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司马家族赢得三国后期战争的原因

浅谈司马家族赢得三国后期战争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4/1/23 5:39:48

有人认为,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的成功,存在侥幸的因素。假如曹爽听从当时有“智囊”之称的桓范良言相劝,利用天子在自己手中的优势,号召其他曹魏宗室勒兵勤王,则胜负之势,犹未可知。其实,不要说曹爽没有反抗的气度和胆略,就算他想殊死一搏,也不可能成功。总体来说,司马懿政变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对手太差

司马懿的长寿,的确让他占尽了优势,当前期那些灿若晨星的英雄人物纷纷离开历史的舞台,他却能生机无限地活着,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完成了意见令众人意想不到、在他自己却是蓄谋已久的政变,轻而易举就窃取了曹魏的最高权力。然而,只是长寿这一点,如果没有一群实力实在不值一提的对手,司马懿的夺权之路,也不会如此顺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曹爽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草包型人物,其实也不尽然。曹爽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在魏明帝曹睿时期常常出入宫廷,得到曹睿的信任和宠幸,在曹睿病重时与司马懿同受托孤重任。后来,自以为掌握了朝政大权的曹爽逐渐有了不臣之心,不把小皇帝曹芳和太后放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给了司马懿除掉他的口实。

因为曹爽的飞扬跋扈,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反倒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太后知道自己和小皇帝孤儿寡母,即使反对也没有用,而且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和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司马懿手中持有当朝太后的令牌,曹爽和曹魏宗室即使敢于公开反对司马懿,也会被视为反抗太后和天子,所以那些不明真相的、本来拥护天子和太后的人都站在司马懿一边。曹爽是当时曹魏宗族中势力最强的人,一旦他决定不抵抗,其他人几乎没有能力和司马懿对抗。

曹操建立自己的政权多有赖于本家(包括夏侯家)宗亲们的相助,在曹丕即位之初,曹氏宗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大到让曹丕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都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为了使自己羽翼丰满,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曹丕开始倚重当时占有绝对优势的世家大族子弟,借力打力初步削弱了曹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

曹丕的这一举措看似高明,实则严重失算。可以说,由他建立的大魏,已经不是曹操心中那个“唯才是举”的大魏政权,正是曹丕亲手留下了后患,给了司马懿夺取最高权力的方便。但是,曹丕这样做也是因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充足的铺垫

比起既没有远见也没有能力的对手,司马家族为了他们的功名大业做了长时间且十分充分的准备。也许从公元234年起(曹魏青龙二年),也许在更早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开始秘密豢养死士,并且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让这些白衣死士潜藏在民间,一旦起事,这些人就会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即便隐藏的再周密,也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

最先看出破绽的是司马师的结发妻子夏侯徽。《晋书》记载,这个女子非常有见识,每有大事,必定为司马师谋划运筹。也许身为夏侯氏的女儿,夏侯徽本来就是带着某种政治使命来到司马家的,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司马师在步入婚姻的前期也有过十分幸福的生活,他们一共生育了五个女儿,可见这对夫妻在不面临政治斗争的时候,确实是有真感情在的。

但再好的感情,也注定要毁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夏侯徽虽然是司马师的妻子,但她更是夏侯家的女儿,与司马懿的政敌曹爽是表兄妹。正是这种特殊的身份,造成了夏侯徽的悲剧。司马师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而后一不做二不休,将大舅子夏侯玄诛灭三族。

也许政治斗争从来就是这么残酷,毕竟,像唐太宗那样的一代英主,为了得到最高权力,也不惜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然而,无论如何,这种由亲密关系演变为仇敌的杀戮还是让我们不能接受,人性中最为不堪,最让人不能直视的丑恶,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显露无疑。

以司马家的立场来说,夏侯徽被杀的事件,至多是他们长时间准备,又善于防守机密而不得不做的众多事情中的一件事而已。说司马家族为夺权准备得充足,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被时人称之为“司马八达”。司马家族兄弟八人都在朝中身居要职,且开枝散叶,子孙繁盛。

