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和慈安关系如天敌,为何还会疼爱她的孩子?谁让咸丰子嗣单薄

慈禧和慈安关系如天敌,为何还会疼爱她的孩子?谁让咸丰子嗣单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34 更新时间:2024/1/17 4:03:07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是《西江月》中的名句,说明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事实如此,人生真的就如梦一场,我国历史上的很多王朝,最终还不是消失了。

众所周知,咸丰皇帝其实一生都只有2子1女,而且一个儿子悯郡王还在出生的那天就去世了,所以他就只有1儿1女了。

同治皇帝就是慈禧太后的孩子,而另外一个女儿就是荣安固伦公主,她的生母是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其实就可以看出来,慈安太后虽然是皇后,但是没有儿无,所以慈禧太后也没有对她怎么样,但是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好,两人的相处模式就像天敌。

只不过因为慈安太后才是正宗的皇后,所以公主和皇子都是慈安的子女。他们也必须喊慈安嫡母。但是这个慈禧和荣安固伦公主的关系又很好,后来因为慈禧授意,同治皇帝就直接把这位公主册封为嫡长公主。

一、荣安固伦公主实际上已经过继给了慈安太后。

因为慈安是正牌皇后,所以进宫不到两个月就一路攀升。一开始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秀女,到最终成为皇后只用了40多天,和电视剧中很多妃子的晋升之路截然不同。

不过也能看出来咸丰有多么喜欢他,只不过她没有自己生下孩子,所以还有些可惜。但是咸丰的其他妃子都有孩子,偏偏她没生,大体上也能断定慈安没有生育能力。

其实,说到底咸丰也有责任,因为他的身体非常不好,光妃子就有几十个,但生了孩子的只有三个。其实按照规矩,只有皇后的女儿才可以册封公主,但荣安固伦公主却有这个名号,也就是说皇后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

但因为慈安太后是正宫娘娘,如果身边没有子女侍奉,那么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舒服的,所以干脆将荣安固伦公主收为自己的女儿。那么,他就和慈禧商量好,荣安固伦公主也就成为了嫡长公主,最终将她嫁给符珍。

二、荣安固伦公主死在慈安前面。

因此同治皇帝是慈禧亲生的,而慈安太后又可以说是同治的嫡母。那他的地位其实比慈禧还高,那么在同治的心中,也就会对慈安更加尊重。

比如选皇后的时候,慈禧认为富察氏适合,但是慈安选择的是阿鲁特氏。所以最后同治在做选择的时候,就选了阿鲁特氏, 这可让自己的生母慈禧打脸了。所以,论地位,还是慈安高级,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慈禧也不敢多说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小老婆待遇。

其实有个例子能够说明:慈禧心中很宠爱安德海,所以当时就借选龙袍溜出宫,就算他四处招摇撞骗,都没有人敢惹他。最后还是以为落在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中,才被杀了。

但是,他敢杀掉慈禧最信任的人,简直就是找死!虽然当时丁宝桢治罪安德海定是违背清朝祖训,并且还说太监不能私自出宫。但实际上,如果后面没人撑腰,谁也不敢办。但这正是被慈安太后默许的。所以慈安点头,那么慈禧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三、慈禧宠爱荣安固伦公主,其实也可以理解。

慈禧确实生了儿子,但自己和这个儿子没有多的感情,因为慈安活着的时候,同治皇帝就一直将她看成嫡母,而且她的地位也比慈禧太后高很多。

就连儿媳妇儿阿鲁特氏皇后都不怎么看得起慈禧。因为她也是正经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来,但慈禧只是小老婆而已。所以慈禧这种性格,心中也就不舒服了。权力和地位上都被人压着,因此十分希望找个寄托愁绪的地方。

但是咸丰留下的儿子被慈安抢走,剩下的女儿慈禧就对他十分疼爱。虽然慈禧的执政有很多问题出现,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知道,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孙,所以才会那么喜欢荣安固伦公主。

荣安固伦公主还真的很幸运,因为两位太后都她当亲闺女看待。但慈安又更加关注同治,所以荣安固伦公主就常常得到慈禧的照顾。

结语

荣安固伦公主英年早逝,和天花有关?荣安固伦19岁的时候嫁给符珍,只不过1年后就早逝了。因为当时她生完小孩得了天花,但是也有人说,荣安固伦是因为难产去世的。比如顺治当时也是说因为天花去世的,但实际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只不过这个咸丰的身体绝对有些毛病,自己早逝也就算了,没想到孩子们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清史稿》《西江月》

更多文章

  • 工地发现一座清朝墓,墓主人左脚长着6个脚趾,穿着龙袍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发现一座300年前的清朝大墓,安徽太和挖出一座清朝墓,工地挖出清朝墓

