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真相,让人动容

匈奴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真相,让人动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23 更新时间:2024/2/28 5:16:25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她为了国家利益,毅然舍弃了一切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她从未想过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将迎接他的是怎样的生活。

可是,他却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换得一方太平,一个女子能有这般家国情怀,也着实令人敬佩。

历史对昭君的记载不多,我们所看的电视剧里剧情五花八门,结局也层出不穷。那么,到底在王昭君出塞之后发生了什么,匈奴人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呢。

曾经,一些专家在莫高窟中发现了一幅画,为我们揭露了王昭君在塞外的生活,以及一些秘辛。

阴差阳错嫁往西域

汉元帝时期,皇帝因看腻了宫中那些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派人去民间挑选绝色女子入宫,就这样王昭君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进入宫中成为宫女。

和别的宫女一样,她希望自己能留在宫中服侍皇帝,由于当时从民间挑选的女子,是没有办法直接见到皇帝的,只能通过画像来进行筛选(由皇帝筛选)。

当时,很多女子都很渴望服侍在皇帝身边、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她们通常会贿赂画师,画师也会顺其自然地将他们美化。

然而,王昭君却拒绝贿赂画师,而画师则故意将她丑化了。就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昭君都没有见到过汉元帝,整日郁郁寡欢。

直到匈奴来到汉朝提亲,汉元帝才选中了画像上的王昭君,让她远嫁匈奴。在临行前,汉元帝才见到王昭君,被她的美貌所惊讶。

为何王昭君如此美丽,而画像却是那样丑陋呢?他想留住王昭君,但又不能失信于匈奴,无奈之下还是送走了王昭君。

有史书记载,当时的画师看到王昭君的容貌后想据为己有,所以才把王昭君的容貌丑化。而在王昭君嫁到匈奴后,汉元帝杀绝了长安的画师,以此来宣泄自己懊悔的情绪。

其实,王昭君也不想嫁到匈奴,如此一个弱女子去到那般荒凉地带,换作是谁也不会愿意,那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不过,为了大汉边境的和平稳定,她也不得不这样做,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匈奴,一路上未知的可怕和无尽的黑暗笼罩着她。

昭君出塞、大雁落地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出发了,王昭君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前往西域的漫漫长路。一路上,车队的马发出阵阵嘶吼,天空中大雁悲鸣,北风瑟瑟凛冽得好似一把利剑刺穿了王昭君的心灵。

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安,回头望走过的路途,不再有青山绿水,是荒凉的大漠,是刺骨寒风卷起的沙尘,王昭君知道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她也明白这一切的意义。

如果因为她的远嫁能换来大汉的长治久安,她愿意一直呆在西域,想到这里,王昭君在坐骑之上,开始拂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声声催人泪下,说尽了她的不舍,道尽了她的悲伤。

当时,连南飞的大雁听到了这琴声,看到那抚琴的动人女子,竟忘了扇动翅膀跌落下来,这也是“落雁”的来历。

历时一年多,王昭君终于来到了漠北,在那里她受到了隆重欢迎,当地人一个个热情的面孔,让她那寂寥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温暖。

王昭君也知道自己肩上背负着两国和平的使命,努力地说服自己接受眼前的一切,要融入对方的生活之中。

匈奴人是如何对待她的

刚入西域的她,因为水土不服也经常生病,好在首领对他很好,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她也慢慢适应了环境,渐渐地她融入的当地人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昭君不但适应了最基本的喝羊奶、住毡房、学习匈奴人的语言,还教身边的人纺纱、种地、弹琵琶,并且为匈奴的单于生下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在塞外,王昭君每时每刻都在努力传播汉朝文化和儒家思想,给匈奴带去了汉朝的农耕技术,为后来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这样,王昭君和谐地过完了几年好日子,直到首领去世之后,她名义上的儿子迫切地想娶王昭君为妻。

对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王昭君来说,此事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她便写信给汉帝,表明她已完成任务,想回到故乡,可惜被汉武帝拒绝了,她又一次深深的绝望了。

此时,王昭君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去了,也知道她对于两国之间的重要利益,就这样她和后一任匈奴首领共度了十几年、抑郁而终、

可怜的王昭君在死之前脑袋中回想的仍然是故乡的山山水水,如此的弱女子在残酷的政权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但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王昭君对于两国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她在临死前还嘱咐自己的后代,一定要为两国和平不断奔走,以促进双方的文化交融,可以说王昭君为匈奴、大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正因如此,王昭君在匈奴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曾经专家们在敦煌的壁画中,发现了一幅与王昭君有关的壁画。

画中有数名男子拿刀割自己的耳朵或是捅向自己心脏,一边自残还一边癫狂地起舞,像是在祈祷些什么,虽然看上去有些害怕,但这却是匈奴人的最高礼节—自残舞。

可能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画面看起来也很让人不舒服,但这是他们在用独有的方式,来缅怀他们心目中的女神王昭君。