在当时,能与司马家族比肩的只有少早于他们的颍川“荀氏八龙”。(其后代代表人物有荀彧等)司马家兄弟八人不但掌握了不可小觑的权力,而且都很长寿。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出生于公元180年,卒于公元272年,享年92岁,是司马家八兄弟中最长寿的。

活得长,势力大,人丁兴旺,再加上多年的经营,一旦造起反来,没有与之相当的势力来对抗,这是司马懿的反对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自然因素。

大势所趋

司马家族人丁兴旺,且掌握了很多权力,是司马懿夺权成功的重要条件,却不是完全充分的条件。前文说到曹丕重用当时的世家大族,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为了是让自己的曹魏政权受到这些家族的真心拥戴。实际上,无论曹丕再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不可能真心拥戴此时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的曹魏政权。因为只有和他们利益完全一致的代表拥有了最高权力,才能充分满足他们内在的要求。

九品官人制度(又称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早已经把选择官吏的权力移交到世家大族的手中,新任官僚多是那些世家大族的门生故吏。于是一旦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司马家族起事,占据大多数的群体是不会反对的。

然而,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制度就一定是对的吗?九品官人制度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让那些豪门望族名正言顺地垄断了进入官僚系统的特权,寒门子弟或一辈子屈居人下,或者根本就没有入仕为官的机会。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针对当时这种做官看门第,不在乎真才实学的规则。而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则更注重官员的能力与清正、廉洁的作风,这是符合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的,但是并不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发展和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谁也不可能一路坦途,开倒车,走弯路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其内部还存在着统治阶层嬗递的根本原因。某些权贵家族,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巩固既有的一切,形成庞大的关系网,为家族的后代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为丰富的保障。这一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仍然屡见不鲜。

其实,在魏晋时期,还是出现了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精英士族家庭。但再精英的家族,也无法长久经受时间的考验,终究还是有没落、衰败的那一天。

司马家族也曾经创造过属于他们的荣耀,在大形势的需求下,他们走到了时代的前列。虽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得国不正,多有杀戮行径,但如果开国皇帝司马炎能够谨慎地操纵国家这艘庞大的船,也许他们的污名会被淡化一些,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历史选择了司马家族,他们却没有给千千万万平凡的人造就应有的安身之所。所以,比起这样的统一,我们更怀念的,是那个英雄辈出,虽然战乱不休,却始终还有希望,有重建可能的乱世。好在,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客观的修复功能,这样的乱世,终究有结束的一天。

结语:

我们想到司马懿,总是不由得想到厚黑学的一些消极、阴暗的东西,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司马懿身上也有值得我们肯定的一面。而且一些事情虽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的认知角度,决定了我们会得到怎样的收获。

司马懿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善于忍耐,在忍耐中积蓄力量,使自己强大。二是善于把握机会,机会来了绝不放过。三是行事果断,从仅仅用八天时间,就长途奔袭到房陵,将孟达一举拿下这一行为来看,司马懿的成功也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做到其中一个方面,也许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更多文章

  • 他献出天下第一阳谋,帮助汉武帝巩固汉朝,刘彻:来人,诛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刘彻打下的版图,汉武帝的阳谋有多强,汉武帝刘彻征服了哪些地方

    人无完人,汉武帝虽然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但也有缺点存在,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多疑。事实上这也是古代许多君王的通病,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身边大臣的帮助,却也免不了对这些功臣猜忌,汉武帝亦是如此。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中,主父偃算得上是功劳最大的一个。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博学多才,一度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还献出了天下

  • 蜀国后来真没人才了?被诸葛亮抛弃的人都能组一支无敌之师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不死蜀国能撑得多久,诸葛亮为何挽救蜀国,诸葛亮怎么对待蜀国人才

    最冤的一个人才,莫过于魏延。魏延的战斗力是人尽皆知的,论实力绝对不在五虎上将之下。但是魏延这个人不怎么会跟人打交道,他有意见就会直接提出来,得罪了事事专权的诸葛亮。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魏延提出过一条“子午奇谋”,建议让自己带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但是诸葛亮觉得太冒险,不肯采纳。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 一位见证了整个三国的将军,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让人感到不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里死得最冤的三位大将,三国死得最惨的十个将军,三国最可惜的2位将军

