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打下南京后,为什么明朝的其他地方就归顺了?那么怕朱棣吗?

朱棣打下南京后,为什么明朝的其他地方就归顺了?那么怕朱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09 更新时间:2024/1/7 13:37:46

其实朱棣自己并不想当反,因为自己当燕王,其实也是海外的皇帝,待遇也很好,只是当时削番被逼无奈,因为削番过程中有亲王自杀,朱棣也很忌惮,万一被削去兵权,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朱棣第三次南征,确实是直接绕过了盛庸防守的济南直接奔向南京方向,但朱棣的心思是诱出盛庸的军队,在半路打伏击,如果直接打南京,将被盛庸的军队追着打,再加上南京部队的抵抗,会收到两面夹击,形势危险。所以朱棣的军队半路打伏击,消灭盛庸手下大将平安的军队后才攻入南京的!

在陆权时代,南京是长江以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尤其是明朝)。陆权时代,北方势力自北而下,一旦突破长江并且攻下东南门户南京,那么大势就定下来了,后面的仗基本就不用打了,会像喝稀粥一样顺畅,一顺到底直达两广,南京一下,南方即使有抵抗也左右不了大局了。按照史书记载,暗示胡滢找到了建文帝,在漠北行军中,胡滢连夜来报告,胡滢如果没找到不会急匆匆连夜禀报消息,他只可能带着找到建文帝的消息报告,否则你在逗朱棣玩呢?朱棣不要你脑袋?而且二人在大帐内密谈很久,虽然没人听见内容,但如果就说没找到也不需要,后人推测必定找到了。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大力削藩,弄的天下各王人人自危,甚至逼死了藩王,失去人心。诸王盼望有人出头制止削藩,所以按兵不动。朱棣进南京后,眼看建文帝大势已去不如依附在新帝门下享受太平。朱棣又实行宽松政策,确保诸王地位并恢复了被废的藩王封号,所以没人反。再说想反也打不过他。只占领南京和北京就够了啊,北京是他的地盘,南京嘛,必经之路打不通,就绕过去干,最后反正是干赢了,成则王,我就是要当皇帝,谁不服?不服立马发兵干!谁敢造次!藩王基本都不行了,大臣们就更没说法了。况且,朱棣当皇帝,也确实创出了丰功伟绩。一部永乐大典做到了各种知识的总结,郑和下西洋让那时的明朝真正做到了四海朝服。对外方面打了蒙古不敢来犯。

可惜重八皇帝死前杀光了所有骄兵悍将,建文即位时已经没几个经历实战的名将了,本来就没办法和燕王对抗,加之又用了个李景龙这样滴猪队友,不败才怪!不管怎么说,事实证明,燕王继承大统后,政绩肯定是要大于建文。假如靖难失败,就没有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也没有了永乐大典,也许国都会一直在南京,也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城的繁华昌盛了,再也许明朝历史不会持续近300年。第一,建文帝在根基不牢,且几个叔叔辈没有任何反叛的情况下强行削藩,于情于理都没有有依据。第二,重用黄子澄等几个文人,一天到晚咋咋呼呼削藩,不考虑老百姓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过日子的需求。第三,朱棣本身能力很强,是从血海中一路走过来的,人家是凭本事吃饭,不是靠嫡长这样的身份。

太祖的机制就是让朱氏宗族在皇帝被权臣,宦官等架空时攻进京师,以确保皇位在朱氏手里,而建文帝现在就削藩,等于把以后宗族的力量给削弱了,也是在打太祖的脸,朱棣虽然就是想篡位,但他用这个“清君侧”的理由的确是符合太祖祖训的。如果当时真的是那两个大臣有不臣之心,朱棣的做法就是太祖防御机制的启动。只不过他才是谋反之人,用太祖的机制套路了建文帝,让建文在舆论上占不到便宜,被反杀了。攻下南京后,朱棣就给诸王,诸地方势力封官,发奖金。明朝朱元璋开始就限制地方政府的军权,诸王不反,地方政府也乐亨太平。因为建文帝削藩,得罪诸王,朱棣夺权暂时保住藩王的利益,因为诸王自然就心向朱棣。

更多文章

  • 勇武的朱棣最像朱元璋,为何朱元璋不传位于他?因文士的一段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没消朱棣的兵权,朱棣和朱元璋谁的贡献最大,朱元璋疼爱朱棣吗

    那为何朱元璋宁可选择,文弱的孙子朱允炆,也不愿意选择朱棣来当自己的继承人呢?人们熟知,这多和解缙说过的一句:好皇圣孙有关。其实还有另外一名儒家文士,对朱元璋说过一段话。正是这段话才让朱元璋,最终选择朱允炆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朱元璋问鼎天下,建立大明帝国以后。在他心目中内定的继任者就是长子朱标。虽然朱标

