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怎么不见李渊的禁军,消灭太子就夺权了吗?

玄武门之变,怎么不见李渊的禁军,消灭太子就夺权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2/4 20:46:56

李渊听了非常震怒,决定第二天早上开会,让李世民弟兄三个到场当堂接受质询,弄个水落石出。李世民回去后做了布置,将太子和齐王消灭在宫门之外,逼迫父皇李渊禅位,这场影响了唐朝历史的政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后人在谈起这场政变时,很多人好奇,真还把发生时皇宫没有人警卫?皇上没有人保卫?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时候,李渊的禁军哪里去了。皇帝的警卫力量有多少?皇帝是一国之君,最高军事统帅,他的保卫级别是最高的,没有之一。关于皇宫的警备力量,《隋书》是这样记载的:其中施行殿,殿上容侍臣及三卫仗,合六百人。

按大唐编制,在皇帝身边负责保卫其人身安全的侍卫隶属于左右备身府,每府有全副武装的持刀侍卫(称“千牛备身”)12人,佩箭侍卫(称“备身左右”)12人,武功高强的格斗侍卫各有(称“备身”)100人。除此之外,两府还有负责仪仗的侍卫(称“执杖”)各150人。这样粗略算下来,皇上的两府侍卫便有548人。

虽然说考虑到歇班、换班因素,侍卫的照常值班人数只有200多人,但别忘了皇宫的禁卫军不只有贴身警卫。在皇宫各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固定的大殿也有数量可观的武装警卫守卫,皇宫外也有人担任警戒和巡逻任务。总的来说,当时负责李渊安全的禁卫军兵力至少在500人以上,加上当天召开会议,警卫力量会特别加强。(因为事关几个皇子生死,可能会出现意外,李渊不会不在现场部署更多兵力。)因此说,李世民在消灭太子党之后,逼迫李渊禅位必须要消灭他的警卫部队。谁消灭了李渊的警卫部队?

据分析,负责消灭李渊警卫部队的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战将。这位将领不是名将,而是一名叫常何的武官。常何原来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投靠瓦岗寨头领李密,李密后来归唐,觉得李渊对他不够意思,便在公元619年(武德元年)起兵造反。李密兵败被杀,李世民却为常何求情,常何非但没有受到株连,反而被继续重用。从那以后,李世民对常何非常赏识、关爱有加。《旧唐书 百官》记载:“承解衣之厚遇,申绕帐之深诚”。意思是说,在前方作战时,李世民巡视军营,在凛冽寒风中,曾脱下过自己衣服披在常何肩上,并时常到访常何的军营问寒问暖,解决他的后顾之忧。皇子的温暖体贴让一名普通的将领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李世民用人的时候,常何能知恩图报、不全力以赴?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常何被李世民召唤,密令入京,“领北门健儿长上”“北门”即玄武门。“健儿”就是精兵。“北门长上”,就是担任玄武门戒备、巡逻任务的指挥官。

有了常何这支驻守在关键位置的精锐部队,控制李渊的警卫团还叫事吗?但别忘了李渊的警卫力量不但强大,而且宫门有层层防线,常何拿下李渊的御林军虽然不是问题,但快速结束战斗就是个问题。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就会生出变数,对李世民不利。所以说,仅靠常何的部队,是不能速战速决的。那么,是谁跟常何的部队配合控制李渊的警卫部队的?秦王府的健将。《旧唐书 长孙皇后传》是这样记载的:“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太子、齐王被诛后),李世民在玄武门,秦王府为即将进入皇宫的秦王府勇士授以铠甲。秦王的夫人长孙氏也来到大家面前,给即将发动进攻的800将士做战前动员。

而这八百余名勇士披上铠甲,全副武装的最终目标就是攻占皇宫,要解除皇宫内所有的御林军的武装,制服唐高祖李渊。此刻李世民带领数十名警卫在玄武门跟秦王府八百余名勇士汇合,(秦王府北门到玄武门约4公里左右,骑马最多十分钟。)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勇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皇宫。这支队伍,是李世民精心挑选的,全都是身怀绝技,能征善战的猛士,加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侯君集段志玄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将,还有常何的精锐卫戍部队的掩护和配合,皇帝的卫队终于被击溃,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进入会议大殿(咸池殿),请李渊把军权移交给李世民,以终结玄武门外太子、齐王军队疯狂的复仇。随后,李渊被用一艘船控制在一片开阔的“海池”湖面上。

《资治通鉴》: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随后,尉迟敬德立即策马赶到玄武门,向东宫、齐王两府的官兵士宣读皇帝的“伟大决定”,手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级大声呼喊。打算复仇两府大军眼看大势已去,这才无奈散去。(此前,李世民的军队与李建成、李元吉死后闻讯赶来的东宫、齐王府军队间曾进行过激战。)至此,玄武门事变大局已定,“老谋深算”的李世民笑到了最后,成为宫斗的赢家。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都在外围作战,为什么凌烟阁排名程咬金比秦琼靠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玄武门之变有秦琼程咬金吗,凌烟阁为什么要杀程咬金,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在哪