    很多人了解三国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或者它衍生出来的戏曲、民间传说开始的,因此常常对三国人物产生一些形象认知固定偏差。廖化,在《三国演义》中半点不起眼,作者的笔墨都放在了关羽等主角上,而廖化出场时,只是一个在山中聚众落草的黄巾贼罢了。廖化一心仰慕关公风采与名声,渴望能跟随他征战天下、建功立业,为此

  • 关羽战败,手下都弃他而逃,为何赵云战败,手下却与他生死与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赵云之战,关羽赵云黄忠能出五虎枪吗,关羽死后赵云怎么活的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自关羽归属刘备之后,身上的骄傲一天都没有减退。在诸侯会盟的时候,关羽温酒斩华雄,让众诸侯对他刮目相看,关羽也是目光微垂,喜怒无法从脸上看出来,但是想必他的心里还是十分骄傲的。之后的他在和吕布大战之后,威名更甚,枭雄曹操也是看出了他的不凡,向他抛出橄榄枝。关羽在曹操麾下的时候也是斩颜

  • 吕布死后,他最爱的三大宝贝去哪儿了?曹操关羽赵云各得其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吕布死后他的3个宝贝去了哪里,吕布死后赵云才出现吗

    不管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后世衍生的游戏,小说,戏剧,影视作品里,吕布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武将。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吕布的出场篇幅不多,但是就在虎牢关的一场“三英战吕布”,奠定了吕布最强武将的地位。只可惜吕布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最终命陨白门楼。吕布死后,他生前最钟爱的三大宝贝,貂蝉,赤兔马,方天画戟

  • 三国中,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建蜀后就听不进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治蜀的措施,刘备打败了谁才去找的诸葛亮,刘备有了诸葛亮为什么还统一不了

    汉末三国是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无数的名臣将相,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和历史典故。而以《三国演义》里的视角来看,汉末三国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刘备。熟悉刘备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坎坷的,而刘备的人生转折点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他的贵人就是诸葛亮。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

  • 秦始皇到底长什么样?专家对秦始皇长相进行复原,看后愣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真正的样子,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到底长什么样,秦始皇的长相是什么样子

    公元前242年,年纪就只有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他父亲秦庄襄王嬴稷的王位。由于他的年纪很小,所以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是交给“仲父”吕不韦来管理的。过了八年之后,这是已经有二十一岁的嬴政才开始独自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权利。秦始皇嬴政亲自处理政务以后,就开始重用李斯、王翦这一类人。而这时候的嬴政,想要的是夺取天下

  • 司马懿的儿子成人中龙凤,诸葛亮的儿子却名不副实,只因教育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换句话说,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相信大家都见过一些小时候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长大后的表现,总让人觉得和小时候差异太大。家教是门学问,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小时候就属于陆游讲的“神童”,但他长大后的情况,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至于诸葛亮本人向来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他既是西蜀地区的人们尊崇

  • 古代神算子,除刘伯温、袁天罡、诸葛亮外,还有一位更厉害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能人异士不少。古代比较著名的神算子有刘伯温、袁天罡、诸葛亮等,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位更厉害的人物,他是谁?有何特殊之处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风云际会、人才辈出,此时也正值乱世,烽火连天,时局不稳,但也在这一时期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百家争鸣诸子论道,整个华夏大地都呈现出一种非常活跃的气象。这时期

  • 真实的三国第一猛将:赵云不及他有胆,吕布不如他善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三国将领谁能敌过赵云,吕布vs赵云真人版

    而这个真实的三国第一猛将,必然是要考较各方面实力的,并不是你喜欢谁,谁就是第一猛将。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去分析的话,三国末期的一位小将军,要担这个名号应该是实至名归,就从他曾经参与的战役来看,赵云恐怕不及他有胆,吕布也不如他善战。他就是曹魏名将文鸯。文鸳生于238年,他出生的时候,赵云已经去世9年了,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