  •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为何最后却被朱元璋全部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被朱元璋吓得跳河,朱标救老师宋濂,朱元璋为什么杀宋濂

    这件事是否属实尚且不论,暂且由笔者简单讲述一下这篇故事。宋濂年纪大了以后,便上书朱元璋告老还乡,此后,宋濂虽不任职,却仍旧与朝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退休了还好,退休了以后还与朝中官员保持怜惜这可就是朱元璋不能忍受的。众所周知,朱元璋干过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大肆屠杀功臣,胡惟庸案,牵连无数高官,即使是宋濂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宋代政治军事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功臣怎么样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影响和意义,赵匡胤之死对北宋影响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把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将领请来喝酒,软硬兼施,“杯酒释兵权”让这些有潜在造反“威胁”的人解甲归田,告老还乡,把兵权一下子收到自己手里,基本杜绝了本朝武将指挥部队造反的可能。通过陈桥兵变被手下将士拥立为皇帝的赵匡胤,登基大宝之后却寝食难安。生怕发生在自

  • 朱棣:既然不能强势削藩,那就优待藩王,但要把兵权交给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如果不削藩朱棣会反吗,朱棣对藩王削藩,朱棣上位后怎么削藩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毅然决定“定封建诸王之制”,选择以“分封”的形式分封子孙为藩王。但谁成想,分封制那极易导致“皇权旁落”的弊端,却在建文帝刚刚登基之时就已然开始显露。——《明史·太祖二》结果也就导致建文帝匆忙之下选择了“强势削藩”,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于公元1399年爆发的“靖

  • 朱棣起兵时,朱元璋曾留三十万大军,为什么朱允炆死都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允炆他崇尚儒家的仁义,他一直主张仁义治国,非常宅心仁厚,朱元璋喜欢朱允炆也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这种性格,对百姓很收揽人心,但朱允炆错误地评估对手了,站在他面前的是凶狠强悍的狼——朱棣,也就是自己的叔叔,这种他错过了一次又一举拿下朱棣的机会。由于建文帝指挥不当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又有内臣向朱棣告密,

  • 岳飞手握重兵,为何赵构的十二道金牌,能让岳飞甘心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死后赵构说出杀岳飞的理由,岳飞接连犯了赵构的大忌,岳飞死后赵构怎样了

    赵构确然曾发出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撤兵,因为当时岳飞挺进中原,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一旦有失,金国消灭岳飞所部之后,必将长驱直入。而岳飞一天之内,收到十二道金牌,确实搞不清楚情况,只能猜测赵构受到了投降派秦桧的影响。岳飞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众所周知,然后被秦桧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

  • 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除了他是嫡长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与朱高炽的矛盾,朱棣传位给朱高炽吗,朱棣与朱高炽关系如何

    朱棣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朱高炽性格懦弱,非常不像自己。第二,朱高炽身材十分肥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第三,朱棣很喜欢他的次子朱高熙,并且曾经暗示他,你哥哥身体不好,未来国家还得靠你啊!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后,在立太子上一直犹犹豫豫。他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是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更重要

  • 朱高煦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朱棣喜爱,为何文官集团执意支持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开创了永乐盛世,朱棣多次亲征漠北、安南;让郑和下西洋、遍纂《永乐大典》,朱棣对国家大事都非常的果断,但是在立储上一直犹豫不决。(朱棣)朱棣有三个儿子,朱高炽是嫡长子。朱高炽身材比较胖,由于肥胖的原因,导致身子比较弱,朱高炽平时喜欢读书、写字、对行军打仗没有爱好,朱棣却不喜欢这个内向的朱高炽。次子是朱

  • 朱棣步步紧逼,朱允炆明明有30万人的军队,为何直至战败也未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和朱允炆打仗,朱棣与朱允炆实力对比,朱棣和朱允炆谁的能力强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明朝从小便接受帝王之术耳濡目染培育出来的优秀的接班人,登基之后就马上改革了祖父朱元璋留下的很多政治弊端,严惩贪官污吏,加强文官在朝中的地位,如此开局,颇有治国风范。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曾经也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朱棣的即位方式不是很光彩,朱棣是蓄意谋反夺

  • 朱元璋北伐八次,朱棣又北伐五次,为何蒙古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北伐与朱棣北伐,朱元璋北伐后朱棣的反应,朱元璋北伐为啥成功

    (明军北伐)然而,就算朱元璋和朱棣进行了这么多次北伐,依然并没有彻底消灭蒙古人。我们知道,北方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的打压,以及周边其它民族的夹击下,都消失了。或者灭亡了,或者被其它少数民族给重组了,或者被汉民族给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