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是假?

原创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是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23 更新时间:2024/1/18 15:52:14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未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次年,曹操出去讨伐张鲁时,曹操给合肥送了一封护军薛悌的信,写了“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然而,孙权在汉中看到曹操,未能及时返回东方,8月率十万人北到合肥禄口。孙权长时间不能进攻,并遇到流行病,于是命令军级师撤退,并自己一千多死士和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人返回。

到了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权大军撤退,机缘巧合军队追击,孙权大军立刻乱了,孙权被包围。甘宁则引弓掩护,提高士气,凌统亲率的三百名死士近距离冲进包围,甘宁领弓掩护,吕蒙,蒋钦向敌人进攻。三国时期,诸侯分离,战争肆虐。纵观三国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传播为好话的战斗大多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表达了人们对弱小力量顽强斗争的肯定。

其中,合肥战争最夸张的实力,张辽800死士VS孙权十万大军,一直备受争议。在合肥之战中,逍遥津战役最为著名,建安二十二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占合肥。这场战争可谓是张辽的巅峰,张辽带着八百死士小队出城作战,在孙权十万大军几进几出,如入无人境界。张辽在第一次大战中杀死了吴人,他的八百名精兵后来并入曹魏中央军,成为著名的“虎贲军。”

从那时起,张辽就得到了敬畏,给孙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即使过了很多年,张辽也老了,病了。孙权仍然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部署到汉中,十万大军攻打合肥。《三国志第17卷张辽传》: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除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将领外,曹魏在江淮地区的军事力量在215年极度空虚和弱小,当时东吴将领驻扎在江淮,有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在演义中,太史慈、董袭等人也参与了此役,这个阵容可以称为全明星。

围攻合肥,东吴大军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兵精粮足。此时,曹军在合肥只有7000人,《资治通鉴》记载: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当时,张辽、李典和乐进在合肥驻扎了7000多人。主力军和刘备在关中对峙,绝对不可能出手相助,在各个方面,东吴之战此刻绝对占据主导地位。

提出了城下突围的方案,即利用东吴的稳定地位,带领死士发起决定性的突围,撕破军队的逃跑路线。所以在那天晚上,张辽从7000驻军中挑选了800名士兵作为一个死士军队。资治通鉴记载: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这是八百人的出处之一。第二天,张辽只带领八百人突破孙权十万人,杀得东吴大军失去盔甲。

在《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辽真的带领了八百个死士突围,孙权也派十几万大军攻打合肥。虽然其他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人数,但张辽威震天下的记载确实是存在的。孙权在合肥一带转悠了十多天,不能出击,又遇上疫病,便命令军班师,和千余虎士和凌统、甘宁、蒋钦等人会合。

到了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权大军撤退,机缘巧合军队追击,孙权大军立刻乱了,孙权被包围。甘宁严厉击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300名士兵冲进围城,甘宁领弓掩护,吕蒙,蒋钦击败敌人。凌统救出孙权,然后回去打。但退路上的桥已经被敌人摧毁,当时孙权在附近顾及太多,告诉孙权抓住马鞍,松开缰绳,顾力在后面甩了一鞭子。

帮助马匹加速,孙权顺利地跳过河,在津南率三千人准备迎接凌统和甘宁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凌统和甘宁继续阻拦敌人,左右人都已经死了,凌统和甘宁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创伤,杀了几十人,知道孙权已经安全了,才偷偷溜走。为什么说张辽打败十万大军不是真的? 有什么问题? 张辽以少胜多,这里没问题。

张辽成功突破,战功卓著,名震四方,这是没有问题的。孙权举兵十万。俗话说,两军对垒,勇者胜。当张辽在合肥守城时,只有七千名士兵可用,东吴孙权亲自率领十万名士兵实施,孙权想在汉中战争中利用魏蜀交战的时候,孙权趁火打劫兵力不足的合肥,没想到,当遇到张辽以八百死士攻营时,被冲散了。

士气突然低了很多。逍遥津一战,张辽利用自己的八百死士冲击敌营,敢冲击十万大军的大营,让孙权没想到,张辽鼓舞了卫戍的士气,当张辽冲出去时,看到周围的士兵很多没有冲出去,然后又杀了回来,在士兵们生死攸关的时候,士兵们不可能不拼命。

这十万不是十万壮士,而是虚数。也就是说,围攻合肥的军队不是十万人。古代将打仗的军队和后勤部队一起计算。鉴于主场作战不是远征军,后勤人员可达3万人左右。所以这十万大军真的不是十万战士。但古代有这么多,所以张辽800死士打败10万大军。只是话没说全,整句话应该是张辽以八百死士破了号称十万大军的孙权。

更多文章

  • 关羽到底有多神?死后1年内,魏蜀吴三国各有一员大将莫名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哪一年死的最多,关羽在历史上是怎么样死的,关羽死前三国谁最厉害

