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鸡肋还是战略要地?
记者:请问一下,汉中重要吗?
司马懿、刘晔: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以汉中为跳板,速取益州。
曹操:不过是一块鸡肋罢了,谈不上重要不重要的。
法正:曹贼不用此计,此乃天兴汉矣。
刘备:汉中是益州门户,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我能让魏延镇守此地,你说重要不重要?
杨洪:汉中,益州的咽喉,你说重要不?
诸葛亮:为了打汉中,蜀汉“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你说重要不?
对于汉中的重要性双方的观点一致,那就是极其重要。曹操之所以说是鸡肋,不过是想找回一点颜面罢了。你想想,曹操举大军攻打汉中,结果遭到刘备痛击,最后撤离汉中时说汉中不过就是一块鸡肋,你觉得他的判断公正吗?曹魏重臣司马懿和刘晔都认为汉中极其重要,应该以汉中为跳板,速取益州。曹操没有速取益州,以至于法正感叹:“此盖天以兴我”。
法正、诸葛亮、司马懿这三位顶级谋士都认为汉中极其重要,为什么汉中这么重要?我们打开地图看看汉中的重要性。
如图所示,汉中是曹操和刘备阵营之间的战略缓冲带。从地理上看汉中平原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益州要想攻打雍凉地区,需要经过汉中;
雍凉要想攻打益州地区,需要经过汉中;
益州要想攻打荆州地区,可以取道汉中;
荆州要想攻打益州地区,可以取道汉中。
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汉中的重要性,这绝对不是曹操口中的鸡肋。自古就是“得陇望蜀”,曹魏占领雍凉地区之后势必会南下,而汉中就是一头拦路虎。曹操没有意识到汉中的重要性,而刘备早早就意识到了汉中的重要性,张鲁降曹之后刘备立马与孙权议和,搁置荆州争议,集全力攻打汉中,发起了“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的主要过程
刘备发起汉中之战
公元194年,汉中太守张鲁反叛自立,刘璋意识到了汉中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征讨张鲁,甚至不惜引狼入室,请刘备攻打张鲁。之后刘备借机吞并益州,开始迅速壮大自己。
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远在荆州的刘备迅速与孙权搁置争议,率军回防益州。在关键时刻,曹操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放弃攻打益州。不得不说这个决策是十分失败的,刘备根基尚未稳固,此时是取益州的最佳时机,但曹操白白错过了取益州的黄金时刻。
法正一看曹操放弃攻打益州,认为曹操内部出现了问题,于是劝刘备攻打汉中。攻取汉中之后进可讨伐曹魏,匡扶汉室;退可固守益州,偏安一隅。刘备意识到重要性后大举进攻汉中,发起了“汉中之战”。
夏侯渊惨败定军山
刘备这一次征讨规模非常大,亲率法正、黄忠、魏延、赵云、刘封等名将谋士出战,据守汉中的夏侯渊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曹军迅速败退,两军在阳平关开始长期对峙。夏侯渊毕竟是防守方,只要不出什么问题,还是能阻击刘备一阵子。僵持近一年后刘备放弃了,选择从南部地区攻打定军山,一举抢占了制高点。
夏侯渊军营在平原地区,如果刘备居高临下冲杀夏侯渊,那势必会陷入不利的处境。为了防止刘备冲杀,夏侯渊在军营前面修筑了鹿角防御工事(栅栏)。
黄权建议刘备火攻夏侯渊,于是刘备趁夜火烧鹿角防线,夏侯渊让张郃防守东线阵地,自己防守西线阵地。刘备派军攻打张郃,张郃节节败退,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结果刘备派遣黄忠猛攻夏侯渊,一举斩杀夏侯渊。
曹操援救汉中
公元218年,也就是刘备和夏侯渊对峙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坐镇长安指挥了,只不过没有亲自进驻汉中。而此时曹军群龙无首,主将夏侯渊被斩杀的影响非常大,要不是众将推举张郃指挥,曹军有可能就树倒猢狲散了。
这个时候曹操也不敢再瞎搞了,迅速派遣曹真、徐晃增援张郃,并且自己亲自率军从长安开赴汉中。曹操真的是一错在错,他完全可以在夺取汉中之后就发动夺取益州的战役,但是他没有,以至于刘备迅速巩固统治。而且他完全可以亲自坐镇汉中,但是他选择在长安遥控指挥。如果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遥控指挥必定会失败。
曹操两次错失良机,以至于刘备在汉中撕裂一个突破口,曹军败迹已现。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地图。
汉中平原是坐落在秦岭山脉中的一块平缓地带,刘备攻打汉中只能走山脉中的一些羊肠小道,夏侯渊拒收阳平关等于是阻断了刘备进攻道路。但是刘备突袭定军山,撕裂了曹军依山修建的军事防线,突入汉中平原腹地。汉中平原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平地,根本没有什么险要可守,这种地方注定是守不住的。
因此曹操亲征的消息放出来后刘备一点都不慌,刘备说道:“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对于曹操来说汉中就是一块鸡肋,因为他错过了最佳时机,无法发挥汉中的优势。相反,对刘备来说非常有利,刘备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
刘备战胜曹操
记者:请问一下,您最终是如何战胜曹操的?
