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唐高宗死后给太子李显留了一个辅政大臣,名叫裴炎,在当时担任了宰相一职,位高权重。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但唐中宗没过多久就被废了,导致他被废的导火索,正是与裴炎的一次谈话。
李显做了皇帝,打算扶持外戚势力,封自己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裴炎极力反对李显如此“任人唯亲”,李显大发脾气,说了一句气话:“就算把整个天下给韦玄贞,也是我的自由,更何况一个小小的侍中官职!”
就因为这句话,裴炎感到十分危险,这个皇帝太草率了,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废了李显的帝位,改立李旦,裴炎很支持。没想到,武则天的野心不只是左右帝位继承那么简单,她还想自己做皇帝。
为了这个目的,必然要杀掉一大批李唐的子孙。裴炎忠诚于李唐皇室,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很不满,当武则天打算杀李唐王爷时,其他宰相都不说话,只有裴炎使劲反对。后来,裴炎想趁着武则天出游挟持她,逼她还政,却没找到时机实施计划。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正好借此清除掉朝中的反对势力,于是裴炎被逮捕下狱,理由是和谋反的徐敬业暗通。原来,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信,信上没有嘘寒问暖,只写了两个字:“青鹅”。
当时百官纷纷为裴炎喊冤,认为裴炎绝对没有谋反之心。不料武则天怒斥说:你们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看!百官仔细一研究,这才发现,青字拆开后是“十二月”,鹅字在古代写成鵝,拆开后就是“我、自、与”。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说裴炎要在十二月配合徐敬业做内应,一起举事,反对武则天。这样一来,裴炎谋反的罪名算是坐实了,武则天一心想杀了他,裴炎早有预料,他在狱中时感叹道:“哪有宰相进了监狱,还能活着出去的呢!”
这一年的10月,武则天斩杀了裴炎,抄了他的家。其实不管裴炎有没有谋反的念头,也早已被武则天忌惮,因为裴炎效忠的不是她,只是唐朝。裴炎自己大概也没料到,这封信已经写得够简单了,居然还是被武则天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