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医术不发达的清朝时怎么对抗天花的?

在医术不发达的清朝时怎么对抗天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83 更新时间:2023/12/11 9:34:31

“天花”这类疾病,现如今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了,可能只在影视作品中听过。实际上,明清时期的天花肆虐,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甚至对清初的施政也产生了严重影响。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与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脸上却留下了麻子。(当然,对于死于天花的两位皇帝在死因上存在争议,但本文并不涉及,档案记载至少证明在当时死于天花并不是稀奇事。)

清初统治者备受天花的困扰,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有3个儿子死于天花,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郡王阿济格,为出过天花获得免疫力者,但他的两个妻妾,均于顺治六年(1649)三月北京城发生的那场天花中感染而亡。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也于顺治六年三月天花流行时染病,被夺去生命,时年36岁。

对于入关之初的满族人来说,天花几乎就是绝症。满人畏痘如虎,流行之时,只会消极躲避,但天花却防不胜防,消极躲避者大多仍未能幸免于难。天花流行造成清初八旗人丁的死亡率高得惊人。顺治皇帝,生有八子六女,大约有皇子四人、皇女五人没活到八岁前就死亡了,比例超过半数。造成婴幼儿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疾病,而天花则名列杀手之首。

康熙皇帝对“天花”更是深有感触,童年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天花出宫“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所幸保住了性命。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

康熙继位后,北方的天花阵势已经减弱,南方一些传统的痘疫苗法也逐渐传到北方。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让种痘的人先患上轻度的天花,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已经得过天花了。

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5岁的二阿哥皇太子胤礽被传染天花,当时有个候选知县叫傅为格,在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此时康熙帝了解到,小孩种痘可免遭此病,便下令调善于此术的傅为格入京,专门给尚未出过天花的皇子种痘。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康熙帝晚年时曾对诸皇子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雍正《庭训格言》)也就是说,自康熙二十年之后,他的皇子皇孙们,都曾种过痘。不过当时种痘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如果遇到种痘未成功的,依然会有死于天花的风险。

由于康熙皇帝对种痘的推行,北方以及中原一带的天花病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康熙后的皇帝,对种痘术还是比较推崇的,清宫医案中留下了大量太医院痘医为皇家子女种痘的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种痘技术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例如在给乾隆皇帝的九公主种痘的医案中,我们就可窥探一二。九公主生于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种痘之年缺载,只记为二月二十二日,此前要给公主检查身体看看是否种痘。根据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中的记载,这一天“九公主脉息平和,精神起居俱好,于本日巳时布种喜痘,谨此奏闻”。种痘结束后,还要及时报告皇帝和检查身体。七天后的三月初一,痘医刘芳远、张德福及小方脉科的两位医生前来会诊,诊得“九公主脉息弦滑,惊恐发热,似有见喜之象”,开了方子用“透喜汤”,也就是促使出痘的汤剂。在此后的4天时间里,痘医几乎天天都要查看症候变化,据此加减“透喜汤”的剂量。

直至三月初五,痘医上奏乾隆皇帝,表明九公主在种痘11天后,顺利出痘了,感谢痘神的保佑而祭之。此后又诊断九公主有“胃气不清”之症,开了方子用保和丸煎服。三月十一日,也就是出痘后的第八天,痘医上奏乾隆皇帝,称九公主痘已出齐,并且已经开始结痂,看起来症候发展的按照预期进行得很顺利。十二日这天,由于是将痘苗放入鼻中的,所以要用中药甘草汤薰洗鼻孔。

但是这仍然未结束,十三日起,出现了新的症状,九公主“右项浮肿”,开方子用清化汤,外上八宝丹等治疗。一直到十七日肿状才逐渐消失,然而到了十八日,又出现了“耳前浮肿”,开方子又加了消肿化毒散调理。四月初三,经过不断地诊治与换药,九公主才痊愈,这次惊心动魄的“种痘”才算是成功结束了,自二月二十二日始,到四月初三止,前后差不多历经40天。

标签: 天花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乘风为何自称五湖废人 陆乘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乘风,历史解密