刘备:自大定军山胜利之后曹操就注定会失败,他的任何反攻都是无济于事的。
记者:为什么这样说?
刘备:因为我占据了定军山,占据了险要,他根本打不过我。
曹操:你也别得意,我耗也能耗死你,来人啊,给我运千万囊粮草来。
刘备:汉中我势在必得,诸葛亮赶紧给我调兵遣将,运送粮草。
曹操运送千万囊粮草,诸葛亮举国支援刘备,这两者都是在拼家底。曹操虽然有雄厚的家底,但是他不可能全部投放在西线阵地啊,东线的孙权、关羽要不要防?如果曹魏整个军事中心转移至西线阵地,那东线阵地的孙权必定会北上伐曹。刘备虽然也需要防守东线阵地,但是西线阵地对刘备来说更加重要,整个益州“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决心。
曹操能下这么大的决心让中原地区也“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吗?如果他有这个魄力,那胜负难说。但是曹操没有这个魄力,他怕孙权那个老小子偷袭。“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次是刘备胜了,曹操赌不起。定军山惨败就注定了曹操会失败,而黄忠偷袭曹军粮草更是加快了曹操的溃败。
黄忠偷袭曹操的囤粮众地,曹军大举包围了黄忠,而赵云率领轻骑抢救出了黄忠,之后曹军追击赵云。赵云回到营地之后打开营门,然后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赵云有伏兵,毕竟之前围攻黄忠时就遭到了赵云的突袭,此时看赵云打开城门,更是狐疑,于是就退兵了。不过赵云迅速反击,曹军以为中了埋伏,兵败如山倒,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这一战加速了曹操败退,曹操认为继续深陷汉中没有意义,进不能破刘备,退不能据守汉中,如同鸡肋。于是经过短期的决定,曹操最终下令撤出汉中,刘备彻底占领汉中。
汉中之战的影响
记者:请问一下,对你们来说汉中之战有什么影响?
刘备:我打赢曹操后威加海内,成为汉中王,大有高祖刘邦之相。
曹操:虽然我失去了汉中,但是刘备也不好过,我把汉中的百姓和财富全部转移走了,他就抢了一个空壳子。
刘备:曹贼,你想太多了。我有土地,何愁没有人口。给我十年,我就能恢复过来,之后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我兵分两路,一路攻打关中,一路攻打许都,天下可定,汉室可兴。
这一战的影响确实很大,虽然曹操迁走了汉中的百姓,但是这有什么用?刘备又从益州迁移了十万百姓,开始建设汉中,不出十年汉中仍旧是经济发达地区。诸葛亮为什么能频频北伐?就是有汉中这一块扎实的根据地。多次北伐让曹魏着实头疼,西线战场几乎永无宁日。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备完成了《隆中对》的战略方针,一路可以出汉中北伐雍凉,一路可以出荆州北伐许昌,两线作战曹魏防不胜防啊。长久以来刘备攻打汉中之后没有进一步北伐,这一件事使我们严重忽视了汉中之战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荆州被偷袭,那么刘备未必不能统一天下。现在的刘备比楚汉之争时的刘邦还要强大,假以时日重振汉室雄风绝对不是白日梦。至于关羽被偷袭、夷陵之战,那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