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的出身、他被任用,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堪称一代兵神。
他所率领的军队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巧取三秦,又挥师东进灭赵吞魏降燕平齐。
他的军事能力虽然被后人所敬仰,但他在政治上的斡旋却没有足够的智慧。这就使得他最后落的被吕后在长乐宫钟室所杀。
其实,韩信本可以逃过这一劫,但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杀死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最终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韩信由“窝囊废”变成“军神”
韩信年轻时在自己的家乡,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他四处蹭吃蹭喝,惹得大家都讨厌他。
当时,秦朝的统治让世人过着鸡犬不宁的生活,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韩信便每天背一把宝剑,希望能被有识之士所赏识。
家乡的一群恶少看见他就羞辱他,这才有了胯下之辱。韩信痛定思痛,认为在家乡没有施展他能力的地方,便离开家乡。
韩信先是跟随着项梁。项梁被杀之后,项羽成为了项家军的主帅,韩信便继续跟随项羽。在跟随项羽期间,韩信数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都没有被项羽所重视。
韩信权衡利弊,认为项羽终究难成大事,便决定脱离项羽另谋高就。这时候他便看中了汉王刘邦。
虽然刘邦当时势力不强,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如果刘邦想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要依靠良将的支持,韩信认为自己在刘邦那里必定有用武之地。
但是让韩信感到失望的是刘邦也对他非常轻视,只给他封了一个芝麻小官。并且因为同僚犯罪韩信竟然受到牵连,被当做罪犯一同问斩。
在危难之际,负责监斩的滕公发现韩信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气质,便将他推荐给刘邦。刘邦非常信任滕公,便将韩信免死,并提高了他的职位,让他负责军队的粮草。
因为这并不是韩信所长,而且韩信也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他感觉自己也干不出什么成就。就这样,心灰意冷的韩信,找了一个机会便逃走了。
但是身为宰相的萧何,知道韩信有无双之才,来不及报告刘邦,连夜将韩信追回。韩信感动于萧何的诚意,便留了下来。刘邦在萧何的一再劝谏下,只好答应让韩信当全军统帅。
事实也证明,韩信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他统领百万将士,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为汉朝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虽然说韩信是“汉初三杰”,但韩信依然没能摆脱被杀的命运。回首往昔,韩信的死虽然一部分原因在于刘邦,但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他自己。
如果韩信的情商能够高一点,不杀这“两个人”的话,或许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惨。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他们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钟离眜。
韩信不听蒯彻之言,帮刘邦打败项羽
在建立西汉大业的过程中,韩信曾带领20万将士,依靠他超强的军事能力,接连打败了赵国、燕国、齐国,让刘邦在这场战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这时的韩信,手下有20多万精锐的士兵。韩信自认为自己功劳很大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虽然答应了韩信的要求,但是也开始对他有所防备。
此后,刘邦的优势日益明显,而楚王项羽却越来越显示出劣势。公元前203年,项羽派大将龙且率领20万楚军攻打韩信所在的齐国。
龙且因轻敌落进韩信的圈套,被韩信几万的人马将他打得落花流水,并且战死沙场。项羽看到了韩信如此厉害便派人前去劝说韩信,希望他能保持中立。
但是韩信一口拒绝了项羽的劝说,并且表示绝不会背叛刘邦。这时候齐人蒯彻为韩信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他说现在到了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项羽、刘邦和韩信三人三足鼎立。
这就如同一架天平,韩信犹如一枚砝码。他站在哪一方哪一方一定就会赢。而一旦韩信帮刘邦战胜了项羽,他的处境就会非常危险,刘邦会因忌惮他的实力而将他除掉。
韩信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就可以趁机夺取政权,蒯彻的这番话让韩信思考了许久,但最终因他没有称王的野心,所以选择了“妥协”。
韩信似乎还是愿意相信刘邦,相信他看在自己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会放他一马,不会对他下手。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自杀身亡,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当时,对于所有的功臣,刘邦都进行了封赏,只是对韩信的封赏有些小“插曲”。
原本,韩信是齐王,拥有着土地、财政、军权,但在封赏的时候,刘邦却收回了他的兵权,并将其赶出了齐国,派他到偏远的楚国当楚王,名为“升职”,实为“降职”。
或许在这个时候,刘邦对韩信就已经不信任了,使得他对韩信起了杀心。可是,韩信还是有一线生机的,这一线生机便是钟离眜。
韩信为了获得刘邦的信任杀死钟离眛
钟离眛是项羽以前的四大将之一,他数次打败刘邦,是刘邦的心头大患。在项羽死后,钟离眛投靠到韩信的帐下,可以说也是虎将。
在刘邦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他非常害怕,便让韩信交出钟离眛。钟离眛跟韩信说,如果他死了韩信也活不了。
可惜的是,韩信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没有听取钟离眛的警告,将他杀死后把人头交给刘邦。结果,刘邦在处置完钟离眜后,便将韩信也抓了起来。
随后,刘邦还将韩信贬为淮阴侯,不许再回到他的封地,等于软禁在了京城。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韩信也彻底失望了,他远离官场,不结交大臣,希望能换来太平。
但他的举动让掌权的吕后非常看不惯,怀疑他想要图谋造反,逼迫萧何将韩信骗进宫里杀死。那么,为什么韩信杀了钟离眛,他也不能活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韩信对刘邦言听计从,让他的手下觉得他们的主公是刘邦而不是韩信,他们自然不敢反抗刘邦。
其二,韩信对于投靠他的钟离眛无缘无故杀死,让他的部下对他非常寒心,以至于在韩信危难之际,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对他进行施救。
而在韩信死后,吕后为了免除后患,还下令将他的三族全部诛杀。韩信在战场上确实是一位旷古奇才,但是缺乏政治头脑,看不清大势所趋,最终不只害了自己也害了整个家族。
后来,历史上便流传下来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对于韩信的死也非常自责,便偷偷将他的儿子藏了起来,改名换姓只取“韩”姓的一半“韦”,送到了南越国。
自此,韦姓一族在广东、广西一带发展起来,从某个方面来说,萧何的这一做法,也算是弥补了对韩信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