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都在做什么,为何不阻止呢?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都在做什么,为何不阻止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4/1/5 12:37:28

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老泪纵横,悲伤不已,然而悲痛之余,他需要振作一下,因为必须马上重新确定太子人选。

选谁做太子呢?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是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

A选项: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当时朱允炆刚刚15岁,如果朱元璋还能撑几年的话,朱允炆到时恰好成年,正是精力旺盛之时。

B选项:在诸多儿子中挑选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接班人。这些儿子中,不论是功劳,还是能力,朱棣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C选项:按照立嫡立长顺序,嫡长子死了,可以由嫡次子继位,嫡次子死了,嫡三子继位。朱棣排老四,他前面三个哥哥都英年早逝了,所以他的希望最大。

最终,朱元璋没选B,也没选C,而是选了A,朱元璋为何选了朱允炆,而不选朱棣呢?

我认为,朱元璋之所以选朱允炆不选朱棣,是因为朱允炆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年轻。

前面说过,朱允炆刚刚十五六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身体健康,性格沉稳,少年老成,是做皇帝的好苗子。

反观朱棣,已经四十二岁高龄了,虽然经验老道,履历丰富,但毕竟岁数偏大,寿命这事谁也说不准,假如朱棣刚刚继位就一命呜呼了,那大明的江山就充满无限变数了!

所以,朱元璋从大明江山社稷长远考虑,这才选择了朱允炆。然而,朱元璋此举却带来一个巨大隐患,这是他生前绝对没有想到的。

按照朱元璋的预想,他的这些儿子们,一个个都是雄踞一方的藩王,大家应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兢兢业业,各司其职,紧密团结在朱允炆周围,高举大明旗帜,共同将大明事业推向新的辉煌。

可是,朱元璋这二十三个藩王儿子表现如何呢?

第一年,大家相安无事,毕竟老爷子刚刚去世,他们都安分守己,各忙各的。北方以朱棣为首的藩王,虽然内心有些想法,但并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年,朱允炆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开始施行削藩政策。

其实,削藩是要削的,毕竟这些藩王一个个重兵在握,就像定时炸弹一般,随时都可能被引爆,所以必须一一拆除。

但是,削藩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最好恩威并施,采取团结一批,稳住一批,打击一批的战略。

朱允炆是怎么削藩的呢?

朱允炆以惩治腐败为着力点,先是将五叔周王朱橚抓起来,一撸到底,降为平民,又将十八叔岷王朱楩、十三叔代王朱桂、七叔齐王朱榑一一撸掉。

这时候,有人控告十二叔湘王朱柏谋反,朱允炆让朱柏进京受审,结果胆小怕事的朱柏吓得自焚而死。

短短一年时间,朱允炆一连撸了五个叔叔,战果辉煌,朱允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一旁的齐泰、黄子澄跟着起哄。

这时候,朱棣坐不住了,下一个目标指定是自己,假如被侄子撸掉爵位,那么自己前半辈子等于白干了,自己一生披坚执锐,纵横沙场,战功赫赫,图个嘛啊?

凭啥啊?皇位本来该传给我的,你一个毛孩蛋子,寸功未立,凭啥我们来拼命,你来享受胜利果实啊?

老子反了!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动兵变,与他一起参与兵变的是十七子宁王朱权。其他的藩王,有的口头表示支持,有的干脆看热闹。

口头支持的有两个,辽王朱植和谷王朱橞,这两人是典型的骑墙派,风往哪吹,就往哪儿倒。

看热闹的比较多,有10个藩王,分别是六叔楚王朱桢、十一叔蜀王朱椿、 十四叔肃王朱楧、十六叔庆王朱栴、二十叔韩王朱松、二十一叔沈王朱模、二十二叔安王朱楹、二三叔唐王朱桱、二十四叔郢王朱栋以及二十五叔伊王朱㰘。

对于藩王们来说,叔侄之战不管哪一方赢,他们都还是臣子,所以大多选择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夺取皇位之后,柴家在宋朝的地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怎么夺得柴家天下,宋朝成立后赵匡胤如何对待柴家,为什么说赵匡胤夺了柴家天下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柴宗训被降为郑王。三年后又被迁往房州,又作房陵。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放之地,也是一个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曾把他的弟弟赵廷美流放房州,不久就病死了。而柴宗训也的遭遇也和赵廷美差不多,不到二十岁便死在了房州。而柴荣其他的儿子要么是不知所踪,要么就是被杀

  • 朱棣靖难成功,为什么不废除藩镇分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靖难成功后还有几个藩王,朱棣为什么废除藩镇分封,朱棣没有起兵靖难吗