    由于古代帝王对于自己的陵墓十分重视,为了不被后人所打扰,往往将自己的陵墓建造在比较隐秘的地方,即使经历了几千年几百年,仍然不得而知。好在考古学家的诞生,让埋藏在地底下的宝物得以重见天日,每一件宝物的背后都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在古墓中,除了文物,还有墓主人也是考古专家最期待的,因为通过研究墓主人就能得

  • 清朝不得人心,为何能统治近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为何能统治三百年,清朝成功和衰败的原因,清朝为什么会在40年之内衰败

    著名学者梁漱溟的父亲梁济,一个普通的学者官员,感叹清朝的灭亡而大众无动于衷,心甘情愿为之殉葬。大清朝是挺悲哀的一个朝廷,其正统地位一直就受到质疑,“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近三百年。蒙元灭宋,崖山之战,殉国的老百姓达到了十万之众。清朝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是一个看客,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很

  • 和珅被抄家时,有1件“镇宅之宝”,嘉庆不敢动,至今还在恭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被抄家后房子去哪了,和珅被抄家时的财产,和珅被抄家王府给谁了

    然而,为了稳住江山,每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身边总有一位“心腹”,这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能为皇帝出谋策划、排忧解难。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红人”,像康熙帝身边的大红人就是明珠,乾隆帝身边的大红人就是和珅。提到和珅,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一些清宫剧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是后人对于和珅的印象并不友

  • 中国最傲气的一个王朝,就算灭亡,也先得西方列强签下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在当时,无论是清朝还是封建王朝,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根本无力抗争。但这不过是借口,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朝代,哪怕都要灭亡了,但依旧要先打了侵略的西方列强,那就是明朝。我们只知道,自欧洲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海洋上,不仅是在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跟渠道,更是

  • 乾隆60大寿,刘墉送了一桶姜,乾隆龙颜大悦,和珅:我咋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刘墉和珅,乾隆70大寿时和珅送了什么,乾隆给和珅和刘墉吃的

    人们都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之所以如此盛世,是因为他的祖父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在他统治期间,清朝可以算是“天朝上国”。话虽如此,但是乾隆的一生确实也创建了很多的功绩,即位初期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的势力;平定准噶尔,平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一步步的完

  • 史上最废物的皇帝,死后被世人称颂百年,和珅:我就是被他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和珅,和珅死前明白皇帝是最大的贪官,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文武全才

    清朝最繁华的3个时代,就是康熙、雍正以及乾隆,前2位皇帝,那自然是不用说,一个是雄图大志,一个一生劳累而死,至于最后一个乾隆,说句实话,他真的没什么本事。因为他的时期,全部靠的是雍正一生的劳碌给他积累下的。不信?那你翻翻史书,就知道了,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光荣之笔,相反他还是个败家皇帝,康熙爷积累下的财

  • 她是乾隆一生最爱,连续为她50年祭奠,太监:皇上半夜都哭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民间女子,乾隆最爱的四个妃子

    众所周知,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细数一下,他的一生总共有41位嫔妃和3位皇后。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是允许三宫六院的,所以乾隆后宫的数量之多,还是不足为奇的。这么多的妻子中乾隆最喜欢的要属富察皇后了,说起富察皇后大家可能觉得耳熟能详,但是电视剧中的富察皇后和历史上还是有区别的,具体有什么区别,我

  • 看商朝的开朝功勋,如何从奴隶一步步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的三个阶段,商朝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商朝的三个阶段具体划分

    具有贵族血统却被遗弃在桑树旁,被一名采桑女收养的伊尹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从小对烹饪很有天赋的伊尹,拥有独一无二的嗅觉和味觉,经过对美食的不断研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厨神。他曾经用过猩猩的嘴唇、大象的鼻子做食材,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从美食中竟然悟出了治国安民的方法,并梦想实现。商国王-汤慕名而来,为了伊尹

  • 不断深入与扩张:唐代甘蔗种植与制糖业发展,以及对糖作用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我国的甘蔗制糖历史,甘蔗的起源和历史,甘蔗制糖几百年

    随着更频繁地与亚洲其他地区接触,中国南部地区进一步纳入唐的版图,开挖纵横交错的运河以改善运输,新品种的水果蔬菜、调味品和精美食物进入了中国北部,以至四川和岭南地区的水果——如荔枝,东南亚进口的调味品——如胡椒等。唐代在烹饪方面发现了一系列调料,当时的富裕阶层大饱口福,蔗糖更多地食用是饮食变化的一个反

  •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密唐朝第一猛将是谁:并非李元霸,亦非尉迟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史秦琼有几个儿子,历史上秦琼活捉尉迟恭,唐朝开国元勋秦琼

    我们看过许多关于历史的书籍,都讲述王朝更替、乱世争斗。正如我们知道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都是描述时代的风云变幻。但演义和正史有所区别,演义中带有小说色彩,而人物也有可能为小说而更改,与历史总会有些差异。众所周知,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将,但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不过在历史上也有此人,他叫做李玄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