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张飞、关羽、刘备、吕布、赵云等等之类,但是每个人或多或至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些污点和历史功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有着自己的过错的,只不过有些人的错误在本人的光辉之下被很好的掩盖起来了,但是有些错误却是很难消除的,就如同忠与义这般,是古代不可忽视的存在。在这些人当中犯了忠义就要数吕布这位无双勇士了,那么他到底怎么触犯了这禁忌一般的忠义的呢?
威猛无双——鬼雄吕布
吕布在出道以后,得知自己的家乡被羌人所扰,自发组建军队抵御羌人,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和优秀的指挥才能在和羌人的战斗中无往不利,被当时的人称之为“飞将军”,受到了自己家乡人的爱戴。
后在丁原门下任职,跟随丁原入宫铲除宦官,随后得到董卓的赏识,从而转投董卓门下,在虎牢关战役中将自己的名声打了出去,随后在王允的建议下杀死了董卓,开启了自己的争霸之路,后得到陈宫的帮助占据一席之地,被人称为“温侯”,名盛一时但却因为自己的大意被曹操抓住被杀。
但是不得不说吕布是真的有着自己的能力,在被曹操抓住之后,用自己的才能作为交换的筹码,曹操心动了。其实刘备为何要说服曹操杀了吕布呢?是因为他怕吕布和曹操联手,自己是真的打不过啊,所以为了除掉吕布这个大患只能劝说曹操杀了他。
背信弃义——三家姓奴
吕布这一生最大污点便是自己的不忠不义,被后世唾骂的便是自己成为了三家姓奴,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但是吕布却在这条路上走得的越来越远。吕布在丁原帐下的时候,可算是真的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将领,那么吕布为何要叛变对自己还算不错的,甚至视为己出的丁原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董卓给了他一匹马吗?肯定不是这样的,随之吕布就加入了董卓的帐下,为董卓守护他的基业,勤勤恳恳,而且每次率领骑兵和敌人交战都能获得大胜,在虎牢关之战也是将十八路诸侯打得难解难分。
随着董卓迁都,吕布就变了,在王允的唆使之下杀死了自己的第二位义父——董卓。就是这样的兜兜转转率领着剩余的部下成立了自己的家业,但是由于他做的事情触犯了古人心中的大忌,被当时的人们所不齿,但是有因为他的才能使得所有的霸主都想与他合作,成了真正的墙头草。
吕布为何会选择触犯古人心中的大忌呢?
一、为了生存
吕布在丁原帐下可谓是如日中天,再加上丁原对他视如己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可以说只要吕布好好的护住丁原,那么丁原所有的基业不出意外的话都是他的。但是丁原和当时的霸主董卓比起来就是大巫见小巫了,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接受了董卓的礼物并且杀死丁原作为自己的投名状。
随着虎牢关战役的失败,董卓迁都长安,使得吕布深深的明白董卓的集团快要完蛋了,也知道董卓现在已经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且成了天下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于是就接受了王允的投诚,杀死了自己的义父董卓。随后自己开拓奠定了自己的基业。
但他却被曹操所抓,为了挽救自己性命,甚至甘愿成为曹操的马前卒,替他打天下,但是却没料到刘备的出现使得自己一命呜呼。
二、为了名和利
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要想出人头地只能打出自己的名气,吕布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先在丁原帐下任职,打出自己的名号,实际上丁原就是他的一个跳板,等丁原的利用价值没了,那么就可以丢弃了。
随着董卓的出现使得吕布看到了更大的利益,于是就趁着这时加入了董卓集团。随着董卓的价值一点点消失,为何获得更大的利益,吕布就把董卓给抛弃,甚至在杀了董卓成就自己的名声。估计曹老板接受了吕布的话,未必能够镇得住温侯吕布。
后记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改换门庭并没有错误,但频频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改换门庭,成了吕布人生的污点。
再怎么说,旧主对其有知遇之恩,狼子野心之人,自古至今为人所唾弃。吕布错就错在其数次杀害旧主,换取权力,他如此英勇,无忠义之心,最终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刘备虽然说那句话不地道,但他说的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