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想要杀掉韩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破除这个承诺,吕后就吩咐人把韩信引诱来。
吕后把韩信弄到一个叫做“钟室”的密室,命令一群人用绳子把韩信吊了起来,让他头看不到天、脚掌沾不着地,并
命令宫女用竹杆把他慢慢地捅死。
(杀敌场中的刘邦)
一、韩信被杀的真实原因
剧情很吸引人的眼球,也有点夸大事实,
但这个剧情其实是出自于一本野史小说《西汉演义》。在《史记》中就有很真实的记载:韩信当然不是宫女杀死的。反问一句:那凶手到底是谁?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下韩信死因。
(吕后命令武士图)
二、武术奇才——韩信
韩信是个很有实力的武才,就凭借一个后宫的女人能奈他几何。
那到底是为什么韩信会莫名被杀?其实从历史中考察就得出:萧何的嫌疑最大。韩信被杀的很大可能就是萧何在从中作祟。
韩信具有忠诚、不怕困难、忍辱负重的崇高道德,但却被怀疑,最后惨死在后宫。在书中也有记载说萧何是韩信的恩人也是仇人,有一句话流传至今,韩信的传奇一生可称得上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与刘邦交谈军事)
韩信在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韩信在自己的生活方面完全不能自理,他在年少时代就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问题。
韩信在后来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萧何,他的才能被萧何看在眼里,就连后来被封为大将军也是因为萧何的推荐。
韩信家境贫寒,自幼便失去了双亲。便寄住在南昌亭亭长家,亭长妻不喜欢他,所以每天都想尽办法不让韩信吃饭。亭长和妻子早就把饭偷偷地吃完了,等到韩信来的时候就假装已经没有饭了,每天都这样
,无奈之下韩信只好离开了亭长家。
离开亭长家后,开始了他漂泊的日子,于是他寻找到了淮河边上的一个地方,并在此进行垂钓。
(韩信正谋划反叛)
三、刘邦与韩信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讲的是韩信为刘邦夺取关中地区的故事。
著名成语“背水一战”,也是源于韩信,大败赵军,为刘邦平定河北的叛乱。就连堂堂大将军项羽,也败在了韩信的手里,韩信为刘邦解决了此生最大的敌人。
(韩信杀敌路线图)
刘邦彻底坐稳皇帝宝座后,已经开始对韩信产生怀疑
。刘邦最初给他一个官爵,授予韩信齐王,后面又被贬低为楚王,最后沦落为淮阴侯,刘邦从来就没让韩信在朝中担任官员。有次韩信没事闲在家时,刘邦还剥夺他麾下的亲兵队伍,并把他作为监视的对象。
(战场上杀敌的韩信)
四、韩信背叛刘邦,最终反被杀
然而韩信的亲信,早就劝韩信可以开始割裂了
。他们就暗中告诉韩信,在这之后刘邦会推行“郡县制”,刘邦必定会打压那些开始割裂的反叛分子。为了更好地把皇位交接给他的儿子,帮助后人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发酵,韩信和刘邦之间的信任也逐渐消失
。韩信的软弱、犹豫不决的性格,也为他的死作了铺垫。
汉十年,陈豨带领一堆人开始谋反,刘邦率领军队反击叛军
,韩信由于生病便没有跟从刘邦作战。韩信私下与陈豨来往密切,鼓励并许诺陈豨到时候定会祝你一臂之力。
(韩信剧照)
韩信手下的士兵被刘邦没收,
韩信为此想出了一个办法:做“伪诏”,将牢狱里面的刑徒和官奴释放出来为他所用
,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然后在自己亲信的士兵带领下,在后宫袭击吕后和太子。
(刘邦已开始怀疑韩信)
韩信在宫里完成自己的目的后,就静待陈豨那边的情况了。
但是他的计划无意间却被吕后和萧何发现了。韩信想要叛乱,吕后和萧何当然不能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吕后和萧何共同想了一个办法:巧妙地让韩信入宫,然后直接干掉韩信。
(正在思考的韩信)
吕后担忧宫里韩信的同党露出了风声:不同意韩信入宫
,吕后和萧何设了一个巧计,对外声称:刘邦派人向宫中传来消息说“陈豨之乱”已被平定,陈豨也被就地正法。并在京都宣称,各位达官贵族都可入宫朝贺。
这时萧何对韩信说:“你哪怕病着,也得勉强入宫。”
威逼利诱将韩信召入宫,面对萧何的百般劝说,韩信已然是不知如何回答,便随着萧何一同进入宫里。韩信心里想道:如果陈豨真的被刘邦杀掉,没有了宫外的接应,那么在关中的谋划无济于事。
(萧何强逼韩信入宫)
假如陈豨就地正法被杀的消息不是真的,韩信手上的伪诏还没有真正地发布出去,
牢狱里面的那些官奴还没有被释放出来
,
韩信的手里根本没有筹码,就缺少了叛乱的条件。更令人窒息的事情是,他自己不知道已经入了别人设计好的“笼子”里了。
(骁勇善战的韩信)
因此,在萧何的威逼利诱下,韩信只能按照萧何的命令来执行,韩信被迫入宫
,最后在长乐宫的“钟室”那里被斩杀,成语“钟室之祸”的就是来源于此。
(刘邦剧照)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英雄,就这样被陷害了,这种死法确实很惨烈
,但这也是为了维护刘邦自身的统治地位。后人都认为有点可惜,于是面对这样一个大英雄的死亡,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总结:
韩信这样一位威猛的大将,居然很容易就上当。就韩信自身来说,他缺少政治上的谋略
,最终亡于吕后之手,这也是一大悲哀。
关于韩信的“反叛”事件,在历史上是一大冤案。
其实是吕后和刘邦的计谋,为的是巩固刚刚建立的朝纲,“谋反”实属是刘邦、吕后杀韩信的一个好的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