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太平天国定都不久,满清即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分别建立江南、江北大营,进逼南京、镇江、瓜洲,并阻止太平军东进苏州和常州等地。江南和苏浙地区是清廷漕粮和财赋来源的重要地区,仅苏南一区就占了全国漕粮总额的一半。为此满清是绝对不能让太平军在此站住脚。为此清军主将向荣最初驻军孝陵卫,并向朝廷提议设立江南和江北大营,一是威胁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二是阻止太平军东进苏州。为此咸丰命向荣设立江南大营,同时,钦差大臣琦善,在北岸建立“江北大营”,以策应江南大营。满清先后两次设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从1853年到1860年期间,满清军在长江南北两岸驻扎了两支重兵,南京一直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满清在战略上这个举措是正确的,但满清实在高估了自家八旗军队的战斗力,这两个大营自打建立起,就没有发动过一次主动攻击,采取措施是“围困”。这种军事行为对南京竟毫无威胁。太平天国的军队进出南京如入无人之境。北伐和西征十分顺畅。
在1856年,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同时攻破江北大营。1858年初,清廷钦差大臣和春、提督张国梁、署理提督周天寿率大军再次营建江南大营,并设大营于城东,意图死死围困南京,为此满清下了血本,整个江南大营的所有士兵一律按月十足发放白银军饷,有贪污军饷者立斩。就此江南大营就此实力大增,而太平军因杨秀清之乱战略上处于守势。但在1860年2月,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部的带领下,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再次击破江南大营。导致满清构筑的长江防线彻底全面崩溃。
两营溃败首先就是战斗力不行了,八旗兵就是一群吸大烟的双枪兵,完全没有战斗力,所以江北大营中琦善虽然以知兵闻名,但率领的八旗军基本就是酒囊饭袋。靠这种部队跟太平军作战,无异于痴人说梦。琦善打仗不积极,享乐倒是十分积极。他平日根本不在大营内居住,而是跑去营外的私家园林里终日享乐。清政府虽然财政紧张,但依然以每月六万两白银以供两个大营的军资。满清一再要求军饷十足发放,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再加上各级军头的层层克扣,底层士兵根本领不到银子,江南江北大营很快沦为一群贫困的难民的集结地。为了生活下去,士兵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除了不会打仗,他们啥都会了。这样的军队能打仗那反而奇了。
而江南大营的向荣能力,本事都不弱,更远胜于曾国藩等人,应该说如果他不死,是绝对轮不到曾国藩剿灭太平军的,但无奈是猪队友太多,向荣真的是活活累死的,自1853年春受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以来,历时三载,每每作战总是亲临前线督阵,到最后不能骑马,但依然坐镇大帐。1856年6月,江南大营崩溃,向荣愧愤交加在8月9日死于丹阳军营。向荣死后,慈禧追谥向荣谥号忠武,忠武是清朝武将方面的最高谥号了,向荣是第二个获得忠武谥号的人。
两个大营的清军都是清政府当时八旗绿营的最后主力,统兵之将如琦善、向荣、和春与张国梁,也都是清政府方面最后的名将。关键是忠心可嘉,但打仗光凭忠心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实力,满清政府虽然高喊唯才是举,满汉一体,说是看重人才,但仔细想想还是奴才好用,在两个大营两次被打破后,清政府的正规军再无可战之军,也再无敢战之将。两支大营的最后覆灭也是清政府和咸丰的湘军出力和八旗绿营收功战略的最后破产。就此也迫使满清集团不得不启用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汉人武装。最后的结果就是满清集团丧失了对地方控制权,进而是兵权,财权,人事权。满清的覆灭就此敲响。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