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现代版“武则天”,山东一农妇“称帝”,并建立庞大的后宫男团

现代版“武则天”,山东一农妇“称帝”,并建立庞大的后宫男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78 更新时间:2024/1/26 2:48:41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更疑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预示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彻底终结。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迅猛发展的崭新时代,怎么还会有人愚蠢到做这种白日大梦呢?但是,怀疑也好,疑惑也罢,这么荒诞不羁、滑稽可笑的闹剧,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晁玉华是山东安丘人,她出生在那个国民教育普遍不高的人民公社时期,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她,无疑是村里的佼佼者,被村民们推选为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主抓农业生产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她虽然皮肤黝黑、其貌不扬,但对这份体面的工作十分珍惜,工作积极、认真主动,在村民中很有口碑和人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失去工作的晁玉华却因一场大病,改变了人生轨迹。

当时晁玉华连日高烧不退,整个人烧得直说胡话,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但好在,她一直都有翻阅《民间验方大全》的习惯,最终凭着自学的半两医术和丈夫的精心照顾,才勉强支撑过来。经过此事后,邻居们戏称晁玉华有天神护体,无论遇到什么大病大灾,即使不去看医生,也能转危为安。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晁玉华离开生产队后,没了往日高高在上的姿态,本来心理落差就很大。后来听邻居们这么说,于是就动起了歪心思,索性就坡下驴,自称是玉皇大帝的三女儿转世,拥有“驱鬼辟邪、救死扶伤”的神力。

从1982年开始,晁玉华彻底改头换面,从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装神弄鬼、宣扬封建迷信的“神婆”。

晁玉华与其他骗取蝇头小利的“神婆”不同。她为祈福者看病时,从来不用神鬼邪说来吓唬人,更不用夸张滑稽的动作和恐怖深邃的语言表情来糊弄人,而是平静地劝人向善,说得也都是要父慈子孝、要家庭和睦之类的家常话。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不仅治好了同村的几位重症患者,而且从来不收祈福者的钱和礼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晁玉华治病的伎俩,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悟出其中的奥妙。学医的朋友都知道,在面对重症时,患者强大的心理素质配合适当的治疗手段,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晁玉华掌握了一些医疗偏方,把药品加入到所谓的圣水当中,采用的就是药物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手段。

至于说晁玉华为什么不收钱和礼物,那是因为她有更大的野心。自从她决定以“三姑”的身份面向众人的时候,就决定要创建一个“青华圣教”组织,重新享受以前那种高高在上、受人崇拜的体面生活。

事实证明,晁玉华这种假慈善的手段十分高明,感动了许多慕名上门祈福看病的人。而当这些虔诚的受益者千恩万谢要报答的时候,她就会提出让来人写一份入会申请,成为青华圣教的信徒。从1982年到1986年之间,晁玉华就用这种手段吸纳了四五百名信徒,使自己的组织初具规模。

在晁玉华的忠实信徒中,不乏一些初、高中知识分子,生意人和在职工作人员。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虽然不敢说大富大贵,但最起码能够满足她的心理需求和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两次机缘巧合的经历,却令晁玉华的野心再度膨胀,竟然做出了“登基称帝”的愚蠢举动。

一次是患者家属为了感谢晁玉华,邀请她到崂山旅游时,一行人遇到了一个抽签占卜的假道士。当时晁玉华心血来潮,花了几块钱占卜前程,竟然抽到了“君生今世大富贵,金銮坐殿第一人”的上上签。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就一笑了之,毕竟是花钱买顺心,用不着较真。但晁玉华却觉得这是上天的示,难掩心中的激动,萌生了当皇帝的念头。

回村之后,晁玉华又结识了同道中人张全健。这位张“半仙”略通阴阳八卦、占卜相面之术,也是位蒙骗民众从中获益的骗子。他得知晁玉华的心思后投其所好,送了《女皇武则天》《大风歌》等几本书,这一下彻底夯实了晁玉华荣登大宝的决心。

