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便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两宋军事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之一。
狄青出身贫寒,身为一名武将,宋仁宗对狄青却十分青睐。
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派兵将前去边疆,其中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前期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兵屡败,士兵们心生胆怯,不敢打仗。狄青去了之后,亲自带头冲锋,鼓舞士气。
4年的战斗中,大大小小经历了二十五战。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等部族,俘虏五千七百人。狄青所向披靡,大破西夏。
狄青又修建多座城堡,用来扼住敌人的交通要道。
在平定侬智高叛军的战斗中,狄青出其不意的作战指挥,让叛军出乎意料,大获全胜。
狄青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对老赵家的忠心耿耿,正是宋仁宗重用他的原因。
这么出色的军事将领,却被欧阳修三番五次地上书诬陷。
欧阳修是谁?北宋的政治家、大文学家(还记得被《醉翁亭记》支配的恐惧吗?)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文臣竟几次上书污蔑诋毁狄青。
1056年,开封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便有了欧阳修上书宋仁宗《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同年七月又上书《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及后来的第二状。三次上书中,均出现对狄青的污蔑陷害的话。
好端端的欧阳修为什么要污蔑欧阳修呢?
我们都知道,老赵家的宋代江山是怎么来的。所以,整个宋朝历代皇帝出于对自家江山的考虑,对大宋武将的防范无处不在。
从杯酒释兵权之后,整个朝廷都在想着怎么防范武将。朝廷上的矛盾逐渐形成,那就是所有士大夫与武将之间的矛盾。
防范武将也逐渐成了文官与老赵家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无论武将立下多大的军功,拥有多么出色的能力。也不能摆脱被文官的鄙视和反感。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才有后来的欧阳修三番五次地上书诬陷狄青。后来狄青被贬至陈州,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