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往往过得很苦,但皇亲贵胄却可以夜夜笙歌,享尽荣华富贵。普通人也许都很羡慕皇室的生活,殊不知生活在皇宫里的人却十分向往成为平凡人家中的一员,因为在皇宫中虽然可以享受金钱和权力,但是却充满了勾心斗角,很难体会到人间真情。
比如在那个时候,为了争夺皇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虽然他们本是同根生,但是毕竟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从小还被灌输了只有一个人能够当上皇帝的观念,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真正和平而真诚的相处,交往时总是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处处都要争风吃醋。
有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还不止要争夺皇位那么简单,比如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不仅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两位兄弟,还非要把弟弟的妻子加入自己的后宫。皇上的后宫注定要有佳丽三千,他们贪图美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究竟为什么李世民非要让自己的弟妹成为自己后宫的一员呢?李世民诛兄杀弟的行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都有明确交待,并从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评论和谴责。
但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妻子的事,却隐藏得比较深。
有可能,编纂史书的人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儿;当然,也有可能是要为尊者讳。
比如,《新唐书》只在《李明传》里似是漫不经心地写了一句:“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征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旧唐书》也只是简单地记载了:“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也可见,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妻子的事是千真万确的。
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史学家范祖禹察知此事,气得浑身发抖,在《唐鉴》一书中破口大骂:“太宗手杀兄弟,曾不愧耻,而复纳元吉之妃,恶莫大焉。”
在范祖禹看来,你李世民发动政变、手杀了兄弟,那也是大政治家的作派,无可厚非,但你无耻接纳弟妇,却是莫大的恶行。
那么李世民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强纳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呢?
象《唐宫情史》一类戏说的解释自然让人啼笑皆非。
按照这类戏说,即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妹妹,李世民早已垂涎于她的美色,准备在讨伐窦建德胜利后,风风光光地迎娶她入门。哪料,李元吉却趁李世民在外征战,先下手为强,把杨氏给娶了。李世民杀了李元吉,肯定要迎娶曾经的梦中情人了。
看这类戏说,简直让人误认为李世民是为了这个美女才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历史上兄弟相争起来心狠手辣,不留情面,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母亲所生,所以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但是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三兄弟却的的确确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他们的生母都是皇后窦氏。三兄弟从小一起长大,自然情同手足,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说起。当时李渊起兵反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每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这其中也包括原本十分亲近的三兄弟。在跟随父亲征战的过程中,他们三人每个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中李世民英勇善战,立的功劳最大,这时弟弟李元吉就产生了妒忌心理。
其实李元吉的心理阴暗在很久之前就注定了,他出生时就长相丑陋,连自己的母亲都嫌弃想要遗弃他,是好心的宫女陈善意把他捡了回来。长大后的李元吉意识到自己长相丑陋,所以十分自卑,心胸越来越狭隘,还有些偏执。李元吉的性格十分残忍,最后甚至杀害了救自己一命的恩人陈善意。
玄武门兄弟相残
唐朝建立之后,李元吉被李渊派到并州当总管,但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做好本职工作,反而不务正业,整天沉溺在各种享乐之中。当时有一个筹谋很久的军阀刘武周决定起兵反唐,首先选择的就是李元吉镇守的并州。疏于备战的李元吉自然无法招架,被刘武周打得节节败退,居然吓得直接逃回了长安。
看到这个李元吉儿子如此无能,李渊十分生气,只好派出李世民镇压。虽然最开始李世民的军队也没有占上风,但好在李世民骁勇善战,并且善用计谋。一番谋划之后,唐军重新鼓舞士气,一举夺得了多场战役的成功,并且越战越勇,打得刘武洲的部队只好投降。李世民就这样成功守卫住了父亲打下的江山。
原本李世民替李元吉弥补了错误,李元吉应该感激才对,但因为他嫉妒成性,所以对李世民怀恨在心。当他发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存在太子之争时,便立刻选择与李建成站到统一战线上。为了除掉李世民,李元吉决心派刺客刺杀,但是被李建成阻止了。李元吉就在李世民的饭菜中下毒,害的他差点没命。
在李世民要再一次出征之前,李元吉终于按耐不住了,决定安排刺客刺杀李世民,一了百了。但没想到这个计谋被李世民得知了,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在这场事变中,李世民不仅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霸占杨氏另有所图
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残忍地杀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还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杀害了,唯独留下了女眷,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杨氏。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解读,但大多数都说李世民之所以不杀杨氏,是因为觊觎她的美貌已久,早就想把她占为己有,但其实这只是一层非常表面的原因,背后还有更值得人深究的。
如果想知道深层原因,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杨氏的出身。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那么简单,她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当时的四大帮派之一。但是早在西汉时期就建立了起来,一直地位十分显赫,并且代代相传。这个大家族中出现过许多有名的人物,比如隋朝时的杨玄感。
唐朝时期的弘农杨氏更是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四个帮派中的第一名,被那时的人称为西北第一贵族。李世民上位之后,必定要对社会上的各大帮派进行整治与管理,所以就必须把杨氏留在身边,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辨别出弘农杨氏的成员,更有助于他收拢人心。
李世民对杨氏也十分宠爱,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他甚至还产生了让杨氏当皇后的心理,只不过被魏征给阻拦了。因为身份原因,杨氏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册封,一直以齐王妃的身份留在李世民身边。之后,杨氏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居然将这个儿子过继给了去世的李元吉,可以说是极大的侮辱。
结语:
在皇家,兄弟相争已经是寻常之事,但没想到在李世民和李元吉的这场争斗中,居然让杨氏成为了牺牲品。她的一生虽然不至于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但是也十分曲折,最后还看破红尘选择了削发为尼,令人唏嘘不已。
古人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事实上美人的命运往往就掌握在英雄手中。有很多时候,美人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怎么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在看玄武门事变的时候,大部分人看到的都只是一场兄弟三人相争的场面,殊不知在这背后,最大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其实是女性。这是临湖殿是个什么殿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唐高祖李渊的临时办公室,是一个靠着后宫的湖殿,这里离上班的地方很近,也离后宫龙床很近,从而李渊经常在这里办公,一方面可快速享受人间快活,另一方面又不耽误工作,是个一举两得的地方。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钦天监夜观星象给了李渊说了五个字“太白见秦分”,说明了金星出现在了秦的分野。
李渊当时立马就一阵联想,这李世民被封为了秦王,说明李世民要当天子。
所以心头立马一怒,毕竟自己还没有下班,李世民就想着要上班,况且自己定的接班人是李建成,难道李世民是要造反。
从而李渊把李世民给叫来问话,想着如果李世民说不清楚这件事,那么就卸了兵权把他软禁起来!
