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家境贫寒,以帮人放牛为生。12岁那年,父亲病逝,胡雪岩只身闯荡江湖,他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还在杭州“信和钱庄”做学徒,他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做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快、踏实转正成为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道光二十二年,杭州阜康钱庄的于掌柜将19岁的胡雪岩收作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来对待。于掌柜弥留之际,将钱庄悉数托付给了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白银的钱庄,成为了胡雪岩踏足商海所赚取的第一桶金。
等到咸丰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政府数次为军费发愁,胡雪岩趁机结识了不少朝廷官员,为他们筹措募兵经费。同治元年,胡雪岩结识了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左宗棠,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善后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阜康钱庄大获其利,胡雪岩自此走上官商之路。
然而,朝堂之上,左宗棠与李鸿章在“洋务”“海防”“陆防”等多项国策上针锋相对,左李两党分歧不断,互相拆台,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但胡雪岩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左宗棠,使得左派占据上风,李鸿章大为恼火,于是,他定下了“排左必须除胡”的策略,就这样胡雪岩成为了李鸿章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避免过多介入此事,李鸿章拉拢了一个名叫盛宣怀的人,你有“左胡”官商组合,李鸿章就来了对“李盛组合”。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人。他控制或参与了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除此之外,他还是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相持之际,胡雪岩春风得意,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尝试,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蚕丝市场和国外市场,同美国商人展开斗争,可他缺乏政治经验,无法窥测行业风险,逐渐点燃了自己破产的导火索。
胡雪岩不能忍受外商长期霸占中国生丝市场,带头动用2000万两白银,囤积生丝14000余包,此举想要迫使美国人提高收购价格,但他显然错估了形势,国际市场早已被美国人控制,当中国人商人想要出手生丝,又无法出口。最终,胡雪岩无奈停止收购,直接导致周转不灵。光绪九年(1883年)夏,胡雪岩被迫贱卖生丝,亏损高达1000多万两白银,实力折损过半。
恰逢,中法战争爆发 ,左宗棠被招入军机处,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备军饷。李鸿章见左宗棠不在江浙,授意盛宣怀对胡雪岩下手。当时,胡雪岩向外国银行借了80万的军费即将到期,由于外国银行只认胡雪岩,每年各地的协饷都会来补空缺,盛宣怀借此做文章,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让他缓发协饷,邵友濂是李鸿章阵营之人,当然照办,胡雪岩无奈只得从阜康钱庄抽调80万两白银还款。
这个细节被盛宣怀捕捉到了,他组织钱庄大户去阜康闹事,还四处放风,说胡雪岩囤积生丝血本无归,私自挪用银行存款。如今又擅自挪用80万两白银,阜康钱庄倒闭在即。如此一来,许多银行存款大户纷纷提款,挤兑风暴在上海爆发。
胡雪岩知道事情紧急,星夜兼程赶往上海,并催促道台邵友濂拨发协饷,但邵友濂却躲起来,胡雪岩没了主意,拍了电报发给左宗棠,请他救急,但盛宣怀却暗中扣下电报,左宗棠没能收到电报。
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岩最大靠山倒塌,户部尚书阎敬铭落井下石,上书革职胡雪岩,朝廷准奏,在押解入狱之前,胡雪岩就已经黯然病逝,最终,胡雪岩一生就这样不了了之,清廷也来了个不了了之。
要说胡雪岩失败的原因,还得归咎于他野心过大,不懂变通,不谙为官之道,导致他沦为了左李之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