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1700年进士,当时还是康熙年间,他征战沙场,平定边疆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才能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官至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但这并非他官场事业的巅峰,雍正即位后,年羹尧才是真正达到了君王左膀右臂的地位。
雍正元年时,即指派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地方官员皆要听命于他。同年十月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有功,雍正龙颜大悦,准许其破格晋升一等公,并封赏了年家其他亲眷。在年羹尧坐镇西北的同时,雍正还允其参与朝政,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力和信任,使得“年大将军”在朝中一时风头无两。
除了君臣关系,雍正和年羹尧私交亦甚笃,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后,帝王曾在奏折上御笔朱批,写下“尔之真情朕实鉴之”的真挚语句。年羹尧的家人他也时时关心,赏赐从未中断过。有次雍正欲赐给年羹尧鲜荔枝,命令驿站6天内必须送到西安,简直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得一拼,恩宠之盛世所罕见。
此外,雍正甚至还说过:“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意思就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应记得年羹尧的功劳,否则便不配当我朝的臣民。
这样的隆恩,自然让年羹尧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前他兢兢业业,忠于圣上,但手中一旦有了权柄,就开始骄横凌厉,擅作威褔。年羹尧自视功高劳苦,在皇帝的信任与宠爱之下屡次僭越,甚至御前失仪,“无人臣礼”。时间一长,即使雍正对他再宠信,也会感到心中不快。
特别是年羹尧后来的结党营私、贪财敛富之举,彻底触犯了帝王的底线。他培植私人势力,在朝中安插“年选之臣”,贪赃受贿达到数百万两之多,终遭帝王厌弃,将其降职,并没收将军印。在年羹尧失势后,被压迫的官员们纷纷揭发其罪状,桩桩件件触目惊心,雍正看后彻底失望,令其自裁谢罪。
年羹尧死后年府被抄家,在书房中搜出一本《西征随笔》,作者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书中写的是作者随年羹尧西征时的所见所闻,但夹杂了讥讪统治者的语句,甚至有一句“皇帝分毫不值钱”。
负责抄家的官员不敢怠慢,立即将其呈上给皇帝过目。雍正翻阅后果真气愤至极,在书中批注:“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随后将汪景祺也一同处死,此书列为禁书。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颇受宠爱,与影视作品中完全不一样。即使兄长出事,她也未受到牵连,依旧加封皇贵妃,死后谥号为敦肃,葬于皇陵,是历代后妃谥号中第一个配得上用“敦”字为谥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