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为何最先变法的是魏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呢?

战国七雄中,为何最先变法的是魏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37 更新时间:2024/2/1 14:43:37

[var1]

首先,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李悝变法”可谓最早进行的变法。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在位时,任用李悝为相,所进行的变法图强。对于李悝变法来说,主张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尽地力、平籴法。在此基础上,李悝变法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魏国丞相李悝还著成《法经》一书。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不仅对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提供了借鉴,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为什么第一个变法的是魏国,而不是秦国等诸侯国。

[var1]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七雄中,之所以是魏国率先变法,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三家分晋后,魏国存在变法的紧迫性。提到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比如巅峰时期的魏国,不仅压制了秦国,更能够和齐国、楚国一较高下。但是,在魏文侯即位后,魏国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差的。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瓜分晋国的最后一步。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魏国的疆域正好位于中原地区,也即处在四战之地。从地图上可以发现,魏国的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

[var1]

更让魏文侯担心的是,魏国的疆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而同为三晋之一的韩国,正好将魏国的疆域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如果魏国不能变法图强,显然存在首尾不能相顾的问题,也即复杂的地理位置,导致魏国迫切需要变法图强。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比如齐国、楚国、秦国等,则比较安逸,也即没有类似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战国时期,变法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和实行。而对于魏国来说,虽然地处中原地区,存在四战之地的劣势,不过,对于今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在当时是人口稠密、文化繁荣之地,所以,这为魏国获得变法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var1]

最后,进一步来说,魏国的人才,不仅为自身的李悝变法奠定了基础。对于秦国商鞅变法的商鞅,楚国吴起变法的吴起,也都出自魏国。所以,丰富的人才,也是魏国能够率先变法图强的原因之一。而这些条件,秦国等诸侯国在战国初期并不具备。除此之外,战国七雄的变法,都需要一位明君的支持,也即这位君主需要礼贤下士,甚至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对于魏文侯来说,在位期间不仅礼贤下士,更是唯才是用,这也是魏国能够在秦国、楚国、齐国、赵国等大国之前进行变法的重要原因。综上,在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变法的魏国迅速走向强大,也为其他诸侯国树立了变法图强的榜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为何曹丕却选择攻打大胜的吴国,而不是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攻打吴国,三国夷陵之战参加的吴国将领,吴国夷陵之战有谁参加

    [var1]曹操一生太过传奇,所以对曹丕的影响十分大。曹丕上任后,便也想效仿父亲,做出一番大事业。曹丕曾经问过贾诩到底该打谁,贾诩给出的建议是蜀国有诸葛亮治国,整体国家凝聚力很强,很难从外面突破进去,而吴国有长江天险拒守,孙权又有智慧谋略,在加上有陆逊这样不可多得的将领,此时的魏国并不是他们的对手,

  • 长平之战赵括的军事指挥很致命,如果他换种策略,结局或许会好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括能打赢长平战役吗,赵括兵败长平原文,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

    当时间定格在战国末期的上空,战争的阴云已经阴森的可怕,狂风暴雨随时准备洗礼人们脆弱的心灵。和秦国强势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六国的无限衰弱。但,却有一个诸侯国是例外。它就是赵国。[var1]赵国自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赵惠文王的选贤任能,赵国一度实现了战国末期的一次中兴,这就引起了秦老大的极其不满,自

  • 信陵君窃符救赵,挽救赵国一时,最终却也是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后续,信陵君窃符救赵是真是假,赵国为何不重用信陵君

    秦昭襄王得知魏国出兵援赵,就派使臣到大梁警告魏国:攻下邯郸已在旦夕之间,谁敢救赵,我就乘势攻打谁。”魏王受到威胁,不敢再提救赵之事,并派人向晋鄙传令,让其在邺城驻守待命。[var1]平原君不知其中的曲折,以为信陵君不讲信义,就写信责备信陵君。信中说:“我一向敬佩公子见义男为、急人之难的优秀品德,因而

  • 夷陵之战后刘备惨败,魏国为何不趁势进攻蜀国,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正史中夷陵之战吴国怎么打败刘备,夷陵之战吴国有谁参加,夷陵之战吴国名将

    蜀汉不好打,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汉中”这个这个政权就像是保险箱一样,里面的人很难走出来,但外面的人也很难攻进去。魏国想要攻入蜀汉,必须先拿下汉中,然后再拿下剑阁,而剑阁却是蜀地咽喉,易守难攻。并且,蜀国的汉中太守魏延也并非易与之辈,后世之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五虎上将被抬得极高,其实

  • 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伐燕国,燕国和赵国哪个先亡的,五国伐齐秦国得到了什么

    [var1]在乐毅伐齐时,不仅燕国全力以赴,对于赵国来说,也是出力颇多。在五国伐齐开始之前,赵惠文王把赵国相国的大印授给了乐毅,也即积极参与到五国伐齐的谋划中。等到战役开始之后,赵国名将廉颇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

  • 康熙不给孔子下跪,跟随大臣用布遮住一个字,毫不犹豫就跪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拜孔子不肯下跪,康熙为什么不给孔子下跪

    [var1]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规模和重视度加大,因其思想有利于巩固皇权和笼络读书人。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跪拜孔子。康熙帝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八岁登基,14岁就已经开始亲政。在位期间,他多次下江南体恤民情,其中有一次他去了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于是率领着大臣祭拜孔子庙。而且其中他还读了自己

  • 有的不知所踪,有的活活饿死!秦灭六国后,六国国君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秦灭六国时六国的情况,秦灭六国后都去哪了

    1。韩国在春秋战国七雄里,韩国是最弱的,韩国首都离秦国也不远。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不出所料,韩国果然很弱,很快就被平定。一开始秦始皇也没把韩国国君怎么样,到了前226年,韩国贵族叛乱,不服秦国管理。秦始皇派兵镇压,韩国君也被处死。2。赵国赵国首都邯郸,是秦始皇的出生地。初始,

  • 长平之战,如果秦昭襄王让白起进攻邯郸,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能一举灭赵吗,长平之战白起怎么不灭赵国,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

    [var1]白起对于攻占邯郸城的把握白起在打完长平之战后,秦军分三路,王龁带兵攻打皮牢,司马梗带兵攻打晋阳(太原)自己带兵攻打邯郸城,这基本上就是想要灭亡赵国了。我们从后来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对话中可以知道,白起对于此次攻打邯郸城的考虑是比较有把握的。一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天下震惊,摄于秦军的威势,赵

  • 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为何不让士兵吃羊肉?目的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白起成了名震天下的将领,所以他行军过程中的细节都被人们反复研究。而在长平之战中,白起禁止手下士兵吃羊肉,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白起为何要禁止手下士兵吃羊肉呢?这里面又有何说法?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var1]长平之战的起因是韩国上党郡的归属问题。公

  • 春秋时齐国国君的一次风流间接导致齐国后来称霸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齐国首霸,齐国能霸诸侯的原因,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姜小白能称霸诸侯,除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雄才伟略之外,当然还离不开名相管仲的辅佐。管仲是曾经想要杀死齐桓公的人,齐桓公之后并没有计较,因为那时大家各为其主,管仲也是在尽自己的职责。这说明齐桓公是一个很大度的人,而且重视人才,也说明管仲是真的有才,对工作也是尽心尽责。[var1]春秋五霸其实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