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延续了276年,为何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只因绕不过一个坎

清朝延续了276年,为何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只因绕不过一个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78 更新时间:2024/2/3 12:27:26

如今,满语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使用,可见清朝皇帝并没有让满语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当然,满语仍然有部分融入了汉语,比如东北话“咋呼”、“埋汰”、“故懂”等词汇,就来源于满语;再比如老北京话讲究轻声和儿化音,也是受满语的发音习惯影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因此满语也是从女真语演化而来,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来源于中国北方。金朝存在的时候,女真人曾经以契丹为模板创造了女真文字,但不久金朝被元朝灭亡,女真人就分成了两个部分。

在中原的女真人被高度汉化,生活习俗甚至日使用的文字,都跟汉族没什么区别了;而在东北的女真人,又深受蒙古文化影响,久而久之,女真文字在明朝彻底失传,明朝末年,女真人写书面文件6成用蒙古文,4成用汉文,直到努尔哈赤崛起,才改变了局面。

努尔哈赤觉得女真应该有自己的文字,于是命令大臣噶盖和学者额尔德尼创造女真文。两人接受了这一任务,加班加点无数个日夜后,终于拿出了“无圈点满文”(老满文),老满文是根据蒙古字母创造出来的,皇太极称帝后进一步完善,出现了“有圈点满文”(新满文)。

从此,满语成为了既有语言、也有专属文字的语种。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出于维护统治稳定的需要,命所有百姓“移风易俗”,剃发、易服都在强硬地推行手段下完成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清廷也遇到了来自民间的大规模反抗,双方矛盾一度激烈到无法调和,流血无数。

随着清朝江山逐渐稳固,汉人的反抗心理也没那么强烈了。既然大环境已经稳定下来,皇帝们为还是没有全国推广满语呢?这是因为,大范围推广满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汉人和满人的人口比例不均,汉族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要这么做,势必面临几大困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上古以来产生了无数人文经典,这些经典几乎全部以汉语的形式流传下来,而且人们说话也习惯引经据典,假设想用满文代替,等于要把整个传统文化宝库换一通血,更何况满文属于字母型文字,汉语却是由象形文字衍生而来,改写翻译推广难度太大。

其次,清初顺治多尔衮主事期间,因为剃发易服事件导致的矛盾已经够大了,等到了康乾时期,皇帝的重心已经放在了稳固江山,而不是改换江山上,如果要强制推行满语,势必又会引发大规模的反抗,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清朝统治根基,这是盛世皇帝不愿见到的后果。

最后,满语不外传也有很大好处。清宫里的不少绝密档案,都是用满文书写的,普通人就算看到了也不能明白意思,增强了保密性;还有一点,清朝的皇帝自己也会学习汉语、汉族典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自己也成了汉文化的推广者。综上所述,满语虽然没有大面积推广,但民族文化却互相融合了。

更多文章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士兵有的衣服前面是个兵字,清朝兵衣服上都有什么字,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样

    一字之差,概念却完全不同。哪些不同呢?必须先从清朝的军制说起。我们知道清朝有“八旗子弟”的说法,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为了兵民合一,也为了方便管理女真,先把所属的力量分成了四旗,1615年根据实际需要,又扩展成了八旗,作为常备武装。清朝皇帝常常提起,大清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这话一点也不虚。女真本来就

  • 康熙问臣子:你家几个孙儿?臣子回答13个,康熙:你告老回乡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回复奏折更加霸气,康熙和大臣们谈心,康熙上朝讲话霸气

    在很多影视演绎中,康熙帝和李光地的关系都非常紧密,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曾有意将自己宠爱的女儿蓝齐儿嫁给李光地,但最终事情没成,蓝齐儿嫁去了噶尔丹。当然,蓝齐儿是虚构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康熙对李光地相当重视却是真的,有史实为证。李光地出生于1642年,福建泉州府人氏,比康熙还大了十几岁,根

  • 清朝孝庄太后死后37年灵柩才下葬,她的伟大你很难想象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孝庄太后死前为什么坐在龙椅上,孝庄太后葬于哪里,孝庄太后死后多少年才入葬

