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型战役,它创造新的军事奇迹,此战为曹魏政权奠定雄厚的基础。这一仗给后人留下许多可以吸收的经验教训和警示:一,战争开始,对峙双方的内部是否团结可以很大程度影响胜败、二,战争双方统率的智慧、度量和指挥才能对最终胜负有着决定性作用、三,强大一方轻敌冒进,很容易被弱小的一方抓住机会反败为胜。
大战伊始
官渡之战爆发之前,袁绍已经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瓒,占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精兵十万,精骑万匹,粮草充足到可以打十年仗不停。中原之地尽在袁绍一人之手,可谓兵强马壮、志得意满、不可一世,实至名归的汉末第一诸侯,人望更是刘邦曹操等人望尘莫及,袁氏嫡子的袁术都不能与之抗衡。称帝不称帝,在他一念之间,当时汉室衰微,天子仍在,贸然称帝容易引火上身,所以袁绍决定先消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把天子拿到自己手里,顺便将曹操给灭了,统一北方。
话说袁绍和曹操两人关系不浅,值此乱世才不得已想对方举起屠刀,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因父辈同朝为官,两人幼年就玩耍在一起,青年时期一起闯荡江湖,干过不少“混账事”。人生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曹操和袁绍差不多都干过,两人在入仕任官时,又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同进何进幕府。之后因董卓乱政,同属关东军集团的袁绍与曹操再次走到一块,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武将军。一起长大又长期共事,曹操对袁绍的弱点还是了解的。
曹军前线兵甲不过万,曹营诸将纷纷认为袁绍军势不可挡,须退避,但曹操不愿,因此人心惶惶。
曹操为了稳定军心,给大家壮胆,曾说这样一番言论:“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说是曹操为了稳定军心,给大家壮胆,曾说这样一番言论:“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这样说,但实际敌我双方实力摆在那,不止武将心里没底,后方的一些文臣也没底,对曹操这番话不太相信。曹操本人虽然说出这番话,心里还是对袁绍地光兵强、粮草丰足有所顾虑,因此找到谋主郭嘉请教,看能不能舒缓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之情。郭嘉不愧是鬼才,说出的话让曹操豁然开朗,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自己。
这番话说的妙啊,直击曹魏优势处和袁绍薄弱处,说到曹操心坎里去了。是的,袁军虽强,满身破绽,我军虽弱,鲜有缺陷,这仗我赢定了。
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不仅向郭嘉问策,还有贾诩、荀彧两位某国老成的大才,通过这三问,曹操清楚认识到该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人还提出别的看法,例如必须保证自己与袁绍决战途中没有第三方势力插手进来。曹操心里已经有数。于是派出钟繇安抚关西,南破张绣,东擒吕布定徐州。好了,周边环境稳定了,曹操这才进军官渡,与袁绍决一死战。
前面我们说到“十胜十败论”,里面郭嘉说到的问题,袁绍基本上都犯了。双方正面交锋之前,袁绍内部意见不统一,主公袁绍和谋士郭图、审配等急于消灭曹操,崔琰、田丰、沮授等则希望能用稳妥的万全之策、徐徐图之,那么决定权在谁手上呢?袁绍那,袁绍坚持自己的意见,兵疲民困下大举进攻,还把沮授给免职关了起来。
然后曹操和袁绍双方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在下邳的刘备,该如何处置。曹营诸将纷纷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也和曹操一个想法:“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服,急击之,必败。”曹军打定战袁先灭刘。
见到曹刘大战,袁绍军中也有能人,田丰谏言“可公举兵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袁绍以小儿生疾而拒绝出战。虽然失了先机,袁绍一方的陈琳撰写檄文,散发至各州郡。曹操和其父祖的罪恶全部揭露,写的还很有文采,让当时犯了头痛症的曹操看到都不头痛了,觉着这写的太棒了,即使这是骂自己的。
袁绍从战争开始到战争接受,始终认为自己是强势一方,当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敌方,所以根本不按兵法谋略,肆意出兵,在前哨大战就损兵折将,颜良文丑就是死在这里的。
决战!决战!
连续的惨败并没有让袁绍清醒过来,反而让他陷入癫狂,但就算是如此,曹操依旧难以战胜袁绍。袁绍军中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问起你方军粮多少?曹操再三欺瞒最终还是说出曹军军粮只够支撑一月。不出意外,袁军耗也能耗死曹军。不过许攸来,不就是帮曹操取得胜利的吗?许攸向曹操透露出一个信息: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许攸这个消息,抵得上千军万马,直接把袁绍十万大军的命门(粮草)告诉了曹操在哪。曹操大喜过望,立马率主力前往乌巢,留少数人马固守大营。曹军直奔乌巢,放火烧营,及至天明还未烧完(袁军抵抗和粮草太多了)。袁绍得知这一消息,并未派出主力部队救援,而是派主力部队直奔曹营,对乌巢屯粮营只是轻兵回援。高览、张郃等名将深知此举的危险性,便建议不可,却被袁绍、郭图等人排除。最终曹军殊死奋战大败袁军,其粮谷尽焚,袁军士卒杀的倒不是很多。但目的达到了,十万大军的粮草全没了,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成了大问题,而袁绍内部再次内讧——张郃与高览忿惧投奔曹军。
官渡的谢幕
袁绍与子袁谭率本部八百精骑渡河逃走,袁军大溃败,曹操接收了袁军所有的辎重、珍宝、金银、图书等物。此战袁军前后共被杀被俘七万余。其实此战之后袁绍一方还有一战之力,可惜袁绍本人不久就离世了,留下的袁谭、袁熙、袁尚三子再次内讧起来。北方注定成为曹操的天下,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的剧本中,即使袁绍已死。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