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唐人白居易曾赋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便身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由此可见伪君子未露出庐山真面目时要比真君子真君子。
王莽是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娘家侄儿。王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元帝在位时因为与皇后王政君关系冷淡,因此他只是象征性的循列加恩王家。
汉成帝继位以后,王政君上升为皇太后,这时王家的人也纷纷出人头地,时年24岁的王莽于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入朝为官。
由于成帝加恩诸舅,王氏一门诸人在成帝朝非常显贵,光大司马就有五人先后出任,王莽的伯父王凤、叔父王商、王根相继出任大司马辅政,王氏一门封侯者达九人。
王莽幼丧父兄,因此王莽少年时就依附伯叔父们生活。不同于王氏其他子弟的是,王莽自幼就为人谦虚低调,对声色犬马的生活丝毫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王家其他子弟视他为另类。但朝中上下人等都认为他是王氏家族的楷模。
王莽为官后,他不但办事认真公平而且还清廉自守,待人接物更加谦逊有礼,因此他得到了时任大司马的伯父王凤的激赏。经王凤屡次向皇太后王政君推荐,30岁王莽于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受封为新都侯,同时出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职。
王莽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以自己显贵就高高在上,他不但常年保持礼贤下士的态度,同时还时常拿出自己的俸禄与平民和自己的门客。民间有人向其诉生活艰难时,王莽听到后当街就把自己的车马卖掉去接济穷人,所以王莽在民间的名声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王氏族人,得到了长安百姓们的深深爱戴。
王莽是个表面谦恭内心阴狠之人,他的表兄淳于长这个时候在成帝和皇太后面前比他受宠。深受成帝喜欢的皇后赵飞燕就是淳于长从民间帮助成帝务色来的。这个时候大司马王根因年老准备退休,大家一致认为继任大司马的位置的人非时任卫尉的淳于长莫属。
正当淳于长得意忘形时,天性渔色的他与成帝废后许皇后有一条腿的事为王莽所知,这条罪状再加上王莽收集的淳于长的其他款罪,经王莽通过王根上报皇太后王政君后,不但淳于长接任大司马的美梦成了泡影,就连自己的小命也交待在狱中。
王根死前向成帝举荐时年38岁的王莽继任大司马。接任大司马的王莽接人待物比任何时候更谦恭,而且生活愈加俭朴,以致于他的母亲病重时,朝中同僚一起来他探望时,均以为侍奉老夫人的布裙荆钗的王莽夫人是府中的奴仆。
成帝死后无嗣,其侄儿哀帝继位,哀帝不喜欢王莽,王莽只好去职。哀帝一面重任宠臣董贤为大司马,一面任用祖母定陶傅太后和皇后丁氏的子弟大量入朝为官。
辞去大司马的王莽只好回到封国新都,为了避祸,王莽不但在封国绝口不议论国事,而且还紧闭大口不出。
这个时候他的二儿子王获不慎杀死了一个家奴,王莽认为这是个博名声的大好时机,因此他不顾老婆的反对,立即逼令儿子自杀谢罪,同时又给死去的家奴家中赔偿了大量的财物。
此事传开,朝野上下之人一起强烈呼吁哀帝请王莽出山,哀帝碍于舆情,只好把王莽叫回京城但没有恢复他的官职,而是让他侍候太皇太后王政君。
哀帝命短当了七年皇帝26岁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当天,太皇太后王政君就赶到未央宫收了皇帝的玉玺,接着又任命王莽为大司马。
王莽一接位就逼死了哀帝的宠臣董贤,同时全面清算了傳、丁两族之人,把他们杀的杀、免的免,剩下的全部赶回了哀帝原来的封国定陶。
由于哀帝亦无子嗣,掌握大权的王莽为了避免再次被他人夺权,因此他极力向王政君举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年仅9岁的刘箕子为帝,是为汉平帝。
这时汉朝的大权已经完全被王莽掌控,为了进一步控制汉平帝,王莽又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册立自己的女儿为平帝皇后。
这个时候的王莽虽然位列太皇太后、皇帝之下,但由于太皇太后年老,皇帝尚小,因此帝国的一切大事小情都由他说了算。
王莽深知造势的妙处,因此他通过舆论大肆宣扬他的伟大之处,于是他在毒死14岁的女婿平帝又改立尚在襁褓中的孺子婴之后,他也就由侯升为安汉公,再由公升为假皇帝,直至篡汉自立为帝,从而彻底实现了自己的野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