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三国》中落凤坡诸葛亮代替庞统而死,蜀国结局会重写吗?

如果《三国》中落凤坡诸葛亮代替庞统而死,蜀国结局会重写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3/12/20 8:04:17

倘若三国中,在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三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变吗?一定。

且听如下分析:

1 、诸葛亮和庞统,两人虽然都是不世出的人杰,但是两人的才能和偏向却不一样。诸葛亮偏向于王佐之才,善用阳谋,庞统偏向于霸王之术,善用阴谋。诸葛亮偏向于战略家,而庞统偏向于战术家,诸葛亮性格沉稳谨慎,缓缓图之,庞统性格激进,快刀斩乱麻。因此在用人方向上,俩人没有替代性,刘备是个识人用人的高手,所以攻打西川,以少克多,带的是庞统,而留诸葛亮在荆州主持内政。

2 、如果诸葛亮死了,那么对于刘备来说,相当于缺少了一个内政方面的百年不出的顶级人才,刘备的内政就会不稳,参考刘备没有诸葛亮之前,虽然能力也有,但是却一直打不下自己的地盘,何也?攻城容易守城难。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萧何为首功,何也?用鄂千秋的话说:少了曹参,汉尚可存;失一萧何,汉必无成。而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其内政能力比萧何更强。所以一旦失去了诸葛亮,刘备内部必定生乱,三国也许会出现,但蜀国不用魏国来灭估计自己就被内部搞垮了,更何况诸葛亮不仅内政能力强,军事能力也强的这么一个人。

3、再做进一步的假设,如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依然撑到了刘禅掌权,那么庞统依然干不了诸葛亮的活。这时候内政军事全托于一人,而依据庞统的性格,一定会混乱不堪,即便是蜀国苟活到这个时候,也用不着魏国灭,自己内部派系纷争的情形下,也会被为自己玩死,当然了庞统会篡权吗?依据三国志对庞统的记载,庞统本意就是想追古人之风,是个雅量君子,因此其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程度比诸葛亮尤过甚,所以不会篡权的。

4 、庞统死后,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这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可以代替一部分庞统的作用,虽然在攻城略地上不及庞统,但也可以将就着用。之后法正的出现,相当于弥补了庞统的空缺。

5 、所以如果诸葛亮先死,除非蜀国能再挖出一个内政不世出之人才,否则蜀国估计支撑不到刘备当皇帝,就内乱自己把自己搞死了。而未来的天下一定是南北对峙,孙权曹操隔江对峙,南北朝提前出现。

更多文章

  • 如果刘表没有病,荆州水军加上刘备能否挡得住曹操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刘备接受刘表的荆州能崛起吗,刘备为什么会被刘表夺取荆州,刘备投奔刘表有多少人马

    曹操南征刘表,是在公元208年的八月,那么先看看这一年的上半年,各路诸侯都在忙啥?到了公元208年,十八路诸侯已所剩无几,曹操北征乌桓后,整个北方基本上就被扫平了,只剩下南方和西南。南边,刘表部将黄祖还在和孙权打仗,因为黄祖射死了孙坚。西南,刘璋和张鲁在打仗,因为刘璋杀了张鲁的母弟。刘备这时候寄宿在

  • 古代史上最厉害的四大谋臣,诸葛亮仅排第三,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历史上的诸葛亮实力,诸葛亮在历史上有什么著名事迹

    4.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刘伯温十分精通经史之学,对象纬之学尤其精通,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元朝末年,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成就霸业,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史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3.诸葛亮因《三国演义》的描绘而显得“

  • 蜀国最弱,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强魏?是以战止战?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是杜甫咏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用以表达自己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三国之中,蜀国最弱,然蜀丞相诸葛亮,武庙十哲之一,做为一流的军

  • 曹操当年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你理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吗,曹操说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曹操谈宁可我负天下

    当然,历史上的曹操肯定不是这样说的,陈寿的三国志也未采纳这个故事,只是《孙盛杂记》里面记载了这句话的原始版本,原话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后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后,就变成了现在流行的两句名言。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所以罗贯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对语言做了艺术处理,这样的艺术处理,更有

  •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有人说他侥幸,其实是靠这几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小视频

    要说秦国本来地处西部,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人才储备都比中原的各大诸侯国相差甚远,所以一直以来被视为夷狄。而历史上秦国的强大要归功于商鞅变法,在法家的治下,秦国变成了一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的国度,而且鼓励生产改革了当时的田产制度,光这一项就吸引了许多因为战乱而逃亡的农民去到秦国,再加上一些有

  •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三国演义把周瑜写成气小量狭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气周瑜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品质,诸葛亮与周瑜略输一筹,周瑜怎么称赞诸葛亮

    说气小量狭,实在冤枉了历史上的周瑜。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

  • 真实的张飞什么样?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个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飞的真实实力,张飞在历史上是个美男子吗,张飞真的文武双全吗

    但是其实我们对历史上真实的张飞知之甚少,一个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并没有自己的史官,所以有关蜀汉的史料非常非常的少,而比较权威的《三国志》对这位蜀汉猛将的记载,都只有区区900多个字,但是我们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以及其他的史料对比,仍然可以给大家还原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张飞形象,一个颠覆的认识就是张飞不仅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七擒孟获”吗?孟获的地盘在今天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也正是因为大家对原素材的掌握程度不同,当人们看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之后,反而对最初的蓝本越来越感到疑惑。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名场面"——七擒孟获一样,这事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我们若是没有专门去梳理一下,就实在是判断不了。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洋洋洒洒地将七擒孟获的故事写了好几章。但《三国志》中最与之

  • 汉寿亭侯是个什么的官职?为何能让关羽如此珍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关羽汉寿亭侯是谁封的,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时候封的

    古人很早就形成了"贤臣不仕二主"的观念,所以一般非常抵触降将。但关羽成了一个例外,因为他投降的目的之一是保护兄长,他投降后又真心为曹操干过事,深得曹操的信赖。且他在投降时道明了,他是去为汉天子干事的。所以尽管中途当了降将,关羽也还是个把忠、义和贤都守得很好的将领。而在关羽为曹操效力期间,关羽曾斩杀了

  • 三国故事馆丨孙吴后周瑜时代最为杰出的谋臣——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瑜和陆逊谁有谋略,三国最牛谋士陆逊,陆逊在三国中的两个故事

    陆逊,是孙吴势力的一流谋臣,也是周瑜之后孙吴的谋主,以弱冠之龄行英雄之事,擒杀关羽,抗拒刘备,为孙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今天,大仙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陆逊的故事。武将历史陆逊,字伯言,出身于江东豪门大族,少年时就在孙权幕府出仕(当时孙权官职为将军),历任郡县长官,政绩斐然。孙权感念陆逊有功,将兄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