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白起对于攻占邯郸城的把握
白起在打完长平之战后,秦军分三路,王龁带兵攻打皮牢,司马梗带兵攻打晋阳(太原)自己带兵攻打邯郸城,这基本上就是想要灭亡赵国了。我们从后来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对话中可以知道,白起对于此次攻打邯郸城的考虑是比较有把握的。
一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天下震惊,摄于秦军的威势,赵国短期内不可能有援手,这从后来邯郸之战爆发后楚国、魏国援军逡巡不前也可以看出。
[var1]
二来赵国刚刚被杀四十万大军,从长平到邯郸城距离不远,秦军赶点紧能够迅速到达空虚的邯郸城,邯郸城很可能一战而下。
等到占领了邯郸城后,诸侯就算回过神来想要援助赵国也晚了,这是白起的谋划,而从白起打仗以来的常态来看,白起有把握的事很可能达成。
[var1]
秦国灭亡六国困难重重
首先说秦国自身,因为长平之战确实是一场国运之战,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秦昭襄王为了取胜甚至征发了河东郡所有年龄大于十五岁的男子参战。秦国虽然获胜了,但秦国“士民倦”,国力损耗确实大,就算白起能够趁机占领邯郸城,但秦国估计也到了顶点,没有余力在继续进行战争了。
[var1]
在历史上真实的邯郸之战后,魏国信陵君一战而声名鹊起,秦国知道了魏国有这么一位贤能的宗室大臣,所以秦国在信陵君活着的时候虽然逼迫魏国,但没有过分的逼迫,而此时的战国四君子每个都不是白给的,后来的春申君甚至组织过五国合纵伐秦,赵国除了廉颇,还有庞暖、发育中的李牧等等一众良将,如果秦国此时要开展灭国之战,六国拼死反拼之下,秦国必然讨不了好。
[var1]
人寿有时
秦昭襄王作为当时的长寿王者,75年的生命中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平之战前前后后经历了3年,结束时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而在八年后,秦昭襄王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尽管秦昭襄王雄才大略,但无奈天命有时,他能够做到的极限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削弱六国,当秦昭襄王的最后时刻,韩国、魏国已经向秦国称臣,成为了秦国的属国,再后来秦国灭赵的过程中,韩魏两国也参战了。
[var1]
白起作为战国杀神,尽管他又把我占领邯郸城,但秦国因为在长平之战中耗费太多的国力,短期内无法再掀起灭国大战,而六国虽然已经弱于秦国,但赵、楚、齐大国尚在,还有足够的实力和秦国抗衡,当秦昭襄王限于人寿只能削弱六国时,秦国只能靠着后世之君完成秦国历代君主心心念念的梦想了。
每日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