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在古代社会上,一国的建立不仅需要有着优秀的帝王,为国家制定发展路线,更是要依靠着皇帝手下的官员,
对于一朝官员而言,他们的人生轨迹不尽相同,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境遇,有的官员清正廉洁,一生为国为民,而有的官员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为了一己私利去害人害己,就像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就是载入史册的一个贪官,但清朝时期也有清正廉洁的好官,
这些官员一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无限的力量,他们拥有者极大的权势,曾经三朝元老张延玉被抄家,看到抄来的东西后,乾隆又给送了回去?
在古代社会上一朝帝王是一国上下,实力的象征,掌握着国家发展的命运,而对于这些帝王而言,想要治理自己的国家,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在每一个盛世下,不仅有着开明的君主,还有着无数为国为民的大臣,这些大臣对国家的贡献功不可没,被后人称之为英雄,他们的名号永垂青史。
在古代社会上,人们想要改变命运,最佳的方式就是步入仕途,仕途生涯虽然充满艰难险阻,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但也能成就自己的大业。
在清朝时期,有一位名为张延玉的大臣,初期之际张延玉身为朝廷的一个小官,在康熙的手下做事,因为其职位不高,在朝廷之中并不出众。
张延玉是进士出身,进入宫中后,在刑部从事一些类似于文员的工作,但因为其务实的态度,很快张延玉就成为了刑部侍郎,这个时候的他,才能够在宫中大展身手。这时候张延玉深知,自己的机会已经到来,在刑部任职期间,他秉持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帮助清朝去审理诸多棘手案件。
清朝的宦官众多,有权有势的人勾结,建立起打压其他大臣的朋党。
在皇宫中任职,许多官员都忌惮这些有权有势之人,而张延玉恰恰相反,在面对这些强权贵族时,张延玉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态度十分强硬,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张延玉在宫中名声大噪,在雍正上位后,张延玉已经在朝廷中,积累了诸多人脉和资源
。而雍正也十分赏识张延玉,深知其是清朝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在雍正的提拔下,张延玉成为了军机处大臣,那个时候的张延玉可谓是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身为一个汉族人,在满族人的朝廷中任职,难免会受到皇亲贵族的打压,作为汉族大臣中,权势最大的张延玉,组建了自己的队伍,与满族大臣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在雍正得知满汉大臣对峙后,并没有帮助满族大臣去打压汉族大臣,反而重用张延玉,让张延玉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在雍正死后,他留下遗旨,允许张延玉去配太庙,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汉族大臣的张延玉,能够在死后,与皇室贵族一同被供奉在太庙中,让后人进行祭拜活动,可见张延玉对清朝的重要性。
但是在乾隆皇帝上位之后,张延玉等诸多汉族大臣,便遭受到了乾隆的打压,但乾隆也忌惮张延玉的势力庞大,不敢搞太大的动作。后来张延玉在乾隆面前,多次推举汉族人臣子,希望有人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乾隆皇帝屡次拒绝了张延玉的推举,
因为他知道,汉族人一旦势力扩大,必定会威胁到清朝的发展。而张延玉看到乾隆的态度后,也开始放弃了在宫中任职,他向乾隆提出辞官回家,但乾隆没有同意,经过长时间对峙后,乾隆最终同意让张延玉衣锦还乡。
结语:
回到家乡的张延玉,因为受到同乡的牵连,被乾隆皇帝抓住机会,开始新一轮的打压,乾隆意图抄家,来找出张延玉的罪证,好让其定罪,但
是在抄家之后,乾隆皇帝一无所获,他这才得知,这位三朝老臣,对清朝是忠心耿耿,并没有任何罪证。而这样的大臣,在清朝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乾隆在抄家后,又把抄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返回给了张延玉,
不久之后张延玉因病去世,乾隆也将其灵位安排在太庙之中。在古代社会上,像张延玉一样的大臣数不胜数
,这些大臣,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是世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国家的功臣,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人民群众为之努力,共同迈步。
参考文献:
《石灰吟》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