李世民入了宫被问懵掉了,说他不想当皇帝吧!可是军功都在哪儿,不当皇帝好像真的有点过分,但要说想当皇帝吧,李渊这明显不好直说。
所以李世民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直接说出了李建成和他爹李渊妃子私通一事,这个事情其实李世民早就得到了消息,但一直没有说,当作是一个筹码藏在心里,当下正好用上了。
李渊对于前朝怎么亡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当年隋炀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和他爹的妃子私通过,所以有人叫断定隋朝会亡于杨广。
李渊听到李世民说李建成和自己的妃子有染,当下一惊,难道隋朝的悲剧要在唐朝重演?
李渊心里一惊同时也大怒,责令三兄弟明天一早入宫对峙,彻底解决接班人这件事!
那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为何会伏兵于李渊的临时办公室呢?因为实际上,李世民的目标根本不是太子李建成,他采取的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那就是控制当时的皇帝李渊。
因为李世民非常清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来自于李渊,只要控制了李渊,那么这两人根本没有和自己争夺的力量。
并且李建成只是一个挂名太子,论兵权势力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所以要说李世民抢了李建成的皇位,还不如说这皇位是从李渊手里抢来的。
所以当时李世民选择了伏兵临湖殿,在控制李渊的过程中肯定是和皇宫禁卫经历了一场厮杀,虽然史书上没有写这一段,但身为皇帝的李渊肯定是有很多忠心耿耿的保镖,可以想象到这些保镖最终都成为了这场宫廷之乱的陪葬者。
而中间过程不管多么残酷,但李世民最终赶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之前控制了临湖殿,也控制住了李渊。
所以史书中才记载,李建成来到临湖殿时发现不对劲,书中写下了六个字“自临湖殿觉变”。
李建成察觉不对劲于是立马想跑,结果也只是跑到了玄武门,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弟弟给咔嚓掉了。
那么史书为什么只记录玄武门咔嚓李建成,而不详细写李渊被控制、被软禁呢?
这是因为子囚父这种事真的不好写。
那么李建成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命陨玄武门呢?
李世民是大唐军神不假,在外嫡系将领很多,但也是在外。
在皇城之中,李建成作为太子盘踞着很多势力,再加上齐王李元吉也是李建成的支持者,如果硬拼李世民赢面并不大,所以李世民以控制李渊作为诱饵来围杀李建成。
李建成在皇宫之中有很多耳目,原本皇宫之中生了事端他会得到消息,但由于李世民掐着时间发动了宫廷之乱控制李渊,从而消息并没有迅速传递给李建成。
再加上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是李建成自己的人,这个常何原本是李世民的部下,但后来被李建成收买了,李建成对常何非常放心,有他驻守玄武门,李建成自然放心大胆入玄武门,但到了临湖殿才发现问题,想要逃时才发现根本打不出玄武门,而更加悲剧的是,在玄武门之外他自己的兵马和李元吉的兵马也打不进来。
因为常何不止把门给关上了,还下令守城军死守玄武门,不让人进来也不让人出去。
史书中记载,李世民发动这场玄武门之变时只带了九个人入宫,这九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等人。
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拍隋唐演义说秦叔宝也在,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史书也说了慌,这九人虽然是李世民麾下最强天团,但这些人又不是一拳超人,就算能击败李建成带入皇宫的二十几号人,但想要很快击杀李渊上百号的保镖,这稍微有点夸大!
所以李世民发动这场夺位之战肯定是倾巢而出的,除了秦叔宝这样不愿意去的将领,府兵肯定全部都拉到了皇宫,少说也有好几十人,毕竟这是孤注一掷的事情,胜负就看这把,自然不会保留什么实力。
这些都是玄武门事变的一些秘密,史书没有写出来,当然是未来照顾李世民的面子。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