    在《射雕英雄传》中,很多江湖人士都有自己的别称,比如黑风双煞梅超风、东邪黄药师、小东邪黄蓉等等。陆乘风身为黄药师的弟子,他也有自己的别称,即陆乘风自称五湖废人。当听到陆乘风自称五湖废人时,会觉得有些诧异,陆乘风为何要自称自己是“废人”呢?要想得知陆乘风自称五湖废人的由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放400死囚归家探亲后回来受刑,结果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并不轻易为人所理解,甚至因为没有给别人解释好事情而最终引火烧身,但是这些事情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目的而施行的,所以施行这些事情的最开始就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的后果,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就像古代的帝王,身为皇帝,权威至高无上,他做一件事情自然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向别人解释,即使别人

  • 揭秘:从周朝到清朝对府的规定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像电视剧和我们今天很多人家门口用的府字,在明清就没有几个人用过。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礼仪制度催生牌匾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因为古人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分清楚尊卑大小,这样才会充满秩序。对于一个古代国家来说,人口虽然只有数千万或者数百万,但这些以数百人或者数千人的形式分散在中国各地,让朝

  • 汉朝到底有多强?它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强汉盛唐,汉朝,历史解密

    汉与唐,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朝代,西汉和东汉都是中国历史上先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统称汉朝,西汉曾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壮语。东汉也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的开明盛世。唐朝同样盛极一时,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还被尊为“天可汗”、高宗承贞观遗风,史称

  • 同样是北伐为什么朱元璋成功了 而太平天国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朱元璋打赢的北伐战争为什么太平军却失败了。一场战争,失败与成功都有偶然性和必然因素。首先,朱元璋为什么打赢了北伐战争?在元朝的末年,起义军有很多,在朱元璋北伐之前的时候,有人已经北伐过一次,而且失败了,这个人是刘福通。刘福通的失败给朱元璋敲响了警钟,朱元璋开始慎重对待这次北伐战争

  • 裴寂作为唐朝第一位宰相,为何最后的结局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裴寂,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有不少名满天下的宰相,例如房玄龄、狄仁杰、姚崇等人,也有臭名昭著的李林甫这样的人。裴寂作为唐朝第一位宰相,虽然名气上不如房玄龄、狄仁杰等人响亮,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裴寂是什么人呢?裴寂字玄真,裴寂从小父母双亡,要没有他的兄长,估计他命运还未可知

  • 揭秘:商鞅为什么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秦朝,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周王氏衰落,诸国群立,为争夺天下,逐鹿中原,各国彼此讨伐,纷战不休。而最终远在中原之外的秦国,却是异军突起,最后,吞并六国,完成了大一统之历史壮举。被誉为蛮夷的秦国,之所以实现富国强兵,其实,都源自那一场贯彻整个秦国上下的改革。变法,在当时并不是一件新鲜

  •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汉朝,历史解密

    大唐王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无比辉煌的朝代,不只是在当时让人骄傲,即使现在大家也是津津乐道。安史之乱前大唐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极其发达,社会空前繁荣。我们以古代衡量经济的两个指标人口和粮食来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在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唐朝人口一共3700万,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人口已

  • 商周衰亡与创立的过程如何?为何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首先,明显反对当前推翻商朝判决的趋势——甚至有些人经常说商纣王,被周人涂黑得太厉害了,但事实上他仍然是一个做了一些事情的帝王。商朝被周人推翻一定有原因,绝不简单地是周人趁虚而入。殷商时期,其民族构成与今天的联盟体系相似,是两国之间松散的部落联盟。然而,商人是最强大的,掌握了先进的文化,并通过严格的宗

  • 揭秘:北宋为什么始终无法彻底铲除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夏,宋朝,历史解密

    在公元10-12世纪的中国历史地图上,我们始终可以看到一个神秘而又顽强的王国——西夏。它从唐末立足于陕北以来,终北宋一世,始终顽强地挺立在西北的陕甘宁之地,成为中原政权的心腹大患。那么,为什么北宋始终无法铲除西夏呢?坦白说,早期的北宋是有可能将西夏之地纳入管辖的。公元982年,当时宋朝已经基本平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