    朱棣自己以藩王身份夺位成功自然明白藩王的危害性,但是朱棣上位之后却对藩王大加封赏,重新恢复了被建文帝削掉王爵的的王爷,这就使得所有的藩王皆大欢喜,对他也放下了一些防备。朱棣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夺取藩王的权利。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藩王转换封地,当这些藩王脱离了自己已经盘踞已久的封地,到

  • 朱棣打下南京后,为什么明朝的其他地方就归顺了?那么怕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对明朝有什么影响,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有多厉害,明朝朱棣怎么成功的

    其实朱棣自己并不想当反,因为自己当燕王,其实也是海外的皇帝,待遇也很好,只是当时削番被逼无奈,因为削番过程中有亲王自杀,朱棣也很忌惮,万一被削去兵权,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朱棣第三次南征,确实是直接绕过了盛庸防守的济南直接奔向南京方向,但朱棣的心思是诱出盛庸的军队,在半路打伏击,如果直接打南京,将被盛

  • 勇武的朱棣最像朱元璋,为何朱元璋不传位于他?因文士的一段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没消朱棣的兵权,朱棣和朱元璋谁的贡献最大,朱元璋疼爱朱棣吗

    那为何朱元璋宁可选择,文弱的孙子朱允炆,也不愿意选择朱棣来当自己的继承人呢?人们熟知,这多和解缙说过的一句:好皇圣孙有关。其实还有另外一名儒家文士,对朱元璋说过一段话。正是这段话才让朱元璋,最终选择朱允炆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朱元璋问鼎天下,建立大明帝国以后。在他心目中内定的继任者就是长子朱标。虽然朱标

  •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为何最后却被朱元璋全部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被朱元璋吓得跳河,朱标救老师宋濂,朱元璋为什么杀宋濂

    这件事是否属实尚且不论,暂且由笔者简单讲述一下这篇故事。宋濂年纪大了以后,便上书朱元璋告老还乡,此后,宋濂虽不任职,却仍旧与朝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退休了还好,退休了以后还与朝中官员保持怜惜这可就是朱元璋不能忍受的。众所周知,朱元璋干过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大肆屠杀功臣,胡惟庸案,牵连无数高官,即使是宋濂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宋代政治军事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功臣怎么样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影响和意义,赵匡胤之死对北宋影响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把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将领请来喝酒,软硬兼施,“杯酒释兵权”让这些有潜在造反“威胁”的人解甲归田,告老还乡,把兵权一下子收到自己手里,基本杜绝了本朝武将指挥部队造反的可能。通过陈桥兵变被手下将士拥立为皇帝的赵匡胤,登基大宝之后却寝食难安。生怕发生在自

  • 朱棣:既然不能强势削藩,那就优待藩王,但要把兵权交给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如果不削藩朱棣会反吗,朱棣对藩王削藩,朱棣上位后怎么削藩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毅然决定“定封建诸王之制”,选择以“分封”的形式分封子孙为藩王。但谁成想,分封制那极易导致“皇权旁落”的弊端,却在建文帝刚刚登基之时就已然开始显露。——《明史·太祖二》结果也就导致建文帝匆忙之下选择了“强势削藩”,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于公元1399年爆发的“靖

  • 朱棣起兵时,朱元璋曾留三十万大军,为什么朱允炆死都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允炆他崇尚儒家的仁义,他一直主张仁义治国,非常宅心仁厚,朱元璋喜欢朱允炆也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这种性格,对百姓很收揽人心,但朱允炆错误地评估对手了,站在他面前的是凶狠强悍的狼——朱棣,也就是自己的叔叔,这种他错过了一次又一举拿下朱棣的机会。由于建文帝指挥不当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又有内臣向朱棣告密,

  • 岳飞手握重兵,为何赵构的十二道金牌,能让岳飞甘心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死后赵构说出杀岳飞的理由,岳飞接连犯了赵构的大忌,岳飞死后赵构怎样了

    赵构确然曾发出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撤兵,因为当时岳飞挺进中原,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一旦有失,金国消灭岳飞所部之后,必将长驱直入。而岳飞一天之内,收到十二道金牌,确实搞不清楚情况,只能猜测赵构受到了投降派秦桧的影响。岳飞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众所周知,然后被秦桧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

  • 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除了他是嫡长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传位给朱高炽吗,朱棣与朱高炽关系如何

    朱棣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朱高炽性格懦弱,非常不像自己。第二,朱高炽身材十分肥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第三,朱棣很喜欢他的次子朱高熙,并且曾经暗示他,你哥哥身体不好,未来国家还得靠你啊!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后,在立太子上一直犹犹豫豫。他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是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