。李元吉就在李世民的饭菜中下毒,害的他差点没命。

在李世民要再一次出征之前,李元吉终于按耐不住了,决定安排刺客刺杀李世民,一了百了。但没想到这个计谋被李世民得知了,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在这场事变中,李世民不仅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霸占杨氏另有所图

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残忍地杀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还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杀害了,唯独留下了女眷,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杨氏。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解读,但大多数都说李世民之所以不杀杨氏,是因为觊觎她的美貌已久,早就想把她占为己有,但其实这只是一层非常表面的原因,背后还有更值得人深究的。

如果想知道深层原因,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杨氏的出身。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那么简单,她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当时的四大帮派之一。但是早在西汉时期就建立了起来,一直地位十分显赫,并且代代相传。这个大家族中出现过许多有名的人物,比如隋朝时的杨玄感

唐朝时期的弘农杨氏更是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四个帮派中的第一名,被那时的人称为西北第一贵族。李世民上位之后,必定要对社会上的各大帮派进行整治与管理,所以就必须把杨氏留在身边,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辨别出弘农杨氏的成员,更有助于他收拢人心。

李世民对杨氏也十分宠爱,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他甚至还产生了让杨氏当皇后的心理,只不过被魏征给阻拦了。因为身份原因,杨氏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册封,一直以齐王妃的身份留在李世民身边。之后,杨氏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居然将这个儿子过继给了去世的李元吉,可以说是极大的侮辱。

结语:

在皇家,兄弟相争已经是寻常之事,但没想到在李世民和李元吉的这场争斗中,居然让杨氏成为了牺牲品。她的一生虽然不至于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但是也十分曲折,最后还看破红尘选择了削发为尼,令人唏嘘不已。

古人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事实上美人的命运往往就掌握在英雄手中。有很多时候,美人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怎么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在看玄武门事变的时候,大部分人看到的都只是一场兄弟三人相争的场面,殊不知在这背后,最大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其实是女性。这是临湖殿是个什么殿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唐高祖李渊的临时办公室,是一个靠着后宫的湖殿,这里离上班的地方很近,也离后宫龙床很近,从而李渊经常在这里办公,一方面可快速享受人间快活,另一方面又不耽误工作,是个一举两得的地方。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钦天监夜观星象给了李渊说了五个字“太白见秦分”,说明了金星出现在了秦的分野。

李渊当时立马就一阵联想,这李世民被封为了秦王,说明李世民要当天子。

所以心头立马一怒,毕竟自己还没有下班,李世民就想着要上班,况且自己定的接班人是李建成,难道李世民是要造反。

从而李渊把李世民给叫来问话,想着如果李世民说不清楚这件事,那么就卸了兵权把他软禁起来!

李世民入了宫被问懵掉了,说他不想当皇帝吧!可是军功都在哪儿,不当皇帝好像真的有点过分,但要说想当皇帝吧,李渊这明显不好直说。

所以李世民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直接说出了李建成和他爹李渊妃子私通一事,这个事情其实李世民早就得到了消息,但一直没有说,当作是一个筹码藏在心里,当下正好用上了。

李渊对于前朝怎么亡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当年隋炀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和他爹的妃子私通过,所以有人叫断定隋朝会亡于杨广。

李渊听到李世民说李建成和自己的妃子有染,当下一惊,难道隋朝的悲剧要在唐朝重演?

李渊心里一惊同时也大怒,责令三兄弟明天一早入宫对峙,彻底解决接班人这件事!

那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为何会伏兵于李渊的临时办公室呢?因为实际上,李世民的目标根本不是太子李建成,他采取的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那就是控制当时的皇帝李渊。

因为李世民非常清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来自于李渊,只要控制了李渊,那么这两人根本没有和自己争夺的力量。

并且李建成只是一个挂名太子,论兵权势力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所以要说李世民抢了李建成的皇位,还不如说这皇位是从李渊手里抢来的。

所以当时李世民选择了伏兵临湖殿,在控制李渊的过程中肯定是和皇宫禁卫经历了一场厮杀,虽然史书上没有写这一段,但身为皇帝的李渊肯定是有很多忠心耿耿的保镖,可以想象到这些保镖最终都成为了这场宫廷之乱的陪葬者。

而中间过程不管多么残酷,但李世民最终赶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之前控制了临湖殿,也控制住了李渊。

所以史书中才记载,李建成来到临湖殿时发现不对劲,书中写下了六个字“自临湖殿觉变”。

李建成察觉不对劲于是立马想跑,结果也只是跑到了玄武门,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弟弟给咔嚓掉了。

那么史书为什么只记录玄武门咔嚓李建成,而不详细写李渊被控制、被软禁呢?

这是因为子囚父这种事真的不好写。

那么李建成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命陨玄武门呢?

李世民是大唐军神不假,在外嫡系将领很多,但也是在外。

在皇城之中,李建成作为太子盘踞着很多势力,再加上齐王李元吉也是李建成的支持者,如果硬拼李世民赢面并不大,所以李世民以控制李渊作为诱饵来围杀李建成。

李建成在皇宫之中有很多耳目,原本皇宫之中生了事端他会得到消息,但由于李世民掐着时间发动了宫廷之乱控制李渊,从而消息并没有迅速传递给李建成。

再加上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是李建成自己的人,这个常何原本是李世民的部下,但后来被李建成收买了,李建成对常何非常放心,有他驻守玄武门,李建成自然放心大胆入玄武门,但到了临湖殿才发现问题,想要逃时才发现根本打不出玄武门,而更加悲剧的是,在玄武门之外他自己的兵马和李元吉的兵马也打不进来。

因为常何不止把门给关上了,还下令守城军死守玄武门,不让人进来也不让人出去。

史书中记载,李世民发动这场玄武门之变时只带了九个人入宫,这九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等人。

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拍隋唐演义说秦叔宝也在,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史书也说了慌,这九人虽然是李世民麾下最强天团,但这些人又不是一拳超人,就算能击败李建成带入皇宫的二十几号人,但想要很快击杀李渊上百号的保镖,这稍微有点夸大!