1986年8月,晁玉华特意带着两名心腹前往北京考察,对着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品头论足,并扬言自己将来盖一座宫殿,肯定要比紫禁城还要有气魄。返回村里后,她又立即召集心腹们商定了“登基”日期,并分头准备当日所需的皇冠、龙袍、朝靴、彩旗、玉玺等物品。

不过,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晁玉华为了表示虔诚和庄重,确保“登基大典”顺利进行,竟然向丈夫提出分居,要“净身百日”,结果被丈夫一顿棍棒伺候,直到被打出家门才罢手。

同年10月12日,恰好是九九重阳节,挨了一顿胖揍的晁玉华终于迎来了最重要时刻。她给自己改了一个颇有深意的名字——晁正坤,随后便在二十几名心腹的众星捧月之下,于镇上一处废弃的工人宿舍里举办了“登基大典”,建立了“大圣王朝”。在当日的大典仪式上,她还有模有样地效仿封建制度,组建了有护国军师、左右丞相、各部尚书、御史大夫等成员在内的“内阁”。

晁玉华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里,似乎特别地享受,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晁玉华任命的“左右丞相”,后来因她做事不公、偏私一方,结果导致二人大打出手,“左丞相”拿着粪勺追着“右丞相”跑了半个村子。

更荒唐的是,晁玉华还要效仿武则天,建后宫、养男宠。而且在众“文武大臣”的一番摆弄下,竟然还真地招募了许多皮肤白净、样貌清秀的少年,为她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后宫男团。

这还不算,1988年8月,过了两年“皇帝”生活的晁玉华突发奇想,竟然想到北京继续逍遥。于是,她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决定挑选60名骨干成员,分别开赴30个省,在醒目的地点插上“大圣王朝”的彩旗和张贴《告真民书》,招募信徒扩大势力。但是选定的骨干成员,在出发当日却仅到了16人。无奈之下,晁玉华只得缩小范围,着重选定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几个主要城市。

然而,行动组出师不利,带着彩旗和告示前往西安的两个人,刚到潍坊就被巡逻的联防队员抓获。公安部门得知二人的行动目标后,惊讶得哭笑不得,随即层层上报,竟然还惊动了公安部。隐藏了两年的“大圣王朝”,以这种戏剧性地方式浮出水面,随后便在公安部的严令之下,各地公安部门紧密配合,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全部抓获。

1990年4月,晁玉华在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了公正的审判,以死刑的代价,为自导自演的荒唐可笑,甚至是狂妄的闹剧画上了句号。这位被称为现代版的“武则天”,就这样埋葬于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大国崛起、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晁玉华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搞歪理邪说,其荒诞不羁的行为,既让人忍俊不禁、难以置信,又令人深恶痛绝、羞于启齿,这种有悖历史进程的行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打了大胜仗,李渊让妃子去慰问,却埋下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见李渊,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传奇开始于玄武门事变,因为这一场事变,李世民成功的从一个王爷变成了太子,又快速的从太子变成了皇帝。虽然后来李世民创造了很多的传奇,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玄武门发挥了大作用。不过玄武门虽然对李世民来说很重要,但这场事变实在是太惨了,父子相斗,兄弟相缠,最后血流成河,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 唐朝时期父子两人不愿当皇帝,不断禅位,最终创造一个千古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皇帝传位详解,唐朝有一对父子谁都不愿意当皇帝,唐朝是谁开创了盛世

    皇帝在古代的时候是最高统治者,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封建王朝就出现在了古代史上。由此皇帝也成为了人们争夺的目标。在历史上,无论是什么关系,对皇位的争夺都是毫不留情的。比较有名的就是康熙帝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九子夺嫡就是康熙的皇子为了皇位不择手段,这让康熙帝非常恼火。那么在唐朝时期,同样出现了这样严重