    先说关羽死因,东吴派吕蒙征战荆州,收复荆襄之地。已是强弩之末的关羽不堪打击,只好撤离荆州,逃往麦城。不想在前往麦城的路上又遭到潘璋等人的埋伏。连续疲劳作战的关羽被潘璋等人拿下,被押送回城判刑。关羽死后,第一个遭殃的要数吴国的吕蒙。传言他是在庆功宴上狼性大发,喝下孙权的酒后突然大骂孙权,又不待众人回神

  • 汉武帝时期为何要设置刺史制度,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汉武帝为什么设立刺史监察制,汉武帝为什么设刺史

    刺史制度是汉朝对秦朝监察制度的继承。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并由中央在各郡派驻一名监察御史,地位等同于郡守。西汉承袭了这一制度,不过监察御史往往和地方郡守勾结在一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汉文帝为了监督派驻到地方的监察御史,以防他们和地方郡守营私舞弊,相互串通,于是设置刺史一职,直属于

  • 武则天临终前,看到一80岁老头来到她床前,说道:狄仁杰骗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死后狄仁杰哪去了,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人,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融洽吗

    武则天这一生经历两个世纪、四个朝代,当过皇帝也做过尼姑。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政治家武则天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但是作为妻子、母亲武则天确实不合格的。武则天一生真心对待的人不多,但狄仁杰绝对是其中一位。那为什么,在武则天临终前,看到那个80岁老头来到她床前,会说狄仁杰骗了她

  • 韩国课本中的“韩国地图”,我国长江以北全部沦陷,唐朝成附属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正韩国历史地图,唐朝附属国一览表,韩国教材里的韩国地图

    日本虽不是我国的附属国,但日本也收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朝时期,两国之间友好往来,唐朝的文化也流传到了日本。但相对于悠久的历史这一点来说,日本显然不如我们国家,可日本也极力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文化,为此还出过不少洋相。比如说日本藤村新一的“旧石器”,上古遗址,被写入教科书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场世纪骗局

  • 关中得而复失,不仅因为刘裕想要称帝,更是各方势力博弈后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一共发动了两次北伐,前后灭亡了南燕、后秦政权,同时大败了北魏,又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如果说刘裕能够将关中长期占领下去,那么刘裕统一天下则指日可待。然而刘裕在公元417年历经万苦才夺回关中地区,却在一年后立马就丢了关中,为什么刘裕留下的人不能守住关中呢?一:四周的敌人虎视眈眈刘裕之所以能够

  • 古代也有“大龄剩女”,武则天的母亲44岁才嫁人,影响武则天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的晚年幸福生活,武则天坎坷的一生,历史上的武则天悲惨晚年结局

    古代的医疗技术很落后,严重点的伤风感冒都有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加上时有战乱,青壮年死亡率高,所以古代的平均寿命很短,人们不得不早早完成嫁人生子的大事,和现如今的法律一样,唐朝也对最低结婚年龄做出了规定:男性十五岁以上,女性十三岁以上就可以婚配了。而根据《唐代墓志汇编》的记载,344名上层女性中,结婚

  • 古代讲究师出有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找的是什么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在今天哪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预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兵权么

    古代讲究师出有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找的是什么理由?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一直都是封建主义统治,而那时候人们对于民心所向都是十分看重的,不管是你要起义还是怎么地,都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包括各种封建迷信,或者是各种好听的名义。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朱棣在造反的时候,说

  • 古代皇帝饮恨录,隋朝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都是十几岁就被害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继续咱们的话题——古代皇帝饮恨录!聊完混乱的南北朝,咱们以隋朝开始继续回顾之旅,隋朝(581年—619年)享国38年,为杨坚受禅所建,在一定程度上唐朝可算是隋朝的延伸,科举制度更是影响中国千年。隋朝末帝为杨侑,他是隋炀帝孙子,本封陈王,在李渊起兵攻克长安后,杨侑被李渊拥为傀儡,不久禅让给李渊,次年死

  • 东晋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和他的两个另类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衷后面的皇帝,司马衷的名言,司马衷为什么是白痴皇帝

    从秦始皇嬴政到清宣统帝溥仪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古代中国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笔者从收集到的史料来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种出类拔萃人物凤毛麟角,基本胜任或将就过得去的皇帝占相当比例,昏庸皇帝、傀儡皇帝有一些,“正宗”的白痴皇帝却仅有一个,即晋惠帝司马衷。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估计是在母体内没发育

  • 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部由赵括来负吗?王阳明对此有不同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败赵括真实身份,长平之战惨败真的罪在赵括吗,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末期最有历史性意义的战争便是长平之战,而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才使得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那么导致长平之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的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缘由长平之战赵国败,秦国胜利取先机在战国初期,赵国君主率先凭借着变法使自身强大了起来,无论是经济、政治还