所以李世民发动这场夺位之战肯定是倾巢而出的,除了秦叔宝这样不愿意去的将领,府兵肯定全部都拉到了皇宫,少说也有好几十人,毕竟这是孤注一掷的事情,胜负就看这把,自然不会保留什么实力。

这些都是玄武门事变的一些秘密,史书没有写出来,当然是未来照顾李世民的面子。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他是唐朝最怪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1首无人问津,1首压倒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笨的诗人,唐代最厉害的十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八大诗人

    事实上,整个唐朝流传下来的古诗可不止三百首。据《全唐诗》记载收录,目前发现的唐诗一共有48900多首,而这近50000首唐诗,出自2200位诗人之手。光是诗仙李白,就有1010首诗流传至今。而诗圣杜甫则更夸张,写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了1400多首。两位都算得上是高产诗人。量大想不出名都难,毕竟

  • 为什么说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是比明朝更有骨气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武周被称为盛世,武则天的武周政权被史书承认么,武则天是武周政权吗

    军队都控制在自己儿子手里,权力集中,但朱元璋死后军队依然在朱元璋的儿子手中,没有收回归朝廷,中央就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而在都城迁移到北京后,等于首都直接搬到了前线,没有缓冲地带。国家需要常年养着一只强大军队拱卫京城,消耗太大,而在交通信息不便的古代,北京对南方和四川的控制力不足,腐败难免,盗匪四

  • 一80岁老汉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后来下场让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被推翻事件,谁推翻了武则天的王朝,真实的历史武则天是被谁推翻的

    张柬之虽然在年轻时,就已经涉猎经史,才华横溢,还考中了进士。但是,张柬之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他在太学生、清源县丞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岁的高龄。如果放到现在,65岁,早该退休,回家领着退休工资,过清净日子了。但张柬之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张柬之6

  • 武则天驾崩后,武氏家族人下场个个悲剧,唯独此女成为唐玄宗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驾崩后的武氏,武则天退位后武氏诸王的下场,唐玄宗继位武氏有没有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不缺有后宫女性想登上皇帝之位的,但基本上这些后宫的女性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做,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光朝廷上的那些文武百官就第一个不同意女性执政,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反对的声音肯定不少,所以,这些对权利欲望比较强的女性就通过垂帘听政来把权力握在手里,或者搞个傀儡皇帝来迷惑众人。即便如此,但还是

  • 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仁杰是千古名相吗,狄仁杰是宰相怎么只有三品,狄仁杰为什么只是正三品官

    在唐朝,宰相一般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表示享受三品待遇。唐朝实行群相制,宰相少的时候五六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十几人。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可以把唐朝宰相理解为今天的常委之类,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参与中枢决策。宰相们的本身职位,有可能比三品高,也可能比三品低

  • 瓦岗一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一块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和瓦岗的关系,瓦岗猛将李世民,李世民大战瓦岗五虎

    我们举个例子吧,秦叔宝和单雄信,这俩人到底谁对谁更好?在单雄信看来:当初您在山东历城做捕快班头,我在山西潞州做五路绿林都头领,咱们俩是慕名的朋友。您被困潞州,当锏卖马,咱们初次相遇。从交朋友到现在,要言不繁,我就问您一句话:咱们谁欠谁的人情?除此以外,单二哥还送了秦母一套房子,送了大笔金银等等。但此

  •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为何在乐山修建大佛,乐山大佛是唐朝修的吗,乐山大佛历史建造过程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并不是唐玄宗好大喜功,虽然他的确有这样的习惯,但开元初年的唐玄宗,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而他下令修建乐山大佛,只是因为治理水患。大佛镇三江乐山大佛,位于三江交汇处,这三江分别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江交汇部位,可以说是当时水患最为严重的部位,百姓深受其害,却又无计可施。当时

  • 唐朝第二号开国功臣,结局却是全家被杀,只因陷入一场权力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唯一被杀的功臣,唐朝史上最惨的功臣,唐朝24功臣的直系子嗣

    我们今天说的唐朝第二号开国功臣刘文静,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死,很多人说是由于他和大臣的矛盾造成的,其实他的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李氏父子权力斗争的结果。李渊在杀死刘文静的过程中充当何种角色?刘文静被杀的原因和经过,在《唐书》中有记载,《旧唐书·刘文静传》中是这样描述的:“文静自以为才能干用在裴

  • 唐朝太子李建成真的是无能之辈吗? 他到底为何会被人世代辱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建成公示,李世民李建成真实故事,唐朝李建成是个怎样的人

    在中国古代的《谥法》体系中,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很显然,灵这个谥号直指李建成不勤成名。什么意思?李建成身无寸功,却忝居皇太子之位多年!或许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如此评价自己这位为大唐王朝开元建国建立下过巨大功勋的胞兄有些太过分了。于是,李世

  • 唐太宗和汉武帝都是厉害的人物,相比而言唐太宗更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和汉武帝谁更强,汉武帝和唐太宗有啥关系,汉武帝和唐太宗个人能力谁强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闻名于世的皇帝,不过要论历史功绩的话,汉武帝还是比唐太宗略胜一筹,但是有人却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唐太宗可以歼灭突厥人,而汉武帝却没能消灭匈奴?这是不是说明汉武帝不如唐太宗呢?可以肯定的说,当然不是。很多人都会把唐朝时期的突厥人与汉朝时期的匈奴人进行比较,觉得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