他们在用断去的四肢希望挽回女神的生命,这不难看出王昭君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证实了王昭君在匈奴过得并不是很差,相反还很受人尊重。

王昭君作为大汉政治下的牺牲品不由得让人感到同情,她用娇小的身躯搭建了沟通大汉和匈奴的桥梁,使得汉文化在匈奴得以传播。

“战神”霍去病是用武力换来和平统一,而王昭君则是以文化贯通大汉和匈奴,她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其功劳并不小于霍去病。

总的来说,王昭君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活,她不仅使匈奴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还给大汉带来了长治久安,可以说她是四大美女中最伟大的。

更多文章

  • 唐朝长孙皇后,写一本《女则》后来却失传了,专家说: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中毒被人在破庙里救,李默在破庙治长孙皇后的小说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古人编纂过许多的书。可是,一提到专门为女性写的书,大家通常会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集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据说,当时的刘向任光禄大夫,看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

  • 李渊请求李世民放过10个孙子,看到此人名后,李世民大怒:都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李渊的儿子,并且都曾跟着李渊征战四方,要说实力,李建成肯定是有的,而且他还是李渊的嫡长子,李渊建立唐朝后,并将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可李世民的能力也不小,屡立战功,且拥有重兵。两方势力相争,最终只会有一方胜利,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了,他很快登基为帝,李渊则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成功夺位后,

  • 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为何玩弄皇权于股掌,长达百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陇集团对隋唐的影响,隋唐关陇士族指哪些人,关陇集团二十大家族

    隋唐关陇集团如何玩弄皇权于股掌百年之久?从群体出现的那一刻起,世界上就开始逐渐的出现了阶级。可以说阶级的诞生其实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在世界的历史沿革中,阶级的出现也同样带来了所谓的权力的传承。这种传承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政治上,都在这种传承和发展中不断的进化

  • 李白最为大胆的一首诗,痛快淋漓毫无顾忌,揭开了杨玉环一件丑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描述杨玉环,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有多少,李白为杨玉环写的诗讲解

    按照唐代官制,唐朝设立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学士,其成员主要负责为皇帝和皇子侍读讲书,同时兼顾一些为内阁起草诏书文件的事务。二是翰林院学士,专职陪侍皇帝左右,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和诏书,“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因此李白的仕途起点可谓不低。然而无情的现实,最终让李白大

  • 隋炀帝手下一个神箭手,是隋朝最后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难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十大重臣,隋炀帝的第一战将,谁灭的隋朝建的唐朝

    有一种看法认为,隋炀帝一生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不能把对他的历史评价简单化、脸谱化。具体而言,隋炀帝一生可谓功罪分明。他确实有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的缺陷,但另一方面,隋炀帝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最起码他修建沟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就是一件功在千秋、福泽后世的大好事。另外,隋炀帝在用人方面也颇有眼光,他的手

  • 李世民的曾孙沦为酒鬼,写了一首打油诗说尽世态炎凉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真实的李世民墓志铭,李世民最有名的四首诗,李世民五绝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李世民因殿为名,给他取名李承乾。公元620年(武德三年),还是个吃奶娃娃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就把李承乾立为皇太子,成为未来的唐朝储君。但这个李承乾却很不争气,不仅一条腿略有伤残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除了禄山之爪还有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尉迟迥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的墓志文,尉迟敬德典故

    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结果是宋徽宗宋钦宗“北狩”去上演了一出“牵羊礼”,而唐朝之脏,则表现在皇家私德上

  • 唐太宗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很害怕,现代女子却争得头破血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朝,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开创贞观之治,更是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回看当时的盛况,老百姓衣食住行都达到了很大的满足。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肚子吃饱后,百姓便会追求更加高的欲望。或许也正是在此情况下吧,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为唐朝的繁荣“锦上添花”

  • 武则天为何宁愿和李治生育后代,也不愿为李世民留下一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嫁给了李治不违反道德吗,武则天和李治晚年,李世民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

    不过在武则天成为女帝之前,她只与李治生过孩子,而且还是六个,但与李世民为何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留下呢?难道说是李世民生理缺陷吗?还是这其中另有玄机?李世民能够成为皇帝也是很不容易的,首先,李家的天下基本上都是他打下来了的,在没有得到天下之前,李渊曾答应过让他做太子。但没想到李渊做皇帝之后却不认账了,让他

  • 宁国寺圣物“木棉袈裟”曾落在武则天的手中,它现在应该藏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华寺的千佛袈裟和武则天圣旨,宁国寺木棉袈裟,历史上的木棉袈裟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木棉袈裟,或许很多读者都会想到,八十年代的一部同名电影,讲述了明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朝廷锦衣卫欲抢占少林寺的信物木棉袈裟,从而引起的一场激烈斗争。虽然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木棉袈裟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