    孝庄太后,后世简称“孝庄”,蒙古科尔沁部贵女,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孝庄的确是清朝贵人)。孝庄十三岁的时候就代替亲姑姑哲哲(后金大福晋)嫁给皇太极怀孕,作为蒙古和女真的政治联姻纽带,身份是侧福晋。因而孝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怀上同有皇太极的女真尊贵血脉和蒙古科尔沁贵女血脉的阿哥。没人

  • 康熙去世时,胤禵手握十几万大军,为何不造反推翻雍正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第14子胤禵下场,康熙第四子胤禵怎样当上皇位的,康熙与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回家给康熙奔丧的名义将胤禵从西北地区弄回来,胤禵才到北京,就被雍正夺走兵权,后来更是罚他去给康熙守陵去了,很多人就比较好奇,当时胤禵手握十几万大军,为何不造反推翻雍正,反而乖乖束手就擒呢?胤禵完全来不及反应胤禵和雍正都是乌雅氏所生,不过两人年龄相差十几岁,在雍正出生的时候

  • 清朝覆灭后,旧贵族们把姓氏改成了哪些汉姓?都是比较常见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的姓氏都改成什么了,清朝皇室为什么改汉姓,清朝几大贵族姓氏改成了什么姓

    第一个满清大姓,就是“钮祜禄氏”。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清朝,钮祜禄氏家族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雍正的熹贵妃,《甄嬛传》甄嬛的原型;另一个就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了。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当之无愧的大姓,也叫“钮祜鲁氏”。《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钮祜禄是满族最古

  • 民国才女嫁给理工男,婚后36年从不同寝,晚年才说出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才女结婚36年从不与丈夫同住,民国4大才女婚姻史,民国哪位才女和两个丈夫在一起

    她就是苏雪林。在近代,苏雪林的名气不输冰心、丁玲等人,但她的求学之路相当坎坷。苏雪林出生在一个旧式的官宦家族,她的奶奶是家里的“老祖宗”,深受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认为女子只需要贤良淑德就好,不需要读书。奶奶生了6个儿子,非常以此为骄傲。1897年,苏雪林出生于浙江瑞安县县丞衙门,乳名小妹。她从小

  • 雍正最厌恶的女子,登基第一件事,令其自焚,骨灰还撒在荒郊野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为大清朝开创了繁荣盛世,可晚年时他却过度宠溺太子,对无能的太子迟迟下不去手,导致其他成年皇子都起了夺位之心,最终酿成九龙夺嫡的局面,为此还动摇了清朝的根基。康熙一生子嗣众多,不过他最疼爱的当属二皇子胤礽,胤礽是康熙和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要说康熙和赫舍里氏自幼成婚,二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可以

  • 清朝内廷侍卫只是为皇家看门的保安?这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内廷侍卫是太监吗,清朝内廷侍卫,清朝的侍卫等级表

    只是长期以来很多人误解了他们的身份,只当内廷侍卫不过是皇家看门的保安。这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在清朝,侍卫不是你想当,相当就能当。首先第一点,你得有个优良正统的出身,普通老百姓进宫顶多做太监,想成为护卫宫廷的侍卫?可能得重新投个胎才行。清朝是女真后金建立的王朝,清朝初年,反清势力一波又一波,野火烧不尽

  • 皇帝御赐名字,乾隆最宠爱的女婿,真实的丰绅殷德才是翩翩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四大宠臣都是谁,乾隆为什么叫丰绅殷德,乾隆把谁嫁给了丰绅殷德

    二的侍卫虽是保镖的职位,但却是当时满清八旗贵族之子才能担任的岗位,由于和皇帝见面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得到提拔的机会超出常人。然而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这个人,虽没在皇帝跟前做差事,但却娶了皇帝最宠爱的公主,一生荣华富贵,但由于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老爹,使他的名声被野史极度扭曲。得益于和珅的恩宠,其子丰绅殷德

  • 清史上一桩最大、最残酷的奇案,皇太极要将自己姐姐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太极奇案,皇太极十大未解之谜,清朝皇太极生死之谜

    拔刀怒向皇太极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