    程咬金玄武门之变时担任秦王府左三统军,秦琼担任秦王府右三统军。玄武门兵变前夜,李建成为了清除李世民的防卫力量,就向李渊请求,让李元吉带着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琼等人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兵士一起出征,李元吉准备在践行宴上安排人把李世民和他的嫡系一网打尽。程咬金临行跟李世民说,你的左膀

  • 玄武门事件,李世民是被逼无奈,还是深谋远虑早有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有多凶险,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被逼无奈,李世民为什么不隐瞒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对王子的威胁也很明显。朝廷大臣将注意力转移到李世民身上,使李建成太子处于尴尬的地步。此时,如果李世民解散他的部门并放弃军事权力,我认为有可能解决他兄弟的秘密矛盾。即使不能解决,也至少会释放善意,这可以给李建成一些安慰。但是,李世民没有这样做,这表明李世民非常重视权利,不愿放手。除“天赐将军”外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只带尉迟敬德不带秦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是不是死在了尉迟恭的前面,如何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真实的历史尉迟敬德三次救李世民

    既然李世民手下有这么多的能人死士,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时不”借刀杀人”让别人代劳,却要亲自动手“杀兄弑弟”,落下千古骂名呢?别人动手岂不更好?这主要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决定了这把“刀是无从可借的。李世民在全国各地虽然有很大的势力,但李建成有一个李世民永远比不上的优势,就是他“皇太子”的身份。就是这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因记恨父亲李渊,竟开始报复自己的老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后悔吗,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

    李世民对父亲李渊,其实是怀有愤恨的。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英明神武,但李渊却一直坚持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十分偏袒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因此,当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就大肆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占要职,为自己的登基做准备。当李世民成了皇帝后,便开始一次次缓慢地制裁、报复自己的父亲李渊。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李

  • 玄武兵变后,老皇帝李渊是如何被架空退位的?看看李世民的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衰往事,古往今来,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为了皇帝之位,常常争得头破血流,有的甚至父子反目,兄弟相残,这期间最为典型的,恐怕要数玄武门兵变,这段唐朝的历史章节总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事件的始末。在当时唐朝皇帝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

  • 此人是唐朝名将,身体被掏空,躺在床上指挥,改变唐朝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最暴躁的将军,真实的唐朝第一猛将,唐朝战斗力最强的将领

    由于经过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克了唐朝的东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对付叛军,决定起用卧病在家的哥舒翰。哥舒翰因为酒色过渡,身体非常虚弱,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起身,所以他坚决拒绝唐玄宗的要求。但唐玄宗不批准,他任命哥舒翰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兵八万,讨伐叛军。同时,命田良丘、萧昕、

  • 李白杜甫都是第一流诗人,为什么古人轻视李白崇拜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和杜甫谁更伟大,杜甫忆李白,杜甫与李白分别时写的诗

    李白和杜甫,同为唐代诗人中第一梯队的领军人物,也可以说是唐朝诗坛的第一流人物。在现代人心目中,他们两个人的诗才难分伯仲,水平相当。但在古代文学评论史上,两人的地位和获得的待遇却并非如此。后世文人对李白杜甫二人的评价,不外三种状态,一是崇李抑杜,而是崇杜抑李,三是李杜等量齐观。但崇杜抑李的观点,却千百

  • 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开辟乱世桃源,造就千年世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越王钱镠,吴越王钱镠活到多少岁,吴越王钱镠出生时的异象

    创造这一乱世奇迹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人称 “海龙王”的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吴越王钱镠(一)智勇双全,乱世崛起立根基钱镠是浙江杭州人,字具美,传说他出生时面相怪异,父亲钱宽认为不详,要把他扔到井中,被祖母拦下,所以他又有一个小名叫“婆留”,后来以同音字“镠”取名钱镠。钱镠小时候不爱读书

  • 封神中有一小孩,无法术却能击败仙人,他的能力连姜子牙都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封神中最厉害的法术,封神榜中神仙排行榜,封神中力气最大的凡人

    无论是哪一个关口,都少不了阐截两教的弟子,一个保周一个护商,无论哪一方的仙人获胜也就代表他们身后的势力同样获胜。由此可见,那些仙人们在封神中绝对占有重要地位。在凡人眼中,那些高高在上的仙人们是不可战胜的,只能供着谁敢不敬?毕竟在仙人们眼中,凡人如同蝼蚁,只要略施小术,便可使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凡事

  • 百年寻找夏朝:没有夏朝文字证据,为何确认夏朝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皇帝以及夏朝资料,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夏朝的真正历史

    对此,不少中国学者有心反驳,但无奈缺少铁证。幸好,后来甲骨文横空出世,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否定了西方学者的部分观点,但夏朝如何证明?于是,从那时起很多学者前仆后继寻找夏朝,至今已有百年。我们都知道,百年寻夏的过程中,我国并未找到夏朝文字,无法提供“自证性”证据。然而,夏“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