  • 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杀亲夺诗卖友求荣,写诗向女皇求媚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最冷门诗人,大唐最残忍的诗人,历史中最惨的唐代诗人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其中不乏品行高洁、影响深远的优秀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等。但是,才德不配位者也有之,比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渣男诗人,他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品实在太差,一生中干的尽是令人不齿的龌龊事,这个人就是初唐诗人宋之问。1/诗称“沈宋”宋之问是中国

  • 唐宣宗在位时期的“大中暂治”,为何没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宪宗与唐宣宗比较,唐宣宗为什么开创大中之治,大中之治唐宣宗的结局

    历史上的“大中暂治”,对于晚唐历史来说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这是因为,唐宣宗在位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此前因为“安史之乱”而丢失的疆域,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大量的恢复。当然,“大中暂治”不仅在于收复失地,还在于唐宣宗对内政的梳理上。对内唐宣宗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并且,强力遏制宦官

  • 武则天创造了18个字,大都被废除,认识的人却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造了哪18个字,武则天的千古功绩,武则天有何成就

    武周皇帝的一生,在政治统治上自是不用多言的。只是,处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想要让世人都接受女子,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她是自信的,从她为自己所取的名字——武曌,便可看出一二。在这个名字当中,“武曌”的“曌”字,是“日月当空”,所指之意思便是,女性和这男性一样,同样可以在这天地间为王。为此,武周

  • 二十八人打败五千骑兵,这样的壮举只有项羽一人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手下二十八骑排行,项羽二十八骑无敌时刻,项羽最厉害的战斗

    当项羽被追兵追及之时,做为久经沙场之将不用多考虑,如果继续跑,几十人肯定跑不过几千人,先占据有利地形再说。所谓有利地形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视界良好的制高点,《江表传》说项羽占领的高地为当地九头山,一日九战,故名;又名四溃山,见于《汉书》:“于是引其骑因四隤山而为圜陈外向。”(现今其山海拔高81米,占地

  • 诸葛亮料事如神,刘备打仗为何从不带他?主席7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诸葛亮在后世的评价是“智多近妖”,因为三国演义里面把他描绘成一个精通奇门遁甲,治国安邦文韬武略的无所不能之辈,只要他出场的那一刻就让人看到了希望,绝大部分都可以反败为胜。但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这么一点,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一直没有统兵的机会,而且刘备打仗也从来不带诸葛亮!这是为何?其实主席测说的

  •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三国诸葛亮气死周瑜全过程,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么

    周瑜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人,史书记载他“有姿貌、精音律”。意思是说,周瑜人长得相貌堂堂,精通音律。而且,周瑜是个十分有本事的人。即便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承认周瑜的能力。我们从书中“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中知道,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较的人,绝对是一个能人。大文豪苏东坡有词说:“遥想公瑾

  • 火烧赤壁,火烧连营都没能威震华夏,为何关羽水淹七军就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水淹七军是真的吗,赤壁之战关羽真实情况,史书怎么评价关羽水淹七军

    但实际上,关羽在水淹七军此战中虽然成功的将三万魏军击败,但这在三国时期并不是最大的战役,毕竟曹操当年与袁绍争夺河北时的官渡之战,曹操就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后来曹操率军南下,他麾下的曹军加上荆州投降后的将士也有十数万大军,但这支军队却在赤壁一带被周瑜击败,后来关羽兵败身死,刘备为复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

  • 诸葛亮生前器重的人,他若不出事,蜀汉会不会统一三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真实地位,诸葛亮没有死蜀汉能一统天下吗,诸葛亮不死蜀汉能统一三国吗

    向宠虽然一生没有打过什么非常出彩的仗,但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将军,在职期间兢兢业业,不曾有过一次职权滥用,擅离职守。让他在皇城保卫皇城,他就尽心尽力十分谨慎,制定严明纪律,的确做到了让行阵和睦,在他保卫皇城的时候,皇城固若金汤,几乎什么麻烦都没出现过。而向宠这个人,极为善良,也善于结交朋友。对待手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