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慈禧太后信任和倚重的李莲英,自然忘不了惠及家人。据相关史料记载,李莲英家中有一位“年甫逾笄,尚未适人,色美过人”的妹妹,被其“数绳其美于那拉氏”。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将其妹召进后宫,于自己身边服侍,被宫人称为“李大姑娘”。
慈禧太后剧照
在《清代野史大观》的记载中,李大姑娘“慧黠善伺人意”,再加上其兄李莲英的积极影响,因而深得慈禧太后宠爱。在李大姑娘最得恩宠的时期,一度达到“那拉氏食时,每同案。载湉妻以下,皆立伺于旁”的嚣张地步。除此之外,在清人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更能说明李大姑娘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地位:
一日,醇亲王奕詝之福晋,入内候起居。福晋于那拉氏为姊妹行,夙入宫相见,未尝赐坐。是日请安毕,忽赐坐。福晋惊异,逡巡不敢即坐。那拉氏微哂曰:“吾所以赐坐者,岂为尔乎?尔不坐,大姑娘不敢坐。彼汉装纤足,宁能耐久立乎?”福晋愤甚而不敢言,归即病作。
也就是说,在后宫,在慈禧太后的身边,李大姑娘不仅比寻常妃嫔的地位高,能和慈禧太后对坐用膳,甚至和光绪帝生母、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比起来,地位和影响也丝毫不差。
但这毕竟是野史记载、坊间传闻得来的李大姑娘形象,李大姑娘在慈禧太后身边到底以何种角色存在?我们不妨来听听和其整日相处、耳闻目睹的宫女如何说?
在《宫女往谈录》中,晚清宫女荣儿向人详细介绍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四位特殊女性:恭亲王奕訢的长女荣寿公主、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四格格、内务府大臣庆善的女儿元大奶奶和本文的主角——李莲英的妹妹李大姑娘。
或许,从宫女荣儿的口中,我们能得知李大姑娘于慈禧太后身边的真实形象,于后宫中的真实地位。
清代宫女形象
1、来到慈禧太后身边的真正原因
在《宫女往谈录》中,荣儿曾经给出过李大姑娘来到慈禧太后身边的原因说明:
修建颐和园的主管是庆王,给颐和园置办陈设的是庆善,里里外外促成颐和园修建的是李莲英,老太后这种人哪能对他们不给点脸面呢!所以他们三家的人都得到了恩惠。把他们家里的人召进园里来,得见天颜,那是赏给莫大的脸,也算是知道他们的辛苦了。
也就是说,李大姑娘来到慈禧太后身边并非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数次推荐,而是因为李莲英曾经极力促成了圆明园的重修工作,为犒劳李莲英的工作成绩,慈禧太后才特命其家人入园服侍,以示恩宠。
2、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的状态
在宫女荣儿的介绍中,李大姑娘时常穿着“上下两截的衣裳,上边是织锦镶边的花袄,下边是藕荷色的裤子,系一条淡青百褶裙”,一副标准的汉家女子打扮。也并非野史中“慧黠善伺人意”的所在,而是“人很腼腆,并不像她哥哥那样善于应对。模样也并不多美,肉多于骨头”的平常女子形象。
而且,李大姑娘并未入宫,只在圆明园服侍过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圆明园游湖的时候,李大姑娘甚至没资格和其同乘一舟,只能乘坐副船。游湖回来,别人都有轿子坐,她也只能甩开自己的小脚,在地上跟着跑。由此可见,李大姑娘在慈禧太后身边并非“食时,每同案”的所在,而是和宫女几无差别的形象。
在宫女荣儿的描述中,李大姑娘时常怀揣巨额钞票,想要花钱买脸放赏,以此来拉拢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太监们。可她只是奴才的妹妹,奴才不配发赏钱;同为奴才的宫女、太监也不屑于领受这等恩惠,以至于李大姑娘甚至连发赏钱的名义都找不到,自然也就得不到宫女、太监的认可。如此情境之下,李大姑娘“自知没趣,也就不来圆明园了”。
3、在荣寿公主面前的状态
在野史传闻中,李大姑娘一副嚣张跋扈,地位凌驾于后宫妃嫔甚至光绪帝生母之上的霸道形象,这种情况是不是属实呢?我们来看下她在荣寿公主面前的状态,就能得出答案。《宫女往谈录》有载:
她(荣寿公主)对待李莲英的妹妹李大姑娘,决不给以好的脸色,眼睛看都不看,始终保持着高傲的态度,也不对这位大姑娘说话,有时李大姑娘见面请安,最多用眼瞥一下,算是知道了。
在荣寿公主面前尚且如此,在慈禧太后和后宫妃嫔面前,李大姑娘的真实状态,可想而知。正如宫女荣儿所言,李莲英纵然极得慈禧太后恩宠,位高权重,但也毕竟只是一个奴才,他的妹妹更是奴才,甚至是一个“硬往上巴结,裤裆底下插令箭,冒充大尾巴鹰的事,趁早甭干”的奴
后记
神秘的清朝皇宫,惹来了宫外之人和后世太多的臆想,以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妹妹自然也被想象成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极得慈禧太后宠爱的形象。可实际上,这位甚至连普通宫女都算不上的李大姑娘,在宫女和太监眼中,只是一个大尾巴鹰,以一个极为尴尬的形象存在;在慈禧太后眼中,也只是一个奴才的妹妹而已,根本谈不上恩宠和地位。
参考文献:《宫女往谈录》、《清代野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